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在三国时期,曾经发生过著名的“三大战”,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 。其中,赤壁之战无疑是最著名和最关键的一场,直接决定了三国局面的形成 。而且,经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浓墨重彩的刻画,这场战役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 。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赤壁之战不仅终结了曹操摧枯拉朽般的统一进程,初步确立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而且,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大型水战,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重心已经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已经向南迅速扩展 。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后世对于赤壁之战的各种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歇过,比如战役的背景、规模、地点、指挥和影响等方面 。今天,文史不假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竭力还原赤壁之战,还原它对于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 。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东汉末期,伴随着一系列的乱局,曹操逐步从北方崛起 。政治上,他在荀彧的建议下推行“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名义上的正统地位;军事上,他不断兼并扩张,先后击败了强大的袁绍和少数民族乌桓;经济上,他通过屯田制使得战乱频繁的北方逐渐恢复了稳定,积蓄了充足的实力 。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当时,曹操已经成为最强大的一股势力,除了盘踞西北的马腾以外,他已经完成了对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统一 。很明显,接下来唯一的目标就是统一全国 。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

文章插图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厉兵秣马后亲率大军南下,目标直指荆州的刘表 。结果,南征大军还没有拉开阵势开打,刘表就突然病逝了,荆州由其幼子刘琮执掌,接受外戚的辅政 。
【赤壁之战的故事详细,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与当时社会发展是功还是过】显而易见,刘琮并不是曹操的对手,很快就开城投降,将富庶的战略要地荆州拱手相让 。原本以为,荆州之战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胶着战,谁曾想竟然如此迅捷地落下了帷幕,兵不血刃解决战斗 。
顿时,曹操陷入了甜蜜的苦恼中,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一来,眼前就是已经退守夏口的刘备残余,这股势力必须剿灭;二来,后面还有江东的孙权枕戈待旦,自己暂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其消灭 。
经过仔细筹谋,曹操决心剿灭刘备,但短期内不与孙权交火 。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
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而追 。
这个“追”字用得特别传神和准确,真实反映出了曹操的内心 。笔者个人认为,如果孙权没有与刘备进行结盟,曹操在短期内不会攻击江东,不会与孙权开战,赤壁之战的爆发大概率是一次突发事件 。
对于赤壁之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曹操占据荆州后所俘的水军和陆军,联同自己原先所带的兵马,号称有八十多万之多 。实际上,这完全是在大吹大擂,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相信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彼所率之众,不过十五六万 。
事实上,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后,所有的兵马应该在二十万左右 。在他南征荆州时,必须在后方留出足够的兵力防备马腾和乌桓的残余,以及防备朝中的“汉朝死忠”等不稳定因素 。
而且,还要考虑当时的粮草补给和运输能力 。综上,个人认为曹操至多能带领十万人出征荆州,不可能有再多的兵力了 。
轻而易举占领荆州后,曹操自然俘获了大量的荆州兵马充实了自己的部队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刘琮举众降,曹得其水军和步军十万 。
至此,曹操在占领荆州后一共所辖的兵力应该在二十万左右 。不过,这些人马显然不能全部南下,必须进行分兵 。
首先,大将徐晃亲率三万人驻扎于樊城,因为此地新得不久又没有任何的民意基础,离心倾向很重;其次,大将曹仁亲率三万人驻守江陵,此处南连长沙等郡,西与刘璋的地盘相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因为是留守后方,所以断然不会使用刚刚投降的荆州降兵 。
所以,曹操可以继续用来南下的部队不超过十四万人 。而且,其中还包括了十万的降兵在内,战斗力非常低迷 。
说完曹操的参战人数,再来分析一下孙权和刘备的兵马 。据《资治通鉴》记载:
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战卒有几?瑜答曰:三万 。
刘备长期栖身于刘表,并没有太强的军力 。而且,刚刚经历了惨败才逃到了夏口投奔刘琦,勉强合兵够两万人 。据《三国志·蜀书》的记载:
先主不足万人退走夏口 。
也就是说,孙权出兵三万人,刘备和刘琦合兵两万人,孙刘联盟满打满算也就是五万人上下 。所以说,以五万的军力对抗十四万的军力,虽然没有罗贯中吹得那么夸张,可赤壁之战也绝对算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了 。
为了追赶刘备,曹操的大部队已经陆续由荆州赶到长江的北岸 。不过,因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大面积感染了疾病,减员的现象非常严重 。
随着自己北方兵马的锐减,十四万军队中可以依仗的战力更弱了 。而且,其中的十万降兵也出现了骚动,甚至有了哗变的苗头 。
利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孙刘联军的统帅周瑜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水战的优势,率领部队主动出击,成功烧毁了曹军在江面上的部分战船 。注意!只是部分战船而已 。
此时,本就在犹豫是否继续发起渡江作战的曹操,终于下定决心后撤,待来日整军之后再战 。因此,他下令烧毁了剩余的大部分战船以免落入孙权和刘备之手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士卒饥疫,死者大半,曹公遂烧其余船引退 。
另外,在《三国志·郭嘉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
赤壁一役后,曹操兵败并撤军回到了北方,统一进程也遭到了重大挫折,给孙权和刘备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为最后三国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个人认为,赤壁之战虽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不过,站在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极大地延缓了国家完成大一统的趋势,更为日后的长期大分裂带来了不利影响 。
假如,当时曹操在赤壁之战取胜的话,接下来完成国家一统将会再无悬念 。而且,距离曹操过世还有十多年的时间,他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整顿内政 。
曹操之后的两代魏主曹丕和曹叡,虽然都不长寿,但却也并非昏庸之辈 。在他们祖孙三代的励精图治下,中国必定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力水平,断然不会出现三国期间的内耗不断 。以至于,数十年后才完成统一的西晋,根本无力阻挡北方胡人的攻势,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南北大分裂局面 。
而关于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后世存在的争议也甚多 。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黄冈说”,因为大文豪苏轼曾在谪居黄州时写过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全词虽然笔锋犀利,雄浑苍凉,大气磅礴,境界宏大,被誉为是“古今之绝唱” 。不过,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大文豪是“寄情错误”了,因为黄冈并不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
通过对于文献和实物的研究,现代史学界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当年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应该在蒲圻一带 。蒲圻,位于湖北省的东南部,东连咸宁,西靠湖南,南接崇阳,北抵嘉鱼 。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蒲圻一带就陆续出土了大量的东汉时期文物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土层中的沉船遗址和诸葛亮发明设计的铜弩机等,为赤壁之战在此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
到了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采信了蒲圻作为当年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还正式将蒲圻改名为赤壁 。
最后,文史不假个人认为,赤壁之战的结果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历史进程,而且多以负面为主 。或许,这场战役真的阻止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盛世到来 。@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