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中庸的”?传统的中庸之道是否属于复兴的范围?

谢邀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中庸(用中)思想,即大中至正、王道正统的中庸之道,堪称人类文化的顶峰,正所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古人认为,中庸之道的“中”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并将其“中”置于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十字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赋予其物质(东西)水平轴以“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精神(境界)垂直轴以“至高无上,至深无下”的文化品性,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亘古不易的文化基因,以及我们为人处世、赖以自立自强的文化品格 。
至于中庸是否属于复兴的范围?还是用《礼记·中庸》的话作答最为精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要说清楚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就得探讨探讨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中庸的”?传统的中庸之道是否属于复兴的范围?

文章插图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中庸的”?传统的中庸之道是否属于复兴的范围?

文章插图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中庸的”?传统的中庸之道是否属于复兴的范围?

文章插图
中庸一直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就是说人的道德达到中庸,就到了最高境界,所以人民都在朝着中庸而努力 。对于中庸的字面解释,千人千面,我的理解是:中庸的“中”是合乎、平衡的意思,“庸”是道义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在平衡中去合乎道义,做到不偏不易 。
孔子之后,一说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写作《中庸》一篇,纳入《礼记》,也有说是孔子的弟子所著 。不管怎样,《中庸》是儒家经典思想论著是板上钉钉的 。到了南宋,大儒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让《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从而形成了“四书五经”的最终框架 。之后,《中庸》成为官校正式的教科书,并纳入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中庸》里提出的“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
我认为,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庸思想对于我们汉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归类了一下,主要有三 。
第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爱仁 。而中庸,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 。应该说,中庸思想塑造了我们和谐共处、重视孝道、文明礼让、宽容大度、不走偏激的性格特点 。换而言之,中庸之道有力地促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爱和仁,从而向着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目标靠拢 。
第二,由于崇尚爱和仁,强调忠恕宽容,国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去感化他人,激发他人的善良天性 。这集中体现在,历史上当我们受到外族入侵时,外来的人员和文明最终被我们的文明所吸收和包容,反而成为继承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这就是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的原因,在这一点上,中庸思想功不可没 。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一个事物发展到极致状态,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 。中庸,强调的就是致中和,避免事物的极端化倾向,正是由于中庸思想,人们才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策略,谦虚谨慎,防止行为的极端化跑偏,让自己和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 。
都说道家思想构成了我们最早的哲学思维,但是你仔细观察,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也包含了自然界中的哲学思想 。之所以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两千年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我认为,中庸之道功不可没 。
中庸同和稀泥有不同又有相同点 。
中庸之道是指中正,历求不偏不倚而至正,不过及也 。
但后人认为所为朱熹的解释中正,是指在有原则和遵统治者利益下的中庸,并非无限中庸之正 。朱熹也是让后人参誉各半 。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中庸的”?传统的中庸之道是否属于复兴的范围?】象蒋介石名中正,他中正过吗?否!
可见没有真正的无限制中正 。
而和稀泥往往是在日常小事中,为缓解矛盾而调解,或一些人不得罪两方而采取一种做人方法 。但也让人感觉到过度和稀泥者是无大原则人 。
但在说不清的家庭矛盾中,人们往往采用和稀泥方法来处理,效果也不错 。(俗称象抹墙灰的泥板抹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