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怎么写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以下是《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

《文化苦旅》读后感怎么写

《文化苦旅》读后感怎么写(一)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 。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 。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 。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 。”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 。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
秋雨先生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成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 。”是的,人生无非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 。历史从古代走到今天,还要继续走下去 。历史的足迹却成了无数人一生的执著追求 。历史的魅力便在于它的足迹总是隐藏在山水之间,难于寻找 。所以没有博大的历史情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这些无价之宝的 。无疑,余秋雨教授是“探宝”的胜利者,他的收获便是这本《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 。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 。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 。当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极具研究价值的敦煌文物时,人们在为历史喝彩 。然而历史却上演了一幕极其荒诞的闹剧,让外国人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搬到了他们的博物馆里 。或许历史是要故意磨砺一下那些过于执著的历史学家们,让他们只能凭借外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学 。啼笑皆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这部历史更多地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 。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 。”这是作者的感叹,也是对读者的启示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 。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 。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作者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录求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灵魂;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录求人生的真谛 。
【《文化苦旅》读后感怎么写】读过《文化苦旅》,留下了苦涩后的回味;那么度过漫长人生后,我们又将留下什么呢?
《文化苦旅》读后感怎么写(二)
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总是感叹于他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 。是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博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见证着他那沧桑而深邃的足迹 。就是这种阅历和修养造就了《文化苦旅》的那种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对于读者来说,欣赏余秋雨的美文在很大程度上留给读者本身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文化省思的自由空间;就其作品本身来讲,语言的诗化,叙事的故事化更给这部美文以强烈的美感 。下头就详细将讲这两方面的艺术特色 。
首先,文化省思,精神洗礼的社会功用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 。在《文化苦旅》中涉及的资料可谓古往今来,不仅仅有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还有黄河礼貌的盛衰历史,不仅仅有江南的秀美与娇艳,还有庙宇的悠远与深沉,在描述的字里行间,作者的那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解很自然地融合到文章中去(这种文化见解包括了作者对历史现象的批评,赞扬等态度) 。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理解了作者的历史观点,甚至理解了这种观点,从而引发了读者对文化的某种反思,在此同时读者的精神也得到了洗礼 。比如,《道士塔》这篇文章,作者并没有过多的批评那个“王道士”,而是将“敦煌失窃”的过错归咎于那些官僚们的身上,读者从这一点能够联想到当今社会,从而读者的精神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洗礼 。
其次,语言的诗化,叙事的故事化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余秋雨《文化苦旅》语言的诗化现象比其它作家的美文表现的更为突出,比如《江南小镇》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就显得那么的富有诗意,异常是文章中引用了一些楹联,例如“浅诸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等;还有在《洞庭一角》中多次引用古代诗句,更添加了文章的那种诗韵味儿 。另外在《庙宇》中作者详细叙述了“胖和尚”与“瘦和尚”一些对话;在《风雨天一阁》中也描述了天一阁遭浩劫的一段细节等,这些故事化了的叙事成了《文化苦旅》的一大特色 。
《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叙事,来寻求一种对文化人生的省思和精神的洗礼,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 。
《文化苦旅》读后感怎么写(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你我都孑然趋行于人生这段亘古的旅程,在坎坷中涅槃,于荆棘中重生,轻重缓急,酸甜苦辣,在与孤独言和的过程中,所遇见的悲欢,始终无可提防 。个体局限性的约束下,你我用尽了全力,只为平庸地度过一生 。
虽然如此,人生的最高境界,却莫过于“活出自我” 。《月亮与六便士》如是提到,“我看到了井然有序的幸福,可我更渴望狂放不羁的旅途 。”这种信仰,在人世的逼仄狭隘下,而依旧跅弢不羁;在社会的框条科律中,而依旧狷狂乖张 。
余光中先生便是最好的例证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先生曾以一怀乡愁穿越故国两万里,用一枚小小的船票,构建海峡两岸久违的团聚;他曾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也曾梦回东海,听听那冷雨;在月色与雪色之间,他曾体味天地第三种绝色,生命末了,他要葬在黄河之滨,终于能够皈依这片热土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 。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
我,终究是要回到这片土地 。驻足回首,无穷岁月,不过是洗净了我满身尘埃,还我一个干净轻盈的灵魂 。
那积淀下来的,都是无数的人赠予我的慷慨 。那筛选出局的,都是每个时代的慎之又慎 。
我庆幸啊,中国,我于这片神圣的土地孕育而出 。时间果腹,也曾见识过无数荒诞可笑,也曾被滚烫的点点泪水灼烧,也曾被声声质疑包围,也曾被生硬改变过,但是无数无数的过往,终成了成长的步步台阶 。
离家的我,是唐朝的出走文化,归来的我,是闪耀的中国文化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 。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我是文化,中国文化!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信仰 。以梦为马,去亲吻柔和的岁月,去体察温润时间,去慢慢接近,天地间最本真的美好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
时光中千万尘埃,都会伴随着风远去,留下的,只有自己孤独的背影 。
时光荏苒,即使是有再多的不情愿,但,青春与梦想,都会被时间吞噬,一去不复返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 。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最终留下的,就只能是满目沧桑,和时光留在脸上的印迹 。悲伤,痛苦,在我眼前都化为乌有 。我能做的,就只有躺在草地上,望着白云,远去~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