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器型种类|

怎样安放祖宗昭穆神位 是否要先去开光然后再安放! 感谢各位大师!
“祖宗神位”供奉的家已去逝的历代先人 , 跟佛教或道教没系 , 无需开光要对先人心存敬畏 , 虔诚感恩 , 每逢佳节、忌日等置供品(食品酒水等)、焚香、烧纸祭拜即可 。初次安放可选日子举行一次祭拜 。
香炉器型种类
古瓷香炉器型丰富 , 但总体上看不外乎鬲式、、鼓钉、莲瓣、三足、五足、筒式炉等 。现结合中国藏品作些介绍 。
托炉
流行于南朝的一种炉式 。炉口外敞 , 平底 , 蹄形三足 , 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浅盘中 。这种炉式是托盘熏炉向三足炉过渡的一种形式 。这类青瓷炉是六朝一种专供祭祀的供器 , 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虔诚 。
鼎式炉
清初出现了一种祠庙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炉 , 炉体为三节组成 , 上部为长方宽沿盆形 , 中腹呈四方形 , 下部为腹足 , 四足外撇 , 造型雄浑敦厚 , 青花纹饰流畅 。
钵式炉
因炉体似钵而得名 。明末清初广为流行 。唇沿外侈 , 圆腹 , 圈足 , 有青花、五彩、冬青釉、洒蓝釉、霁蓝釉等装饰品种 。
筒式炉
又称三足尊式炉 , 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 。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等窑 。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 , 三足落地 , 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 。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 , 口、底向内微敛 , 腹底贴有三足 。元代开始 , 筒腹下部逐渐收小 , 器底凹 , 三足逐步上移 , 少数几乎与底平 , 但仍然起支撑作用 。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形比较规范 , 器身如筒 , 口沿微向外凸 , 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 。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 , 腹部呈鼓式 , 高矮不一 。弘治时期 , 部分制品唇口向外侈 , 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 , 炉底中心下凸 , 成为支撑面 , 三足仅为一种装饰 。
开光的山海镇铜牌 ,  可以放到未开光神像真武祖师座下面吗? 有块隔玻璃分开放的 未开光神像 , 和 , 山海
在风水中 , 任何开光了的物件就具有了灵性 , 就需要供奉 , 不可随意摆放 。开光了的山海镇可以放在对煞的地方 , 没有开光的神像也就是一件普通的物品 , 没有什么忌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