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翻译

1、管仲又名夷吾 , 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 。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 。
2、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 , 都是管仲的谋略 。
3、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 , 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
4、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 , 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
5、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 , 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 , 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
6、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北寮鼍倭斯苤僦螅?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 , 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
7、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 , 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
8、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 , 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 。
【管鲍之交翻译】9、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 , 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 , 就顺应而革除 。
10、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 , 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 。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 , 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
11、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 。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 , 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 。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
12、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 , 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 。管仲死了以后 , 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 。
13、太史公说:我读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他们说的都很详细 。读过他们的书,想考察他们的事迹,所以编写了他们的传记 。
14、他们的书,世上大都能见到 , 因此不论述,只是论述他们的一些轶事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 。
15、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 , 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顺应并推广美德 , 匡正并补救恶行,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相附 。”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16、当晏子伏在庄公尸体上哭吊他,并行完臣子的礼节之后才离开 , 这难道是所说的“见义不为就没有勇气”的人吗?
17、至于他那些抗争劝阻的言论,触犯君主的面子,这便是《孝经》所说的“当政就想到竭尽忠心 , 在野就考虑弥补过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