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星星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三 )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
流沙河在80年代初写的思乡(著名)诗歌是什么?流沙河
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勋坦 。诗人 。四川金堂人(现青白江城厢镇) 。四川大学肄业 。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 。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 。
四川成都人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 。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 。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 。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 。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
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备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 。
【用星星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饮誉海内外 。10年前,先生突然“见异思迁”,弃诗而作文,鼓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拨弄出举世瞩目的一个大旋涡 。近年来,突然又波澜不兴,一时间,文化人都在询问他的“流向” 。蜀国的文学圈子压根儿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黄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让人心头搁不下的谦恭,消失了他兴之所至谈笑惊座的幽默 。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 。光阴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 。先生言谈海阔天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 。他幽默的质量,可谓绝唱,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引经据典,从早“幽”到晚 。
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于1931年11月11日,幼习古文,做文言文 。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和《星星》诗刊编辑 。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 。流沙河在全国上下被批倒批臭,后连续接受多种“劳动改造”(白天修路,锯木头,傍晚遭批斗),累计20年 。1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话》、《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著作 。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
先生原名余勋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国人名字惯为三字,遂将“河”复补 。
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 。流传颇广的《庄子现代版》就是佐证,充分体现出他的学者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