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历练人生分为四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倘若四项都非常完满,培养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备、造福社会 。
很显然,“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 。
饱学,是内功;自律,则须内外兼修 。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常挂在中国人嘴边,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独 。
文章插图
慎独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不要认为事情有隐藏,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自己 。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就要做到 “三个如一”,就是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
文章插图
言行如一,躬身笃行
言行如一是恭敬的为人准则,是做到慎独的第一要求 。《论语?为政》中记载: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
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要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夸夸其谈,鲜少施于实践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
文章插图
心口如一,襟怀坦荡
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做人要实,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可交之人 。
《后汉书?杨震传》中有个故事: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对此,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而杨震由此也获得了“四知太守”的雅号 。
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 。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
始终如一,自律坚守
君子慎独,做人做事要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内心强大,坚定不移,始终如一 。
《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 。”
当我们率意真诚,始终人前人后一个样,无时不慎,无刻不慎,那也就做到超凡入圣的慎独,达到了始终如一的“慎独“最高境界 。
几千年来,慎独一直被奉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则,无论是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还是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以上种种,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 。对于慎独,他们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 。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
推荐一位大师算命师傅:精通八字算命、八字合婚、六爻预测、催桃花、斩桃花、催姻缘、破孽缘、催财运、开补财库、择吉日、取名、改名、阴阳风水布局、辟邪、镇宅、招财、保平安、驱厄运、破太岁!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轩主微信为您答疑解惑
【深度好文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 为什么一线城市大龄剩女越来越多?深度解析
- 好文 做人,要大度
- 深度好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深度好文 原来,这就叫“精神长相”!
- 深度暖文 母爱
- 深度好文 人生如局,局如人生
- 深度好文 让他三尺又何妨?
- 好文 勿忘初心,坦然从容
- 深度 既相遇,莫相忘
- 深度好文 水不洗水,尘不染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