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的历史典故 什么是鸡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曹操率领军队从长安出斜谷 , 进军汉中 。刘备凭借险要地势据守 , 与曹操对峙多日 。

鸡肋的历史典故 什么是鸡肋

文章插图

曹操久久攻打不下来 , 士兵伤亡惨重 , 想发动进攻又不能 。但他统一中国之心甚切 , 想放手又舍不得 , 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

鸡肋的历史典故 什么是鸡肋

文章插图

一天 , 厨房送来鸡汤 , 曹操有感于眼下的战局 , 便向军中下达了当晚的口令“鸡肋” 。全军上下猜不透这一口令的意思 , 只有主簿杨修忙着收拾行李 , 做撤军的准备 。

鸡肋的历史典故 什么是鸡肋

文章插图

有人惊奇地问杨修:“你怎么知道魏王要退兵?”杨修回答说:鸡肋这东西 , 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 , 曹公把汉中当做鸡肋 , 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 , 应该是要退兵了 。

鸡肋的历史典故 什么是鸡肋

文章插图

不久 , 曹操果然带兵退回长安 , 随后 ,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

鸡肋的历史典故 什么是鸡肋

文章插图

【鸡肋的历史典故 什么是鸡肋】后来 , 人们就用“鸡肋”来比喻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 , 但又不忍舍弃的事物 , 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