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门生说法出处 天子门生是对哪种人的称呼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 , 素来有个规矩 , 那就是在乡试、会试中取得功名之人都将主考官视为“座师” , 自称门生 。而在殿试中 , 因为是天子主持考试 , 因此那些进士及第之人往往冠之以“天子门生”的头衔 。不过 , 需要指出的是 , “天子门生”最早源于北宋 , 隋唐时期并无此说 。

天子门生说法出处 天子门生是对哪种人的称呼

文章插图

?唐代后期 , 朝廷上发生了历时数十年不息的激烈党争 , 这与主考官利用科举取士制度以培养私人势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唐代及第进士都以主考官为恩师 , 致使“恩出私门 , 不复知有人主” , 因此有人曾愤慨地表示 , 唐朝实亡于朋党 。
为此 , 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年)下诏禁止考官、考生之间结成座主、门生关系 , 走出了改革科举制度的第一步:“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主试官 , 如违 , 御史台弹奏”;并不得呼主试官为“恩门、师门 , 亦不得自称门生” 。这一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 此后宋人虽尚有恩师、门生的称呼 , 但大多为客套而已 。
唐朝在科举取士中盛行“公荐” , 即每年担任知贡举的主试官赴贡院主试之前 , 宰相近臣可以保荐有才之人 , 造成一种变相的请托 。于是科举取士就不能做到公正公平 。

天子门生说法出处 天子门生是对哪种人的称呼

文章插图

?宋太祖深知其弊 , 于乾德元年(963年)九月正式规定:“自今朝臣不能发公荐 , 违者治其重罪” 。这项措施的实行 , 提高了科举取士的透明度 , 有利于激发中底层士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 。此后 , 朝廷又重申这一禁令 , 鼓励举报违反者 , 一经查实 , 将取消科举考试资格 。
为减少科举取士中的弊端 , 宋太祖进一步限制主试官的权力 。与唐代不同 , 宋朝主试官属于临时差遣 , 称“权知贡举” , 每年出任知贡举者都不相同 , 并增设副职 , 名“权同知贡举” 。主试官与其他考官共同评卷 , 定其优劣 , 去取不能由一人作主 。
尽管宋太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防止科举舞弊行为 , 但并不能完全杜绝 。开宝五年(972年) , 宋太祖打破惯例 , 亲自在讲武殿召对新科进士 , 然后下诏放榜 。由此逐渐将科举取士的大权收归己手 。

天子门生说法出处 天子门生是对哪种人的称呼

文章插图

?开宝六年(973年) , 新科进士及诸科举人三十多人在讲武殿接受天子的召对 。宋太祖发现进士武济川、刘俊才质疏陋 , 应对失次 , 于是将他们两人从合格者名录中划去 。宋太祖得知这两人是权知贡举李昉的同乡 , 很不高兴 。碰巧落地进士徐士廉等人上书告发李昉有舞弊行为 , 去取不公 , 建议宋太祖举行殿试 。
这个建议大为符合天子欲收回取士权柄之意 , 于是宋太祖即令在讲武殿出题重试落地进士 , 考完后 , 亲自阅卷 , 定下录取名单 。事后 , 李昉等考官皆遭到贬官处罚 。

天子门生说法出处 天子门生是对哪种人的称呼

文章插图

?这一由皇帝复试奏名进士的方法 , 就称为“殿试” , 亦称“御试”、“廷试” 。由此及第进士就被世人誉称为“天子门生” 。殿试最早见于唐代武则天时 , 但未形成制度 。开宝八年(975年) , 宋太祖再次举行殿试 , 所定合格进士名次 , 与礼部试(省试)有不同 。从此“殿试”成为常制 , 科举取士之权由天子直接掌握 , 进士及第者也就成了“天子门生” 。对此 , 宋太祖颇为得意说:
“向者登科名级 , 多为势家所取 , 致寒孤寒之路 , 很是无谓也 。今日朕亲自临试 , 以决定可否进退 , 尽革畴昔之弊矣 。”
“尽革畴昔之弊”显然有点夸张 , 古今难以做到 , 不过宋太祖的做法在抑制势家、洞开孤寒之门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同时 , 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 , 贫寒士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入仕这一途径进入上层社会 , 有一种很好的示范效应 , 大大提高了读书人对朝廷的拥护程度 。

天子门生说法出处 天子门生是对哪种人的称呼

文章插图

【天子门生说法出处 天子门生是对哪种人的称呼】?由此 , 《神童诗》中便有了:“天子重英豪 , 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的著名诗句 , 这也准确反映了整个宋朝社会的价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