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r50 2镜头_莱卡Q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怎么设置??9?3

莱卡Q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怎么设置?
什么东西的设置都不一样
1、 拍静止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徕卡r50 2镜头_莱卡Q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怎么设置??9?3】用Av档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
2、拍人: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
3、拍夜景: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景
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
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
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莱卡相机包围曝光怎么设置?
拍么东西的设置都不一
1、 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
2、拍人: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
3、拍夜景: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景
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
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
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4、拍运行的东西: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
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
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5、拍流水或喷泉: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
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6、夜间人像留影: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
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
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
Leica各个年代50mm有哪些版本
-- 第一版 1951-1957 年生产色(Chrom头(Collapsible,又名缩头五),有螺 M mount 两种 。表现虽然不错,但相较之下还是不如後期镜头(不像八枚那样比较起来还是很有特色) 。因为机身的设计问题,用於 M5 和 CL 机身时不能缩头 。镜组 6 群 7 枚,前玉的镀膜相当软,极容易划伤或是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 1 公尺 。因可明显从外观分辨,Summicron-M 50mm 几个版本的序号也不是那麼的绝对重要了 。自己曾短暂的把玩跟试拍过一些照片,感想是抗耀光完全不行,缩光圈来拍也是一样,有时还会有种佛祖显灵般的光晕(flare),是会整个白掉,不是像 Summilux-M 35mm pre-ASPH 那种「圣光」(Glow) 。该镜头因前玉擦拭痕迹不少,在解析度方面也无法得到可接受的结果,镜片漂亮一点的缩头五也许会好些 。唯独在黑白片的反差表现,不硬不软,是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舒服,并且早期它也曾经是 Henri Cartier-Bresson 最喜欢用的镜头之一 。
-- 第二版 1956-1968 年,银色(Chrom) Rigid,亦有少量特别定制的黑漆版本跟珍贵的 M39 螺牙版(screw mount,1160 只) 。从审美的观点上来考量,这款镜头的外观非常漂亮,有对焦拨杆,手感相当好,因此用家和玩家都追捧它 。曾有日本的摄影杂志(Japanese photography magazine)(注)测试了这款镜头,认为它是所有 Summicron 50mm 里面清晰度(折衷了较低的反差)最高的 。注:在这段落的 50/2 Summicron 当中提到的,很有可能是莱卡通信 。它曾经被认为与第一版的 Summicron 有著相同的光学设计,但是已经被证实两个镜头的确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两者结构虽然相似,但第二、第三版都用了四片 Leica 自己开发的 LaK9 稀土玻璃,第一片及第二片镜片之距离由 0.28mm 增至 1.52mm,解决了像差跟色散问题,提高了分辨率,但也使全开一、两级光圈的影像对比稍低(注 1) 。镜组 6 群 7 枚,前镜片 LaK9 的镀膜非常软,很容易划伤或出现擦拭痕迹 。最近对焦距离 1 公尺 。生产年份当中也包含 50mm DR,因此也有部份文献将 50mm Rigid 跟 50mm DR 归在同一版,根据 Erwin Putt 的资料(简中翻译),两者的镜组设计被认为是完全相同的 。也有资料显示 50mm DR 为了像场平整度,对第二、五、六片镜片作了调整,但是不是真的有改版的资讯跟时间点都不是很明确 。(注 2)注 1:DR Contrast And The 'rare Earth' Summicron注 2:伟大的一代名头!M 50MM RIGID 这篇文章当中,有将 Rigid 的前後镜组旋开的照片,看起来似乎跟 DR 有些微不同(光圈叶片一段镜筒也被拆开),但仍无法证实结构的差异,有可能只是针对近摄范围的焦距调整 。参考图片:Rigid 1、Rigid 2、DRRigid 的刻印曾有小改版,但没有很明确的分野,早期的镜口刻字为 Ernst Leitz GmbH Wetzlar、f=5cm 1:2 Nr.XXXXXX,镜身的对焦环只标示 feet 或 meter (m),并有 Germany 字样;後期的镜口刻印为 LEITZ WETZLAR、序号前无 Nr. 字样,以及 1:2/50,镜身的对焦环同时标示 feet 及 meter (m),并有 Germany 或 LENS MADE IN GERMANY 字样 。在同时标示的镜身上头的 m 字样旁边,早期有写焦距编号 19(19 表示镜头焦距出厂测试为 51.9mm,16 表示镜头焦距出厂测试为 51.6mm,有遇到相同标示则类推)(注),後来则取消不写 。(但还是会刻印在内部镜筒,作为一个出厂测试证明)
-- 第三版 1956-1968 年,银色(Chrom)有两段的对焦范围的 DR(Dual Range)版,亦有少量特别的 prototype 黑漆版本 。虽然多数「专家」称它的光学设计与 Rigid 相同,但根据美国已停刊著名的摄影杂志「现代摄影」(American photography magazine)及 Modern Photography magazine(注)的测试,这支 50mm DR 是所有曾被测试镜头中清晰度最高的,超过 100 lp/mm,影像解析能力远超於底片的能力 。镜组跟 Rigid 同样是 6 群 7 枚,所有 M 镜头里,它的近摄(Near Focus)能力最强 。同时也有许多经验丰富的 DR 玩家宣称两支镜头的表现有所区别,并相信是因为它们的光学设计不同所造成的 。由於多了一个近摄眼镜 goggles(SDPOO)的平台,DR 没有 Rigid 那麼外观迷人 。尽管如此,这支镜头集高解像力和低反差於一身,并且有极优美的焦外成像(散景),它还是受到用家的青睐 。注:文字出处 Leica M 50/2 Dual Range Summicron50mm DR 曾有个小改版,早期的 DR 版本最近对焦至 19 英吋(48.26 公分),镜口刻字为 Ernst Leitz GmbH Wetzlar、f=5cm 1:2 Nr.XXXXXX,且对焦环略窄,上面只有 feet 或 meter (m) 刻度(不同时存在),对焦环压花纹路稍浅(knurling ON the ridges) 。另外还标注放大倍率从 1:15 到 1:0.75,早期的眼镜上有个带框的商标,里面写著「E. Leitz / Wetzlar」 。後期的 DR 版本最近对焦至 20 英吋(50.8 公分),刻印为 LEITZ WETZLAR、序号前无 Nr. 字样,以及 1:2/50,对焦环略宽,上面同时刻有 feet 和 meter (m),没有再标上放大率 。它的眼镜上刻有「Leitz Wetzlar」文字,没有框线,对焦环的压花更大更深(knurling BETWEEN the ridges) 。很贵的经典镀铬前盖很容易掉,以及出现凹痕或刮伤(我的就是),所以有前辈建议把它收起来,找个塑胶盖子替用,或是使用可倒置的遮光罩也是个好主意 。(注)注:50mm DR 可用的遮光罩(Hood)型号,实用与古典各有选择,提供参考:12538(塑胶、可倒装)、12585 / 12585H(金属、可倒装,12585H 比 12585 多刻了 1:2/35),ITDOO(不可倒装),12571 / IROOA (可倒装) 。给 Elmar-M 50mm 用的 12549(chrome) / 12550(black) 螺牙式(39mm)遮光罩也可以,但是就不能用保护镜或滤镜了 。另有一说後期 DR 镜片上的镀膜更加「暖调」和「坚硬」,反差、光学性能都更好(注 1),但没有查到有更改光学材料的记载,不能确定是否所有後期 DR 都有这样的不同 。购买时可能要额外注意,因为前期眼镜平台上的固定钢珠较大,所以前期的近摄眼镜可以用在後期的 DR 镜头,但後期的近摄眼镜就无法用於前期的 DR 镜头,建议找有跟眼镜一起卖的组合,因为 DR 有前後期之分,个别买搭配上也是一个问题 。眼镜有配一个小皮套,也是不好找,但个人觉得这可有可无 。此外就是前镜片的镀膜非常软,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也极有可能内部镀磨的出现变质,如果需要清理可能要衡量是不是值得 。DR 镜组跟镜筒旋开之後,搭配专用的接环也可以使用在拍特写的 Leica Visoflex 系统(注 2),一般购买的时候也会核对前後镜筒的序号是否有一致 。(请参考影片)注 1:该楼发言的第四段注 2:sumicron 50 f2 rigid 镜头可以分解?文中有简单说明 。
DR 只能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装上机身 。那支眼镜是个可以随时装卸的配件(眼镜上下镜头的时机後有详述),能轻松地安放在机身 RF viewfinder 前的平台上 。Leica 曾说明此镜无法在 M8、M9 上使用,可能是因为 M8、M9 的机舱大小跟底片机有异, DR 近摄焦距区间镜筒後缘(带动连动测距机构的部份)过於突出,在一般焦距(4m ~ ∞)会顶到内部机构(注),无法使用(或安装),只能使用近摄焦距 。连同机身略高的 M 机如 M6 TTL、M7,不能确定近摄眼镜是否可完全涵盖 RF viewfinder? Epson R-D1、Leica CL、Minolta CLE 也可以装 DR,但近拍眼镜会跟 RF viewfinder 宽度不合(M5 可能也是),Zeiss Ikon ZM、Bessa 系列也可以装,同样眼镜会有搭配问题,以及转不到无限远(只能转到 10m ~ ∞ 中间)(Rollei 35RF 是 Cosina 代工的应该也一样) 。另外就是有用家试过,Konica Hexar RF 可以完全的使用 50mm DR,应该是唯一一台非 Leica RF 可以完全使用 DR 的机身 。注:Compatibility 该段有相容性表列,也有说是 1m ~ ∞ 都不能用,总之是在一般焦距会有点问题 。要在 M8、M9 上使用 DR 有几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直接把镜筒後缘那突出的部份磨平,但这样同时也会使 DR 失去近摄的功能,不如直接找其他的 50mm 来用;第二种方式比较复杂,就是将同一时期的 Rigid / DR 镜头分别旋开,将 DR 前镜组装到 Rigid 的後镜筒上,再上到 M8、M9,如此就可以使用 DR 的一般焦距(1m ~ ∞)工作;然後要在 M8、M9 使用近摄焦距时,就直接使用 DR 原来的镜筒,再将眼镜上有块辅助固定的塑胶(tab)拆除(注) 。这些玩家的实验略为提示了,Rigid 跟 DR 的结构非常相近,以及 DR 的光学品质确实不点同於 Rigid,有其独特之处 。注:Leica 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