白字姓氏怎么回事

1.关于姓氏????
1. 按职业 例1: Smith (译为史密斯),意为金属工匠,除此之外,亦可加上另一个英语词来使之为一个新的姓氏,如Goldsmith, 就是金匠 。Blacksmith的铁匠 (专指马蹄铁匠) 。
例2: Baker(面包师) 例3: Archer(弓箭手)
2. 按个人特征 例1: Short, 意为短的 。 例2: Brown(译为布朗),意为啡色 。 例3: Whitehead, 意为白色的头部 。
3. 按地理面貌 例1: Scott(译为史葛、斯科特),居住在英国苏格兰的这个地方 。 例2: Hill(译为希尔),居住在山中 。 例3: Riverside,居住在河流的附近 。
4. 按地名 例1: London(伦敦), John从London这个地方来,他的姓氏就叫做London 。 例2: Oxford (牛津) 例3: Sheffield (谢菲尔德)等 。
5. 从朋友、自己居住或拥有物业的名称得来
6. 按父名或父系祖先之名而衍生、或由族群名产生
例1: 按父名或父系祖先, Richardson, James 例2: 由族群名, 如:Macdonald, Forbes都是苏格兰来源
在现代的英语,很多英语姓氏原本的意思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例如姓氏Cooper原本的意思为桶匠 。在另一个姓字取得的分类是关于宗教的,这个分类可以被视为其中的六种分类之一,不过这里姓氏占少数 。这些姓氏有些是与神职有关,例如: Bishop (意为主教), Priest(意为牧师、神父等), 或 Abbot(男修道院院长),显示姓氏拥有者的祖先曾从事以上的职业 。
在美国,很多美国非裔人的姓氏都是从奴隶制度中取得的 。他们的姓氏都是与其雇主一样 。有许多已经是自由身的前奴隶都为他们自已改姓氏,或者是取他们前雇主的姓氏 。有一些人,例如穆罕默德·阿里及Malcolm X,就改了自己的姓氏,向他们祖先因为做奴隶而得来的姓氏说再见 。
女子出嫁后, 由她们娘家的姓氏改为其丈夫的姓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习俗 。由1960年后期至1990年早期,当女士结婚后,女士选择保留其娘家姓氏,或者是用连字号形式显示其婚后的名称的百分点有轻微上升的趋势 。(但是在美国,这个趋势刚刚相反,少数女士仍保留其娘家姓氏 。)就算在一些家庭中,妻子保留了娘家的姓氏,但夫妇亦会为其子女给予父姓 。在使用英语的国家,在传统上,已婚女士都会被称为 Mrs.[丈夫的全名] 。不过近年来,更多会使用 Mrs. [妻子的名字] [丈夫的姓氏] 。
在中古时期, 当一个低阶级家庭的男士要娶高阶级家庭中的唯一女儿,他只好跟随妻子的姓氏 。18至19世纪英国,女方遗产有时会令男士改变姓名, 所以the name of the legator continued. 虽说对英语国家男士而言,用妻子的姓氏是绝少数,但是有些男士仍然选择作出此举,例如加拿大的原住民, 或者,非常罕有地,一对夫妇会选择全新的姓氏 。
作为另外一个选择,夫妇会采用double-barrelled name 。举例来说,当John Smith跟 Mary Jones结婚时,他们可以被称为John Smith-Jones 及 Mary Smith-Jones 。但是,有些人认为名字用连字号形式会变得过长累赘 。妻子亦可以把她的娘家姓作为她的中间姓名,她可以被称为Mrs. Smith 或Mary Jones Smith 。
在某些国家的管辖权限 (jurisdictions), 妻子的姓氏会自动转变为丈夫的姓氏以保其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现在女士可以容易地更改她的婚后姓名,而这个改变不再是违宪的了 。 在某些地方,民事诉讼案及宪法的更改使得男士亦可以容易地更改婚后姓名,例如在British Columbia 。
曾经在学术界的周刊所发表文章而用婚前姓氏的女士,即使在婚后,她们亦不会跟随丈夫的姓氏,以保持其?旧著作对学术界所作出的贡献 。这个惯例在女医生、女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专业也很重要 。
在过去的世纪,家庭的姓氏都会有一个特意的拼法 。但因为识字率低,实际上很多家庭都未必能够提供一个正确的姓氏拼法 。很多时候,抄写员、文员、部长或政府官员在记录人名时,都会因应其发音而记下一个他认为可行的姓氏 。因此,姓氏的拼法变得更多样化 。而官方记录的姓氏拼法也渐渐成为各家庭的标准 。

2.姓氏如何来的 ,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 。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 。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 。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 。其他的已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 。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 。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 。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 。(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 。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 。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 。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 。(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 。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 。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 。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 。)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 。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 “氏”,下面就来介绍 “氏” 。 
二、“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 。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 。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 。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 。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 。如刘邦赐项伯姓刘 。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 
B、为避灾难而改姓 。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 。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 。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 。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 。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 。当时是通称 。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 。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
---
在战国前,当然是氏重要了,比如秦始皇,赢姓赵氏 。看看现在有几个姓赢的?姓赵的却差不多上亿 。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现在的姓,在那时绝大数叫氏 。古老的姓现在常用的只有姬姓和姜姓等特大姓 。其余像妫姓(现主要分为陈,田,孙等姓)姒姓、子姓、嬴姓都几乎没有了 。 
姒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鲍氏、有扈氏、有男氏、 
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越氏 。 
子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契为子姓,其后分封, 
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孔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 
嬴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秦之先为嬴姓 。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 
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 
资料来源《史记》 
现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姓都是姬姓(传说黄帝姓姬)和姜姓(传说炎帝姓姜)分出来的氏 。 
姬姓有周,文,王,韩,魏,鲁,武,吴,蒋等 。 
姜姓有齐,吕,申,谢,纪、许、向等 。

3.“白”这个姓氏的由来
白姓源出有四: 
1、出自颛顼(zhuanxu)帝芈(mi)姓后裔 。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 。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 。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 。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 。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 。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 。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 。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 
2、出自姬姓 。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 。他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 。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 。 
3、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 。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 
4、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 。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 
5、皇帝赐姓 。如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 
二、迁徙分布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其子白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 。白仲23世白邕(yong),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因以为家 。其曾孙白温,任唐检较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第六子白鍠,任巩县令,居郑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 。白鍠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祖始其后代分衍今河南淮阳(古陈州)、偃师、伊州、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 。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耸为马平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 。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

4.姓氏中"白"的由来?
白 
一、来源有四 
1、出自颛顼(zhuanxu)帝芈(mi)姓后裔 。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 。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 。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 。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 。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 。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 。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 。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 
2、出自姬姓 。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 。他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 。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 。 
3、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 。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 
4、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 。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 
5、皇帝赐姓 。如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 
二、迁徙分布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其子白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 。白仲23世白邕(yong),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因以为家 。其曾孙白温,任唐检较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第六子白鍠,任巩县令,居郑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 。白鍠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祖始其后代分衍今河南淮阳(古陈州)、偃师、伊州、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 。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耸为马平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 。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 
三、郡望堂号 
【堂号】"治生堂":战国时白圭乐观时变 。他曾经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犹伊、吕之治国,孙吴之用兵 。"所有天下论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师 。 
另外还有"南阳"堂号 。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 。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 
2、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始置郡 。汉时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 
四、历史名人 
白圭: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 
白玉蟾:宋代名士 。博览群书,善书,工画 。有《海琼集》等 。 
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 
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 。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 。 
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 。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 。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 。《三梦记》近于杂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