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的春节又叫什么节,男人要交换什么东西?蒙古国2月27什么节日

蒙古节日的主要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 。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 。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 。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
2、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
3、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 。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
4、过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 。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 。关于蒙古族春节的 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 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 。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 历四月 。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 。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 由来 。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 。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 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 。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 锻铁活动 。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 。这一夜灯火通明 。有的还请来蒙古民 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 。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不 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 到午夜的习惯 。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 。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 。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 。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 。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 。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 。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 。就是在对方薪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
5、火日
火日,亦称拜/火节 。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 。有可能受了汉族 腊月23祭灶的影响 。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 是农历年的前奏 。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 。然后取一 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 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 。主祭人还要祷告说:-,年申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火神原谅,保佑 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 。
6、祭敖包
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 。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 。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 。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
7、麦/德/尔/节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 。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 。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
8、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 。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 。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 。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
9、塔/克/勒/干/节
塔/克/勒/干/节蒙古族每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 。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 。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 。祭敖包时,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所处的山上 。届时,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予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 。祭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
蒙古国的春节又叫什么节,男人要交换什么东西
蒙古国也节,春节在蒙古语“查干萨尔”,意为“白色的月亮”,有人习惯称蒙古国节为“白月节” 。“白月节”是蒙古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国家法律规定“白月节”放假3天 。其实,在蒙古人的传统风俗中,过去拜年不给压岁钱,尤其在牧区,拜年时大多是晚辈向长辈赠送哈达和自制的奶制品等 。如果拜年时遇到新生儿出生,客人可以送小马、小羊,赠送由参加那达慕的赛马生出的小马是最珍贵的礼物 。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那达慕大会上大家一般都一起看赛马,一起踩高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