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课堂录制 卜落卜落的意思

无生课堂、无法互动 , 是线上教育和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 。如何确保线上教育的质量 , 考验着老师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延期开学线上教育的深入开展 , 参加课程录制的老师使出“百般武艺” , 努力让课讲得生动、学生爱听 。
用《天窗》打开“心窗”
2月初 , 九江市长虹小学教师周小兰接到录制小学四年级语文《天窗》的任务 。
《天窗》是作家茅盾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散文 。如何把这一名篇讲好?能否把抗击疫情引入课堂?一个又一个问号 , 在周小兰的脑海里闪现 。
“周老师 , 学校什么时候开学呀?”“周老师 , 我们在家里这么久了 , 什么时候能出门?”……就在周小兰构思课程设置时 , 来自学生的一条条微信启发了她 。“把疫情防控知识嵌入课堂 , 引导线上学习的孩子们‘飞出窗外’ 。”周小兰的建议 , 得到了省市教研团队的认同 。
“卜”字是多音字 , 在课文《天窗》中“卜落卜落”形容雨点落在天窗发出的声音 , 读bǔ , 而作为蔬菜“萝卜” , 则读bo 。从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营养膳食来讲 , 不能挑食 , 要多吃蔬菜、水果 。一个多音字 , 让周小兰找到了课堂切入点 。
课文《天窗》选取了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 , 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 , 却又不得不待在家里 , 透过小小的天窗获得乐趣和慰藉 。“这不正好契合当下孩子只能在家中学习的情况吗?”周小兰就此深入讲解 , 拉近孩子与文中主人公的距离 , 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 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窗” 。
275分钟的反复模拟
一堂线上教学课程35分钟 , 她却用了275分钟去模拟 , 为何?这堂同事拿过市级赛课一等奖的课程 , 完全可以照搬 , 为何要推翻重来?
【天窗课堂录制 卜落卜落的意思】上饶市信州区逸夫小学教师颜淑芬负责录制小学二年级口语交际课《长大以后做什么?》 , 这是同事李莉获得市级赛课一等奖的课例 。就在颜淑芬准备“拿来主义”时 , 她发现不妥:李莉的教学设计里 , 有一个“开火车说梦想”环节 , 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场发言作点评 , 无学生的课堂里 , 无法实现 。
推翻重来 。“新情境新变化 , 需要新适应新改变 。”颜淑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前特殊环境下的教学方式 。
百度告诉她:“线上教学是一种模拟课堂情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 , 许多问题要自问自答……”同事告诉她:“无生课堂面对的不仅是线上的学生 , 还有同行、专家和家长……”教研员告诉她:“立身无生课堂 , 要做到‘虽然眼前无生 , 但要心中有生’ 。”
多方信息让颜淑芬明白 , 线上课堂是可以创设出来的 。她通过班级微信群 , 组织班上学生模拟上课 , 了解真实学情 。在与学生充分交流后 , 颜淑芬完成了这堂35分钟的课程录制 , 但却在微信群里整整模拟了275分钟 。
10余人献计献策
南昌市松柏巷学校教师林小芳 , 承担六年级语文《藏戏》一课的录制任务 。
如何在无生的课堂里 , 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生动、讲精彩?接到任务后 , 林小芳如课文《藏戏》开头三连问那样 , 在心里打了一个又一个问号 。
打破传统课堂先入为主的教学经验与惯性 , 侧重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一个个白天、黑夜 , 林小芳钻进海量的藏戏文字、视频资料里 , 设计教学方案 。
备课期间 , 学校领导、南昌市教研室教研专家、省教研室教研团队纷纷给予指导 , 大家一起推敲、打磨、修改 , 直至敲定教学方案 。
“妈妈 , 我先当您的学生吧 。”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 , 成了林小芳的“第一个学生” 。丈夫也来“凑热闹” , 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提建议 。从肢体语言到语气语速 , 从情感表达到内容把控 , 林小芳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模拟 , 一次一次地调整 , 只为更好 。
2月18日 , 《藏戏》与学生见面 , 一条条来自学生、家长的赞美信息接踵而来 。此时的林小芳一脸平静 , 她对丈夫和儿子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 , 这是10多人共同凝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