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汉字的字体五个演变发展阶段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
特点如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
金文也叫钟鼎文,特点是结体自然随意,意趣古拙朴茂 。书写时,运笔中锋,苍劲涩行,笔画两头略尖,部首可以根据创作适当挪动,意趣盎然 。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箓→隶书→楷书→行书→简体字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因其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其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已经成为很多书法爱慕者学习临墓的对象 。
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也被称为“钟鼎文”或“吉金文字”,因其多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 。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字体与甲骨文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字体多清秀优美,亦是很多人学习临墓的方向
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又称籀文,其相对甲骨文和金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大箓开始变得线条化和规范化,为方块文字打下了基础 。
小箓
小箓是秦统一六国后形成的文字,文字发展到小箓的阶段,象形意味逐渐减弱而符号意味逐渐增强 。小箓的制定是中囯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
隶书
隶书起源于战国,发展兴盛于东汉时期 。一般认为,隶书是由小箓发展而来的相较于小篆,隶书更像现代文字,其字体更加扁平化,方块化 。隶书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楷书相较于隶书更加简化,横平竖直,与现代文字相差不大,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书法文字就是楷书 。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类型,方面行书叫楷书而言更简化,书写起来更为方便快捷;另一方面行书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颇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
简体字
简体字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文字,推行简体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大众认字 。
相对而言,简体字的艺术性不如行楷草,其最主要的特点还是简洁易懂 。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隶书 —— 楷书 -——行书 ——草书(后三种字体基本从隶书演变而来)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以上这几种字体也被称为“汉字七体” 。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甲骨文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最早记录的汉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契”,刻在龟甲兽骨上,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 。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甲骨文虽说是最早的文字,可是它的发现却又是最晚的,直到1899年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才发现 。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文章插图
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虽然在结体上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有人认为,严格地讲,中国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书法的三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
陈海东在《汉语史话》提到:“殷商时期的汉语在基本词序上已具有了与现代汉语相一致的“主—谓”或“主—谓—宾”的形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若有宾语,宾语又在谓语之后),但其文法简单,用的大都是不加修饰的简单句,如“子渔亡祸”、“今日雨”、“之夕允雨”等 。另外,那时汉语的词类界限也不清,比如“今日雨”的“雨”应是名词,但在句中处于谓语位置,因而又是动词 。这种词语跨类现象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
金文
金文是 “吉金文字”的简称,其中也包括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产生于殷商中期,兴盛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因为书写材料主要是刻在钟、鼎等青铜器物上的铭文,故亦被称为: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金文字体大小匀称,布白整齐,造字方法也不再仅是象形,以音和意为基础的造字方法也完全成型 。已出土西周三大青铜器——散失盘、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盘,其上所刻铭文不但是研究周朝历史政治的宝贵资料,更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许多著名书法家皆得益于此 。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秦小篆以前的所有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等 。
这里不得不提到《石鼓文》,在书法上,《石鼓文》比金文更加规范、笔画均整,结字严谨,用笔道劲圆润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
小篆
在秦始王消灭六国,实现中国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功绩就是统一文字 。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将统一前秦国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而创智的本国文字书写形式——“秦篆”在全国推广,使文字得到进一步规范,史称“秦篆” 。
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 。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 。
相对大篆,小篆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方圆自然,古朴深厚,结体空距匀称,字形狭长,上紧下松,疏密得当,平稳中见飘逸,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较大篆更为严谨规范 。
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成为汉字的代表,也成为中国为你好的象征,受到历代书法家的推崇,产生了许多书写小篆的大家,为汉字及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
隶书
隶书起源于秦,盛于汉,又称为“汉隶” 。秦统一文字后,将小篆定为法定书体,篆书笔画繁多,书写麻烦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囚徒,经过十年深思,将篆书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的笔画变为折,方便了书写 。这种字体因为书写方便很快就在公文中得到应用 。因为程邈的身份为“隶”,于是人们便把他发明的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
草书
产生于秦汉时期,草书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书写便利及快速的要求,所以是草率书写而成 。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所以又被称作“隶草” 。章草是早期的一种草体,有严格的书写规则,每个字都独立存在,不相连属 。有些横笔的尾部写成捺脚状、向右上方挑出,颇具“燕尾”笔意,显示出隶书的笔画特点 。
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是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形式较为方正,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和普及 。汉隶在定型成今天的方块汉字的过程中,同时也孕育了行书与草书 。楷书结体严谨、笔画挺秀 。经过历代演进,楷体形成笔体平稳、结构匀称、章法整齐、便于阅读的特点,成为汉字的标准字体 。
行书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它是利用草书放纵的特点,突破楷书用笔的严谨,从而创造了草书、楷书融为一体的一种书体 。
唐张怀瑾在《书断》中说:“行书者……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固谓之行书 。”篆、隶、楷、草等各种书体,都有其一定的书写规则,唯有行书没有一定的书写规则 。由于行书较楷书书写更便易,又不似草书难认,容易通行,所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字体 。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笔势遒丽劲健,体态圆融充和,灵动精致,潇洒出尘,不愧为历代楷模 。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推为“天下第二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