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推祟的中国精神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民俗典故

寒食节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起初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后来因为寒食节的主要活动与清明节活动相似,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人们便把寒食节和清明节活动合一 。慢慢地,很多人意识中就只知有“清明节”而不晓有“寒食节”了 。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推祟的中国精神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民俗典故

文章插图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推祟的中国精神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民俗典故

文章插图
区别: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推祟的中国精神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民俗典故

文章插图
寒食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一个节气(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推祟的中国精神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民俗典故

文章插图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推祟的中国精神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民俗典故】由来:
寒食节,又称为禁火节 。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追随出走避乱的晋国公重耳,逃亡期间,吃惯山珍海味的重耳对着野菜难以下咽,时时挨饿 。有一天介子推把自己大腿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并骗重耳说这是麻雀汤,重耳深信不疑大饱一餐 。后来,重耳从其他人口中了解到事情真相,重耳对介子推承诺日后若当上国君必重赏 。
到后来,重耳果真当上了国君,并对自己部下赏赐一番,唯独遗漏恩人介子推不赏,而介子推也深知他是君自己是臣,便没有去计较 。在旁人暗示后,重耳想起当初的承诺,并打算赏赐介子推,但那时介子推已决定放弃功名利禄,带着母亲远离朝堂深入绵山隐居了 。
后来,重耳多次进山请介子推返回朝堂,固执又傲气的介子推与重耳杠上了,始终不肯出山 。羡慕妒忌介子推的心机奸臣,向重耳献策烧山逼介子推出山,只可惜介子推的决意如太行、王屋二山一样难移,介子推带着母亲坐在树下,宁愿被活活烧死,也不愿出山领赏继续辅助重耳 。后来,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逢年在介子推死的这一天不得生火,不能生火便没法煮饭,人民百姓只能吃冷食,由此便有了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 。
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生活形式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传统节日能够起到增强人们民族意识和凝聚力的作用 。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文化、精神含义,寒食节也不例外 。
寒食节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介子推的行为事迹上 。介子推不仅是忠臣而且还是孝子,他的行为和情操、志向在当时特别符合儒家道德思想,尤其是在忠义和孝道上,对历朝历代的君臣百姓都影响颇深,教会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要明辨是非、辨别亲疏等道理 。
中国古诗词中,对寒食节也多有记述,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早绿 。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我们从《寒食野望吟》中可以大致推出,寒食节时的扫墓祭祀活动早已成为华夏民族缅怀故人先贤、寄托追思的主要形式,寒食节不仅能起到追思先人的作用,还能促进家庭团结、捍卫民族利益、推动国家统一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对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经历五千年的历史风霜而依旧充满活力,是因为民族有在继承中发展的文化基因,我们的文化精神内核总是仅仅贴近时代的潮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正如现在的国家公祭日,不也是寒食节的精神内涵的延伸吗?那些捍卫国家利益,保卫人民生命安全而献身的烈士们,难道不值得我们追思缅怀以及敬重吗?
逝者已矣,生者来思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纪念,我们纪念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