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了的漆器有哪些是春秋时期的?】

中国出土了的漆器有哪些是春秋时期的?
春秋时期 , 漆器走向了制作工成熟期 。漆器图本完整 , 既有严谨的几何图案 , 又有写实风格的鸟兽、房屋、人物等新的装饰纹样 , 彩绘技巧高超 , 内容丰富 。
春秋 , 人们已经重视漆树和桐树的栽培 , 《诗经》等古典文献中均有记载 。漆树的种植进一步扩大 , 国家需要设官置守漆园 。
最早的关于割漆的文字记载 , 是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曾任“漆园吏”的庄周所撰的《庄子?人世间》 。书中记载孔子南游到楚国 , 楚狂接舆游其门道:桂可食 , 故伐之 。漆有用 , 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 ,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这段话确切地表明 , 在春秋战国时期 , 割漆已经是一项十分普遍而经常性的生产活动 , 成为当时人们习见的劳动内容 , “割”说明其所用的采集工具是刀具 。
春秋时期 , 我国奴隶制逐渐瓦解 , 社会大变革促进了人们思想活跃和手工艺解放 。这时期以青铜的重量显示统治者身份地位的礼制已趋衰微 , 而漆器所具有的体态轻巧、美观实用和色泽绚丽等优点 , 使陶器和青铜器相形见绌 , 所以髹漆工艺在这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我国漆工艺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 , 华丽浪漫的漆器艺术风格成为这个时期的标志 。
春秋时期漆工艺可以说是我国髹漆工艺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 这时期的漆工艺与商、西周时期漆工艺比较有了很大的发展 。
春秋制作漆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 , 商、西周时期漆器的发现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 而春秋时期已扩大到黄河流域下游和长江流域 。
同时 , 春秋漆器制作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由于漆工艺包含有不同的文化因素 , 诸如不同的地理环境、各诸侯国政治制度、民族传统、漆器的制作方式和使用方法等 , 从而造就了这时期漆器的器物类型、装饰风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春秋时期漆器器型有簋、豆、扁壶、方壶、盒、盘、盆、匣、俎、瑟、镇墓兽和漆绘棺椁等 。这时期制作工艺水平较高 , 其胎质大多数为木胎 , 出现了竹编胎 , 仍有少部分铜胎髹漆漆器 。木胎主要有斫制、挖制和雕刻3种 。
而且 , 春秋时期漆木与金工结合的工艺制作十分精美 , 如山东省沂水刘家店春秋墓发现的嵌金漆勺就是这类漆器的珍品 。
这时期漆器装饰艺术逐渐增多 , 有黑地朱彩或朱地黑绘 , 有二方连续纹样 , 也有单独适合纹样 。传统的几何曲纹依然是这时期的主要图案之一 。其他还有云雷纹、蟠龙纹、窃曲纹、变形鸟纹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春秋漆器中出现了写实题材的图案 , 如山东省临淄朗家庄春秋墓中有此类纹样 。这类写实题材往往伴随着夸张的艺术手法 , 但图案讲究均衡对称 。
这时期总装饰纹样风格虽然已经摆脱商、西周青铜的那种神秘、恐怖的饕餮纹样 , 但可以看出从商、西周青铜器云纹、窃曲纹和云雷纹等纹饰演变的痕迹 , 具有过渡时期的特点 。
春秋时期 , 漆器由于轻便、精巧 , 被广泛用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王亲国卿、宫廷贵族竞相使用漆器替代青铜器 , 在上层社会蔚然成风 , 使其成为丰富当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的漆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广 , 都远远超过了前代 。
春秋时期的漆器除了木胎 , 还有竹胎、石胎和铜胎 。漆器的种类有饮食器如杯、盘、豆、勺、俎、壶等 。家居用器如奁、盒、几、案、床、衣箱、屏风等 。兵器如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种兵器的杆、柄、鞘等 。乐器如琴、瑟、鼓、笙等 。生产用器如工具箱、工具鞘等 。丧葬器如葬棺、椁以及镇墓兽等 。交通工具如车、船等 。此外 , 还出现了纯艺术形态的观赏性漆器工艺品 。
春秋时期漆器的地点有几十处 , 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 。
在河南省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发现了一批漆器 , 有漆豆、漆盖、漆斗、髹漆棺等 , 其中漆豆为黑地朱漆彩绘 , 而木棺通体髹黑漆 , 盖面用朱漆绘窃曲纹 。
河南省固始县春秋末期河南侯古堆一号墓中有十余件漆器作品 。这些漆器制作精美 , 线条流畅 , 色泽艳丽 , 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最突出的是漆木瑟 , 长192厘米 , 宽37.5厘米 , 高10厘米 。面板和底板皆用一整块桐木板做成 , 板厚1.1厘米 。瑟面板稍隆起 , 底板平整 。两端近首尾边处稍薄 , 中间夹着厚1.5厘米的横木 , 形成瑟的内腔中空 。瑟面两端为承弦 。
承弦上边刻有过弦的位置线 , 首端19根 , 尾端合成3股 , 两侧承弦各为6根 , 中间的承弦为7根 。琴弦外边的面板上钻有圆形过弦眼 , 都与承弦上的刻线相对照 , 弦数相同 , 均为19根 。
瑟的尾端面板上雕刻有两个椭圆形的大眼睛 , 周围雕刻10条盘绕着的蛇 , 非常生动 。蛇身的空间中凿有5个穿过面板的方眼 , 这是为插入绕弦柱而设置的 , 长宽各2厘米 。绕弦柱的顶部为兽头形 , 其下露出面板部分为圆柱形 , 插入方眼内的为方形 , 总高12厘米 。
此瑟面板四周均髹黑漆 , 中间素面 。尾端面板下的横木为平缓的斜坡状 , 并阴刻云纹 , 髹有黑漆 , 下半部中间刻有宽8厘米的凹槽 , 19根弦皆从此通过 。
瑟的底板前后两端凿有弧形窟窿 , 瑟的两侧设有立墙板 , 立墙板刻有槽口 , 周边钉有竹钉 , 扣合严密 。立墙板的尾端浮雕三蛇盘绕 。立墙的高度和瑟的高度相等 , 四周髹黑漆 , 中间素面 。
从整体看 , 木瑟是做成后再进行穿弦的 , 穿弦的顺序是:先把弦从底板的窟窿内通过首面板的19个弦眼 , 又经过首端和尾端的承弦 , 再穿过尾端的弦眼内进入瑟腔 , 然后从尾端底板的窟窿内一根一根抽出 , 再经过尾端横木的小凹槽 , 牢固地将19根弦绕接在5根绕弦柱上 。
另外还有漆木鼓 , 内径36.2厘米 , 上下两面均张皮革 , 张皮革使用的竹钉有8枚 , 钉长2厘米 , 竹钉都是3个为一组 , 呈三角钉法 。鼓壁中部髹黑漆 , 其间有朱绘变形螭虺纹 , 空间以银白色回纹填补 。有两块鼓壁板的中部凿有小方眼 , 眼内还存有方榫 , 榫长2.8厘米 , 外大内小 , 用途不明 。
同时发现的漆木有柄鼓 , 鼓壁外弧直径19厘米 , 上下两面均张皮革 , 鼓面髹漆彩绘 , 中间朱绘一圆形 , 其间涂黄色 , 朱绘3条夔龙 , 龙身填黄色回纹 。
再于其外绘4股交叉的绳纹 , 两红两黄 。绳纹外朱绘方格、云纹、回纹等 , 其间以黄色星点纹饰填补 。边沿以朱、黄绳纹环绕一周 。鼓壁上下用双线勾勒朱色山字纹 , 中间鼓起的一周绘12组连尾兽纹 , 内填黄色涡纹 。线条流畅 , 色泽艳丽 。
【【中国出土了的漆器有哪些是春秋时期的?】】该鼓的鼓壁凿有方形眼 , 上下对应 , 木柄素面的一端插入方眼内 , 通过鼓腔又插入上端的方眼内 , 组合严密 , 非常牢固 。下端有一圆形柄格紧贴鼓壁 , 使鼓柄不易脱落 。鼓柄八棱形 , 残长18厘米 , 表面先髹黑漆后再用朱色勾成三角形界格 , 其间朱绘云纹 。
此外还有精致的木雕盘龙 , 为一块独木雕刻而成 , 底座为圆形 , 直径46.4厘米 。盘龙两耳直立 , 双目圆瞪 , 双肢曲蜷于两侧 , 前边双肢曲蜷于头下 , 爪作偶蹄形 。雕刻生动 , 有狰狞之感 。通体先髹黑漆 , 然后用朱、黄二色勾勒成蛇纹 。
墓中发现的漆木豆通高19.4厘米 , 系一块整木刻成 , 通体涂黑漆并有朱色彩绘 。而漆木俎俎面呈长方形 , 中间稍凹 , 长25.7厘米 , 通高15厘米 。俎面和两侧均涂黑漆 , 朱绘斜三角纹和云纹 。
陕西凤翔是秦国都城雍城所在地 。从秦德公元年到秦献公二年 , 这里一直是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这里有40座秦墓 , 共分六期 , 这里所发现的春秋时期漆器具有承接商、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漆工艺的特征 , 而明显有别于山东齐鲁地区漆器和楚系漆器的艺术风格 。
山西长治分水岭也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漆器 , 其中在两座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墓中 , 均有长方形漆木箱等漆器 , 另外还有木椁漆绘残片等 。
山西长子县春秋时期几座墓中均发现有漆棺 , 有些漆棺上还有红漆绘的雷纹和几何纹图案 , 另外还发现了漆扁壶、漆盒、漆舟、漆箱等漆器 。
山西省侯马村的墓中发现了大量漆皮和包金的圆形装饰品 。
山东省曲阜鲁国故城西部望父台的一座春秋墓中发现两件漆奁 , 木胎 , 通体髹黑漆 , 器物已朽 。漆奁里均装有4或6个小方形盒 , 食盒均为髹黑漆铜胎 , 有的尚存禽骨 。
山东省临淄朗家庄一座东周殉人墓中发现一批重要的漆器 , 有彩绘雕花条形器、朱地黑彩的羊形器、绘彩红黄绿三彩的镇墓兽、黑地红彩漆豆、绘雷纹骨饰圆木棒、扁木牌、长方木器和漆豆等 。其纹饰除传统的雷纹、几何纹外 , 还出现了现实生活写实性较强的图案 。但因腐朽过甚 , 其器类与数量无法准确统计 。
这批漆器的图案基本完整 , 图案风格也很特殊 , 其构图规矩严谨 , 对称要求较高 , 图案化严格 , 推测为春秋时期齐国所产 。
山东省沂水刘家店的春秋墓发现了漆木棺 , 嵌金漆勺 , 制作十分精美 , 实属罕见 。
山东莒南大店的春秋墓发现了漆木棺、漆剑鞘、车伞盖弓、木棒漆盘残片等 。
春秋时期 , 由于楚国气候温和 , 湿度较大 , 适宜漆树、油桐和其他树木的生长 , 这就为楚国发展髹漆工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
春秋时期早期楚国墓葬有湖北省当阳赵家塝墓发现的漆木俎 。春秋中晚期墓葬有金家山两座墓发现的木俎 , 当阳赵家塝另一座墓也发现有漆俎 , 当阳曹家岗的两座墓有漆俎、漆瑟、漆槌形器 , 湖北当阳赵巷一座墓有漆豆、漆瓒等 。
春秋时秦、三晋、齐、燕等国墓葬中均发掘出漆器 , 只是保存条件较差 , 多数留漆器残片 。
此外 , 在山东省海阳嘴子前、安徽省舒城九里墩等十几处均有春秋漆器的发现 。有的漆器上已经使用金属附件 , 并发现镶嵌金贝和压花金箔的漆器 , 代表了当时漆器的发展水平 。

漆器的天水漆器
甘肃天水
甘肃天水名产有雕填、镶填、镶银、描金等品,其中以雕填最为著名 。天水漆器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清代主要有木胎、皮胎,髹饰技法仅雕填一种,生产木碗、手杖等日用品 。建国以来,天水雕填漆器有很大提高,在设计、雕刻、填彩、研磨等方面都超过历史水平 。主要产品有花瓶、盘、套盒、烟具、茶具以及各种柜、围屏、沙发桌等近百个花色品种,特别是满堂嵌螺钿围屏、折叠沙发桌等产品,造型优美,制作精工,纹饰典丽,富有独特的地方风貌 。天水的漆器
1956年春天 , 天水砖瓦厂在皇城山脚下取土烧砖、挖毁古墓七座 , 其中一座墓中有镶嵌绿松石的铜棺饰、饕餮纹兽面辅手 , 红地黑面漆棺残片等 , 根据棺饰和随葬品特征分析 , 该墓应为春秋战国时代墓葬 , 为天水雕漆起源提供了最早的例证 。1958年市郊瓦窑坡在农田基建中挖毁大型唐墓一座 , 出土三彩骑马俑和伎乐俑十二尊随葬漆器较多 , 但大都坏朽、残存者有漆棺碎片、漆案、圆盘、碗等 , 均木胎素髹、做工精细、漆质光亮 。诗圣杜甫客居秦州时有“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之句 , 可见唐代天水产漆之盛已为古人关注 。1983年甘谷新兴乡七甲村古墓群 , 发掘西汉墓一座 , 内有朱地彩绘漆棺二具 , 其中女棺内有一件贴银扣黑地彩绘七子奁 。l986年在麦积乡放马滩发现秦汉墓一百余座 , 已清理14座 , 随葬品以陶器为主 , 漆器次之 , 墓中出土了十一件漆器 , 有盘、耳杯、尊、奁和棰等 , 其中五件较完整 。有一圆盘“木胎、髹黑漆 , 无纹饰 , 仅盘内饰凸线一条 。”为镟胎时所留 。另有三件耳环 , “椭园形、敞口、双耳、平底、木胎 , 髹黑漆 , 有光泽 , 无纹饰” 。另一件底部刻有“田贷”二字 , 似为匠作名 。这些战国时期漆器 , 均为木胎、黑漆素髹 , 应为当地所产 。从近三十年来天水考古发掘的资料 , 也可看出汉代天水漆艺繁荣之一斑 。1972年秦州区中梁韩家湾和罗玉乡刘家河发现的两座汉墓均有漆棺、髹黑漆 , 绘有朱褐色云气纹图案 , 两墓随葬漆器八件 , 残坏可辨者有四件 , 其中奁盒、耳环两件 , 均外髹黑漆内髹朱漆 , 虽历经两千年 , 仍有光泽 , 可见当时髹漆技术已很成熟 。同年秋天在天水城郊西湖嘴、王家磨、市三中等地汉墓中均发现有漆棺残片 。
天水汉代漆器出土之多 , 分布之广 , 漆艺之精 , 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天水髹漆业已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 确为全国漆艺据点之一 。到了宋代 , 漆器生产仍在持续 , 漆器制品也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 。
清代漆器天水民间保存较多 , 大都为生活日用家具 。到了清末民初漆器生产除家用器具外 , 又增加了盘、盒、奁、碗、笔筒 , 手杖等生活用品 。竹胎、木胎、皮胎、藤胎均有 , 髹涂多用漆器油饰和罩漆 , 油饰作法为漆地做好后 , 以熟桐油调朱色髹涂 , 绘泥金花草饰纹 , 漆色艳丽光亮 。
从1916年天水开办了第一个陇南工艺厂生产雕漆 , 请当地书画界名流张拱辰、赵仰岷参与 , 他们能书善画 , 题诗落款 , 使产品大为创新 , 深得文人雅士喜爱 。l9l8年又有地方人士张直忱、蒲宝珊等人在宇清巷成立了“协济工艺厂”生产经营笔筒、茶盘、大烟盘等 。另外还有焦海山、周来有等人成立的“莲叶公司”也从西安请来技师 , 招收学徒从事漆器生产 , 这一时期漆器生产兴旺发达 , 产品畅销各地 , 质量也名噪一时 。但到后来由于官商倾轧 , 漆器工厂逐渐转为官办 , 加之经营不善 , 成本昂贵 , 产品滞销 , 经营雕漆的店坊只剩十几家 , 1949年后 , 雕漆业受到重视 。1952年已有7户作坊恢复生产 。1953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 , 由艺人郭力学、郭炳学、郭笃学、巨玲、马志玉、白杰等27人组成“天水市雕漆生产合作社” 。
1958年7月 , 雕漆生产合作社过渡为国营天水市雕漆工艺厂 。改制后派人赴北京、天津、扬州等地学习石雕、牙雕、嵌钿技术 , 已熟练掌握彩绘 , 镶嵌、雕填、贴金、嵌银、胎花、印锦、堆漆、刻灰、戗金、便涂、平螺钿、研磨彩绘等几十种装饰技法 , 更有著名的书画家何晓峰、胡橐、周兆颐、张国栋、杨荫浓等设计图案 。天水雕漆
天水雕漆 , 业内人士用“繁工珍材”四字概括它特色 。所谓“繁工”指工艺复杂 , 工序繁多 。一件雕漆产品要经过木工、漆工、配石、石刻、镶嵌、粘贴、描金等上百道工序 , 费时少则三四个月 , 多则需要一年 。所谓珍材 , 指天水雕漆产品全部采用珍贵的纯天然材料 。一般采用桃红松、椴木等优质木材作胎 , 以当地小陇山盛产的优质天然漆为原料 , 以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萧山红石、山东绿冻石、北京黄石、太湖蚌皮和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现以牛骨代替)、玉石、贝壳等为装饰材料 , 并经常要用镶金、贴银等装饰方法 , 可谓极尽“奢华” , “贵”不可言 。
天水雕漆产品以家用器具为主 , 有桌、椅、柜、箱、茶几等 , 又以各类屏风产品最具特色 , 现已发展出十几个大类200多个品种 。色调以乌黑色为主 , 兼有红、酒红、墨绿、宝蓝、翠绿、驼黄、古绢黄、朱砂红、玫瑰红等色 。图案多取材于《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唐宋传奇等作品中的人物 , 兼以花草、文物、鸟兽、博古、山水等题材 。情节以游园、赏梅、宴坐、清饮等为主 , 个体作坊160多个 , 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雕漆已成为天水市一张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 。

天然漆器是继什么和什么之后兴起的生活用品
战国时期的漆器 , 见的是日常生活用品 , 、盒、匣、匜、鉴、枕、床、案、几、俎、箱、屏风秤等 。其次是兵器和乐器 , 如编钟架、钟锤、编磬架、大鼓、小鼓、虎座双鸟鼓、瑟、琴、笙、竽、排箫、笛、甲、弓、弩、矛柲、戈柲、箭、箭箙、剑鞘、盾等 。有些漆器是模仿铜器和陶器制作的 , 也有模仿动物造型的 。花纹精细流畅 , 绮丽无比 。花纹图案除菱形纹、方块纹、三角纹等几何纹之外 , 更多的是用点纹、目纹、涡云纹、圈点纹、夔纹和龙凤纹 。装饰图案的构成法则娴熟 , 大量使用连续纹样 , 手法多样 , 多为黑地朱漆彩绘;战国漆器多与铜器结合 , 而商代镶嵌绿松石、蚌片的手法基本不见;楚国漆器的装饰大量运用了漆画 , 并出现了金银描绘技法和针刻等工艺 。这个时期装饰纹样用色较多 , 主要有红、黑、黄、蓝、翠绿、褐、金、银、银灰等九种颜色 , 但以红、黑色最多 , 金银色最少 。漆器的底色与装饰纹样的用色搭配和谐、讲究对比色的应用 。绝大多数漆器都以黑色为地 , 以红色描绘花纹 。
战国漆器以木胎为主 , 并有陶胎、铜胎、皮胎、夹紵胎、竹胎、骨角胎 , 其中以厚重的木胎为多 , 中期出现了夹紵胎和薄木胎的雏形 , 晚期加嵌金属的漆器增多 , 即扣器出现 , 成为了战国漆器中的珍品 。皮胎漆器主要有漆盾和漆甲 , 竹胎漆器主要有漆卮 。在制作工艺方面 , 因质料与器形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铜、陶、骨、角等胎骨的漆器 , 是在器物上髹漆 , 有的再漆绘花纹 。木胎漆器的制作过程 , 往往是三种方法并存的 , 战国中期的漆器与金工相结合 , 即多在木胎制成后安上铜环、铜蹄足、铜铺首衔环等青铜构件 , 然后髹上漆 , 再描绘各种花纹图案 。战国晚期 , 又出现了铜扣器的新工艺 , 即在樽、卮等漆器外 , 用青铜制作的箍加固 。木胎制漆主要有斫制、挖制、卷制和雕刻四种 , 有的一件器物同时使用几种方法 。有的漆器上还发现了一些刀刻、烙印的文字 , 是工业作坊、漆工艺或者漆工匠姓名的标志 , 是战国漆器制造业发达的标志 。
楚国漆器是战国这一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楚国漆器高度发达的原因 , 除了战国时期大的社会因素影响外 , 还有一些楚国自身的原因 。首先 , 楚国处于长江汉水流域 , 生长着大片漆树 , 有丰富竹木资源;其次 , 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与楚国疆域的开拓、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楚人不仅接受了北方中原漆器装饰技术的影响 , 还与秦、巴、蜀等国广泛接触 , 使漆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同时也继承了当地早期漆器的优秀成果;再次 , 细致的分工和程序较高的标准化生产 , 也是楚国漆器在战国时期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 。楚国漆器有制胎、涂漆、描绘、打磨等不同分工 , 并注意与金工的结合 , 注意规格和形体的相近 。楚国漆器成为繁荣的战国漆器的代表 , 除了不仅对当时中原地区和巴蜀地区的漆器生产工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也对后来秦汉漆器有启迪作用 。
春秋战国漆器和青铜器的纹饰主要类型基本相同 , 包括:动物纹、植物纹、自然景象纹、几何纹、社会生活纹五大类 。但对这五大类纹饰 , 在青铜器与漆器两者所占的比例进行比较 , 可以发现:漆器中动物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大 , 而植物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小;漆器中凤纹、云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大 , 而龙纹所占比例较青铜器小 。再对两者纹饰的构成结构进行比较 , 又可以发现:漆器纹饰较青铜器纹饰更为复杂多变 , 虽然两者的都具有独立、适合、连续纹样三种构成方式 , 但在漆器上表现出来的就更富于变化 , 如边缘连续纹样中漆器有连圆式、连环式、波折式和散点式等 。由此可见 , 在春秋战国期间 , 两者出现了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