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出处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

(一)课文原句:“读书百遍,尔义自现”(一年级下册第18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治《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而义自见(董遇精通《老子》给《老子》作训注,又精通《左氏传》……有跟着董遇学习的人,向董遇提问 。董遇不回答,却说:“自己先读一百遍,接着你要问的意思自然就出现了’) 。”
(三):文化内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读书的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 。
为了弄懂这句话的意思,笔者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觉得董遇的这句话,说的是一般的读书规律:即书要专心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这句话不是绝对地说:“读书读一百遍,书的意义就自然出现了”,而是如儒家大师朱熹所说:“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乃是在强调“读书要做到‘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接着他又解释说:“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另外明朝的张岱也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古人正于熟读时深思其义味耳 。”(明张岱《与祁文载》)也是强调专心熟读 。其他还有的说“读书百遍是强调‘读书不能急于求成’的”“读书需要反复琢磨的”等等 。
最后笔者也说一种情况:如果你对所读的书,不是全部不懂,而是对其中的一部分不懂,那么你可以多读几遍 。在多读的过程中由于你会多次地读到“你不懂得的那部分”的上下文,这“不懂得的部分”的上下文,会对你有提示作用,让你豁然开朗 。”不要轻视“上下文”,把“上下文”与你要问“问题”的那部分一起多读几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出现 。
【释义出处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 。敬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