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蹄韵?
什么是马蹄韵?其实就是“仄顶仄 , 平顶平”的规则 。其所马蹄韵在于其规律就象马之行步 , 后脚总是踏着前脚的脚印走 , 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 。若一边的脚为平 , 另一边脚为仄 , 左右轮替 , 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 , “仄仄”之后又是“平平” 。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站立点并无后继 , 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
-----------------
什么是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 , 顶句亦以平音 , 仄音煞句者 , 顶句亦以仄音 。照此类推 , 音节无不调叶 。” (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 , 就是“仄顶仄 , 平顶平” 。对联的这种规则 , 可以说就是马蹄韵 。至于“马蹄”二字借表联律始于何时 , 尚不得而知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七说:“(唐)陆(贽)宣公文则无一句不对 , 无一字不谐平仄 , 无一联不调马蹄 。”看来 , 至迟在曾国藩以前 , 就有这个说法了 。
其所以叫马蹄韵 , 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 , 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 , 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 。若以一边的脚为平 , 另一边的脚为仄 , 左右轮流 , 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 , “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 。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 , 并无后继 , 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 , 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句脚规则 , 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一是句中规则 , 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句中平仄安排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 。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通常情况下 , 我们把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 称为正格 , 相同者称为变格 。变格没有正格铿锵 。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
任何原理 , 一旦被认识 , 都很简单 。马蹄韵也是如此 。其句脚规则可以用如下一个公式来表示: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仄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6↑
│ │ └———————————┘
│ │7↑
│ └—————————————┘
│8↑
└———————————————┘
这是一个上联句脚公式 。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这个省略号意味着 , 如果有九句 , 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有十句 , 则首句句脚平仄又为平 , 等等 。
下联平仄相反 。
句中平仄 , 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
下联平仄相反 。
按理 , 五言句之马蹄韵标准式除“仄仄平平仄”外 , 另一种应为“仄平平仄仄” , 因律诗自唐以来已用惯了 , 于是用“平平平仄仄”取“仄平平仄仄”而代之 。这只是一种变通 。七言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取代“平仄仄平平仄仄” , 亦是如此 。被取代后的“仄平平仄仄”与“平仄仄平平仄仄”两式 , 仍然在用 。
就这些 。记住这些 , 就算把握住马蹄韵的精华了 。
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脚 , 亦用于联句句中 , 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 。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 , 这是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一点 。
马蹄韵之用于句脚和句中的一整套规则 , 后面将详加叙述 。
马蹄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 更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 。它是千百年来一步一步约定俗成的结果 。这一点 , 从下一部分的叙述中 , 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 。
有什么好看的女主超强玄幻小说 要长篇的
傲风云狂盛世风华音煞这些都不错~
邻居家养鸽子对我家有什么风水说法吗
没什么 , 影到你家 。
如果养一两只放台或 , 不会影响其家人 。
如果八个以上 , 放在阳台就会影响阳台边上的卧室 ,
但放在外边就不会受影响 。人如果过多跟鸽子接触 , 必
受其气味影响 。早年我邻居就有这个例子 , 老人在家中
阳台做了个一平米左右的大铁笼养鸽子 , 数量不少 。等
我从南方回到北方时其家老人已不在了 , 我直接断定他
养了鸽子一年内就会死 , 果不其然 。
窃符救赵与毛遂自荐:邯郸之战是什么典故?
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 , 秦军乘胜围攻赵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秦军在长平战役中的残暴行为 , 不仅没有吓倒赵国军民 , 反而激起了他们无比的义愤 。他们展开英勇、顽强的抵抗 , 还不时派遣精锐部队袭击秦军 。
秦国又增派力量 , 继续围攻邯郸 , 大有不灭赵国决不罢休之势 。公元前258年 , 秦军一直打到邯郸城下 , 赵国异常危急 , 多次向魏、楚等国求救 。公元前257年 , 魏王派将军晋鄙率10万大军救赵 。
秦王听到这一消息 , 立即派人去威胁魏王 , 说:“邯郸很快就会攻下 。谁若敢救赵 , 秦攻取邯郸后马上就灭掉它!”魏王听了心惊胆颤 , 连忙传令晋鄙停止前进 , 在赵、魏交界的汤阴(今河南汤阴)驻扎下来 , 以观察形势的变化 。魏王还指使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 , 通过赵相平原君见到赵王 , 想说服赵王和魏国共同侍奉秦国为帝 , 以换取秦军从邯郸撤兵 。
平原君犹豫不决 。这时齐人鲁仲连正在赵国游说 , 他听说魏国让赵国尊秦为帝 , 就去找平原君 。平原君受到鲁仲连指责 , 就介绍鲁仲连去见辛垣衍 。
鲁仲连对辛垣衍说:“今日的秦国 , 不讲礼义 , 一味崇尚军功 。奖励杀伐 。对其士卒 , 玩弄欺诈的手段;对其民众 , 任意驱使 。如果由秦放肆地称帝 , 必然大有害于天下 。”鲁仲连还讲了殷纣王把九侯剁成肉酱 , 把鄂侯切成肉条 , 把文王投入监狱的故事 , 将秦王比作殷纣 , 以此说服辛垣衍 , 最终打消了他尊秦为帝的念头 。鲁仲连义不帝秦的举动 , 打消了当时一些人对秦国抱有的幻想 , 对后来赵、魏、楚联合击退秦兵、解救邯郸之围起了一定的作用 。
彩陶平原君三番五次派人催促魏国救援 , 还写信向魏相信陵君求救 。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 , 也是平原君的妹夫 。平原君在信中责怪信陵君:“我以为你有高尚的情义 , 现在邯郸如此危急 , 魏国救兵却迟迟不来 , 你倒还无动于衷 。纵然你可以轻易地抛弃我 , 你就不可怜你姐姐吗?”被平原君这么一说 , 信陵君的热血沸腾了起来 。他去请求魏王火速发兵救赵 。但是不管信陵君怎样说 , 魏王就是不答应 。信陵君只好集合了100多辆战车 , 带领自己的1000多门客 , 准备去和秦军拼个死活 。
信陵君去向老朋友侯嬴告辞 。侯嬴大声地笑着说:“你这样去跟秦国拼命 , 正好比将肉投喂饿虎 , 是白白送死啊!”随后 , 他又支开旁人 , 悄声地对信陵君讲:“我听说调动晋鄙的兵符放在魏王的卧室里 。魏王最宠爱的如姬可以随便进出这卧室 。如果她能将兵符偷出来 , 把晋鄙的军权夺到自己的手中 , 统率大军 , 那就能援救赵国了 。”
以前 , 信陵君曾帮助如姬报过杀父之仇 , 所以这次信陵君去向如姬求助 , 如姬就爽快地答应了 。信陵君窃得虎符 , 准备出发 , 侯嬴来送行 , 说道:“将在外 , 主令有所不受 。现在你拿了这一半虎符去对合 , 即使没错 , 晋鄙也不一定会将兵权交给你 。”侯嬴让信陵君把卖肉的大力士朱亥带上 , 必要时就将晋鄙打死 。
【窃符救赵与毛遂自荐:邯郸之战是什么典故? 音煞txt】信陵君带着虎符来到汤阴 。假传魏王命令 , 要晋鄙交出兵权 。晋鄙将虎符一合 , 确实不错 。可是他总觉得事情来得有点蹊跷 , 还想派人面奏魏王 。这时 , 朱亥猛地从袖子里抽出40斤重的铁锤 , 狠击过去 , 将晋鄙打死 。
信陵君接管了晋鄙的部队 。下令:“凡是父子都在军中的 , 父亲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 , 哥哥回去;独子当兵的 , 回家奉养父母 。”经过整编 , 共得精兵8万 , 士兵的斗志也更旺了 。信陵君率领这支精锐之师 , 连夜奔赴邯郸 。
就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同时 , 赵王又派平原君赴楚求救 。
平原君平时喜欢养士 , 手下门客有数千人 。这次他准备在其中选择文武具备的20人一同前去 。可是他选来选去 , 只选中19人 , 独缺1人 。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 , 见状就站出来 , 向平原君自荐 。平原君问他到门下有几年了 , 毛遂回答有3年了 。平原君说:“贤士处世 , 好像锥处囊中 , 锥尖马上会露出来 。先生在我这里已经3年了 , 没有人称赞过你 , 我也没听人讲起你有什么本领 , 先生你还是留在家里吧 。”毛遂答道:“我今日才得请处囊中 , 如果我早得处囊中 , 整个铁锥都会露出来 , 不只是露出一点点尖来 。”
这下可令平原君无言以对了 。对于毛遂的胆量和机敏 , 平原君也颇为欣赏 , 就准允毛遂一同前去 。
到了楚国 , 毛遂与那19个门客畅谈天下大势 , 大家听了 , 都觉得毛遂见广识多 , 了不得 。
那天 , 平原君在楚国宫廷上与楚王商谈合纵抗秦的事 。楚王惧怕秦国 , 所以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 , 也没有得出一个结果 。同来的门客都急了 , 对毛遂说:“先生去 。”毛遂按着剑把 , 急匆匆地走上殿去 , 一本正经地对平原君说:“联合抗秦有利 , 不联合有害 , 这两句话就可讲明白 。可你们居然从早晨谈到中午还不能缔结盟约 , 这是为什么?”楚王大声呵斥:“快滚下去!我与你主人商讨国家大事 , 要你插进来做什么?”
毛遂仍然手握着剑 , 走到楚王面前 , 厉声说:“大王 , 你敢这样怒斥我 , 只是依仗着楚国的军队多罢了 。可现在在这10步之内 , 大王不能依恃楚国的人多势强 , 你的性命就握在我手里 。”楚王见毛遂正义凛然 , 威武逼人 , 吓得一声不响 。边上的侍卫也不敢鲁莽行动 。毛遂又继续说:“当着我主君的面 , 你那样的呵斥我 , 太无礼了 。我听说从前商汤只有70里的地方 , 后来有了天下 , 周文王也只有100里的疆土 , 后来也使诸侯都臣服了 。这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多吗?不是 , 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握形势 , 发挥他们的威力 。现在楚国方圆5000里 , 精兵百万 , 凭借这些本可称霸天下 。可是 , 白起率领数万军队 , 兴师伐楚 , 一仗就攻取鄢(今湖北宜城)、郢(今湖北江陵) , 再一仗就烧了夷陵(楚国祖先的陵墓) 。第三仗就烧毁了你祖先的宗庙 。难道大王就没有耻辱感吗?赵、楚联合抗秦 , 为的是楚国 , 而不单是赵国!”
毛遂的话句句击中楚王的要害 , 令他有所醒悟 , 就同意联合抗秦 。毛遂立即安排与楚王歃(音煞 , 意谓宰杀牲畜 , 将其血涂在嘴唇上)血为盟 , 楚王即派兵前往赵国解救邯郸之围 。
楚相春申君黄歇奉命领兵救赵 。与魏国信陵君无忌所率部队会合 , 向秦军发起猛攻 。赵相平原君赵胜见机也带着赵军敢死队3000人杀出城来 。由于长期作战 , 秦军早已疲累 , 这下突遭内外夹攻 , 哪里招架得住?被杀得狼狈逃窜 。其中郑安平的两万秦军被魏、楚联军包围 , 冲不出去 , 最后全部投降 。
被围困一年多的邯郸城得救了 。秦国的实力虽未受到大的损失 , 但毕竟遭到了挫折 , 还失去了已占领的魏国的河东和赵国的太原郡 。
可以看到 , 战国之“战”既有兼并它国的战争 , 也有保卫家园的战争 , 还有援助别人的战争 。交战中既有兵力和国力的抗衡 , 也有智谋和胆识的较量 , 还有精神、情义等方面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从列国之间平等的关系看 , 秦军东进确是“虎狼之师”:从一般的人道主义的立场看 , 秦国以开动战争机器、兼而使用阴谋诡计来吞并天下 , 确乎不讲“礼义” , 毫无道义 。然而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看 , 秦国又确实是顺应了潮流 , 以“当仁不让”的气概担当起了统一天下的重任 , 唱响了那一段历史的“主旋律” 。
战争使生灵涂炭、家破人亡 , 但反过来也促使人们努力生产 , 发展经济 , 增强实力 , 逼迫人们进行改革 , 去除旧制度 , 建立新制度;战争还使“士”得以一展身手 , “脱颖而出” , 而这与当时的“百家争鸣”又不无联系 。战国的历史是在希望与失望、胜利与痛苦、功利与道义的多重变奏中行进的 , 而战争所确立的基调 , 使这整部乐曲充满了“颤音” 。
再回到历史事实本身 , 并用一种平实的心情 , 继续我们的话题 。
战国之“战”究竟令多少人命归黄泉 , 这在当时已无法知晓 , 到了以后 , 更不可能搞清 。只有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 , 为后人留下一个局部的数字 , 那就是秦国自献公至嬴政灭六国 , 秦军在16次战役中杀死敌国士兵的数字 。有关资料 , 条列如下:
(1)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6年) , 秦与晋战于石门 , 斩首6万;
(2)惠文王七年(公元前331年) , 与魏战 , 斩首8万;
(3)惠文王后元七年(公元前318年) , 秦败韩、赵、魏、燕、齐5国及匈奴兵 , 斩首8.2万;
(4)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 , 败韩于岸门 , 斩首1万;
(5)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 , 击楚于丹阳 , 斩首8万;
(6)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 , 攻韩 , 拔宜阳 , 斩首6万;
(7)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 , 伐楚斩首2万;
(8)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 , 白起攻韩、魏于伊阙 , 斩首24万;
(9)昭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 , 攻魏 , 斩首4万;
(10)昭襄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4年) , 破魏 , 斩首15万;
(11)昭襄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 , 白起攻韩 , 斩首5万;
(12)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 , 白起破赵于长平 , 坑降卒40余万;
(13)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 , 攻三晋 , 斩首6000 , 晋军走死河中2万;
(14)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攻韩 , 斩首4万;攻赵 , 首虏9万;
青铜鼎(15)王政二年(公元前245年) , 攻卷(魏地) , 斩首3万;
(16)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 , 攻赵 , 斩首10万 。
以上总计杀死敌军近160万 。
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其所著《史记志疑》中所作统计数字 , 与此略有出入 。他加入了“孝公八年与魏战 , 斩首七千” , “昭襄王……七年复伐楚 , 斩二万” , “二十七年击赵 , 斩三万” , “三十四年破魏将芒卯 , 斩十三万 , 沈(沉)河二万”四条 , 其余诸条在数目和时间上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也略有出入 。如此得出秦军共杀灭“166.8万人”的结论(见卷四) 。
这160万左右的死亡数字 , 仅是秦国一个世纪里在若干次(而非全部)战役中杀敌的人数 。它并不包括秦军在这些战争中自身的死亡人数 , 至于其他国家之间战争的死亡数 , 就更不在其中 。不过 , 这已经够令人震惊的了 。
汉代贾谊《过秦论》说:“(秦)追亡逐北 , 伏尸百万 , 流血漂橹(大盾牌) 。”这话确实是对战国之“战”一个形象而有力的概括 。试想 , 单单让这160万战争死亡者的鲜血汇聚成河 , 就可以载荷、漂浮起多少大盾牌!
- 《形容见面相处状态的成语》 形容与人相遇的成语
- 风水与命理一百零九办公室风水布局
- 详解女命与比肩
- 详解女命与劫财
- #若命中食伤与财不够多但房子是不会缺少的什么意思?#八字有食神有财
- 三指毛桃的功效与作用
- 蛇麻草的功效与作用
- 双虎出生的男孩陪虎女亥时出生的命运怎样?-八字十神与六亲关系图
- 风水与命理:看风水对命理师会有报应吗
- 风水与算命:风水与算命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