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款铜胎画珐琅笔筒 人物

清代乾隆款铜胎画珐琅笔筒 人物
玻璃,古代璃,近世又称料 。化学上为硅酸盐成分,主要英石、长石、石灰石为原料,烧融后,经冷却固化形成非结晶体,经过造型和装饰工艺,就成为各种玻璃器物 。
中国玻璃的起源,依考古发现应在西周(尚有争议),但其后发展一直很缓慢 。自春秋至汉代为中国玻璃制造的早期阶段,当时已能炼制七种颜色的玻璃,制作工艺有模制、堆贴、镶嵌等 。从出土的器物看,有礼器、佩饰、明器等,均是小件器物 。从南北朝至明代,玻璃制造技艺有所发展,主要是吹制技术盛行,从而能够制造瓶、罐、杯等容器 。至清代,玻璃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最大的产地为山东的颜神镇,其次有苏州、广州等 。技术发展最快的是清宫玻璃厂,它是奉清圣祖玄烨的旨意,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成立,一直生产到清朝末年 。其中康雍乾三朝制造最盛 。当时征调颜神镇技艺高超者入玻璃厂效力,又请欧洲技师指导,中西技术汇合,炼出了高质量的玻璃 。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发展,如套玻璃、搅胎、刻花、戗金、彩绘等等 。所造器物品种多达碗、盘、炉、瓶、烛台、笔筒、烟壶等几十种 。此时的玻璃器形制多样,规矩典雅,颜色纯正优美,装饰内容丰富,在工艺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
故宫博物院现藏玻璃器四千余件,除少量为明代以前的器物外,绝大多数为清代宫廷作品,其中不乏精品和绝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小瓶,, 。清宫旧藏
此瓶小圆口,直颈,筒形身,圈足 。通体以乳白色玻璃为地,上以珐琅彩描饰花纹 。口边绘蕉叶纹,腹部环饰花鸟图 。瓶底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
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与铜胎、瓷胎画珐琅先后出现的新工艺,而唯玻璃胎画珐琅制作难度大,传世品少 。此件小瓶造型秀美,胎色洁白,温润如玉,表面有一层光亮的凝脂,所绘花鸟图传神而柔美,赏心悦目 。此玻璃胎画珐琅瓶是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和珐琅厂联合制做的精品 。
玻璃胎珐琅彩仕女图鼻烟壶,清乾隆,通高7cm, 。清宫旧藏
烟壶扁方瓶式,椭圆圈足 。豆绿色玻璃盖,下连象牙匙 。颈部饰焦叶纹,肩部饰黄色蔓草纹 。器身四面作拱形开光,正背两面绘仕女提篮图,侧面饰胭脂色欧式建筑风景图 。器底蓝色珐琅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
此鼻烟壶色彩淡雅,在方寸之间准确地描绘出仕女的形象和西洋建筑的风貌,体现了宫廷画家扎实的艺术功底 。
玻璃胎画珐琅彩花卉纹瓶,,
此瓶撇口,细颈,圆腹,矮圈足 。乳白色玻璃胎,通体画珐琅彩纹饰:颈部黄地上绘3个黑色团寿字,肩部绘如意形装饰带,腹部由纵向黄色条带均匀地分为三部分,分别饰萱草、芙蓉、罂粟花卉纹 。底中心处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
此瓶玲珑小巧,线条柔和,玻璃胎体温润如玉,纹饰色彩清丽,具有典型的宫廷艺术风格 。
白玻璃水丞,通高7cm,
水丞由透明白玻璃吹制而成,圆形平底,下阔上敛,小口有盖 。腹外切磨出8个平面,似莲瓣围绕一周 。盖的表面切磨成六角形连锁纹 。器底阴文篆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
清宫造办处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设立玻璃厂,融中国传统与欧洲技术之长,制造出了许多新品种,然而传世者极少 。此水丞即出自宫廷的玻璃厂,其运用了西方切磨宝石的技法,质地纯净透亮,造型端庄,装饰新颖,是研究清代早期玻璃工艺的珍贵资料 。
黄色玻璃椭圆形水丞,高3cm,,,
水丞椭圆形,口微外撇,鼓腹,圈足 。通体呈明黄色,光素无纹饰,俗称“鸡油黄”玻璃 。外底中心阴刻单方框,内双竖行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
雍正时期的工艺品制作考究,装饰别致,风格独特,从某一侧面体现出了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 。此水丞为不透明乳浊玻璃,由模具吹制而成,造型规范,线条流畅,质地细润,抛光光滑,虽小犹精 。
蓝玻璃方花觚,高25cm,
花觚方形,撇口,长颈,平底 。通体为透明蓝色玻璃,底中心处阴线双方框内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
此花觚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造,型制仿古青铜器 。清代花觚大部分作为五供之一,也可单独使用 。该花觚器形挺拔大方,既存古雅之韵,又显玻璃材质之明洁清新 。
是清朝时期的作品 。
孔雀蓝色玻璃长颈瓶,, 。清宫旧藏 。
瓶微撇口,长颈,圆腹,圈足 。通体为不透明孔雀蓝色玻璃,光素无纹饰 。底中心处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 。
此瓶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造,属皇家陈设品 。该瓶器形端庄大方,线条流畅,色泽娇艳,表面平滑光亮,是乾隆朝独具风采的工艺美术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