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扁的人 面相,男人嘴巴大面相怎么样

侮辱曹操 , 连累兄长被杀 , 让梨的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古时就读私塾的入门教材南宋学者王应麟编纂的《三字经》 , 初读字韵圆润 , 再读朗朗上口 , 文体都是三字一体 , 因此读作“三字经” 。
全文引经据典 , 把模范人物的故事 , 转化成一句简单直白的短话 , 如“窦燕山 , 有义方 , 教五子 , 名俱扬” , 这是颂扬后周时期的谏议大夫窦禹钧 , 称赞他教子有方 。
初露锋芒 , 赢得掌声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三字经》“融四岁 , 能让梨 , 香九龄 , 能温席”里的孔融 , 这个张扬外露、恃才傲物的大才子 , 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的波动 , 又回归尘埃落定的宁静 。
孔融是儒家至圣孔子的二十世孙 , 又是享誉天下的建安七子之一 , 年幼时的孔融因“让梨”一事被视作孝子贤孙的道德楷模 , 仁慈友爱的名声远播乡里 。
这时候的孔融在很多人眼里才不配位 , 毕竟只是一件让梨的小事 , 不过是凭借着孔子后裔的身份地位 , 做了一次成功的营销宣传罢了 。孔融真正用实力惊艳世人是在十岁那一年 , 他跟随父亲来到京师洛阳 , 四处拜访当地的名士权宦 。
从容不迫 , 语惊四座
恰逢司律校尉李膺宴请四方宾客 ,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如是:时 , 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 , 不忘接士宾客 , 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 , 皆不得白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李膺宴请的宾客大都是京师里显赫有名的人物 , 孔融想要一览名士聚集的风采 , 索性大摇大摆地走上前 , 被守门侍从拦下 , 他不慌不忙地声称和李膺祖祖辈辈是世交 。
说罢孔融佯装嗔怒的样子 , 一时间门卫面面相觑 , 犹豫再三后还是放了孔融进去 , 孔融进入人山人海的李府也不怯场 , 随便找了个席位 , 径直入座 。
众多名人雅士里 , 孩童模样的孔融引起了李膺的注意 , 此时门卫向他禀告孔融适才所言 , 疑惑不解的李膺决定邀请孔融上席就坐 , 询问其中缘由 。膺请融 , 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 。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 , 而相师友 , 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
孔融借用先祖孔子和李膺本家老子(李耳)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 进而和李膺攀上了一层世交情谊 , 此言一出 , 语惊四座 , 连主人李膺也禁不住啧啧称奇 。
一名叫做陈炜的大夫姗姗来迟 , 看见众人围坐在一个小孩面前 , 忍不住一头雾水 , 旁边的朋友向他讲述了刚才发生的情形 。
陈炜不慌不忙地说:“小时候聪颖机敏 , 长大却未必敏智 。”孔融听罢反唇相讥:“依这位大人所言 , 您小时候一定聪慧过人了?”炜曰:“夫人小而聪了 , 大未必奇 。”融应声曰:“观君所言 , 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
看似孔融一言化解尴尬 , 令在座宾客大为赞赏 , 甚至还得到了主人李膺的期许和嘉奖 , 实际上这也凸显出孔融的另类性格 , 张扬跋扈 , 睚眦必报 。
孔融十三岁时不幸丧父 , 在父亲的祭奠仪式上 , 悲痛欲绝的孔融整日跪在地上 , 哭得几度昏厥 , 以至于需要邻居的搀扶才能站立 。
连累兄长 , 声名鹊起
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 , 孔融入选年度孝顺模范名单 , 周围乡邻赞声不断 , 纷纷宣传孔融的仁孝事迹 。年十三 , 丧父 , 哀悴过毁 , 扶而后起 , 州里归其孝 。
然而孔融的仁义之举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起到良好作用 , 孔融十六岁那一年 , 哥哥孔褒的好友张俭前来投奔孔家 , 称其不慎得罪当朝权贵 , 想要在此避一下难 。
“仁孝之星”孔融认为兄长的朋友来投奔 , 作为弟弟理应接纳款待 , 于是孔融擅自做主 , 私自收留了张俭 。这件事情败露后 , 官府将孔褒、张俭、孔融一并收监入狱 , 面对刑事人员的审讯 , 孔母、孔褒、孔融争相认罪 , 但求一死 。
融曰:“保纳舍藏者 , 融也 , 当坐之 。”褒曰:“彼来求我 , 非弟之过 , 请甘其罪 。”吏问其母 , 母曰:“家事任长 , 妾当其辜 。”
郡县长官商议过后 , 最终以张俭是孔褒朋友的理由 , 将孔褒按照死罪处决 , 孔融此后声名鹊起 , 亲哥孔褒把生命葬送在了断头台 。
信息闭塞的古代 , 孔融的名声却一传再传 , 各地州府郡县相继邀请孔融来担任官职 , 孔融选择了其中态度最为迫切的司徒杨赐 。
初任官职 , 才不配位
黄巾之乱期间 , 时任北海相的孔融 , 缺乏足够的军事能力 , 难以抵御势如潮水的黄巾军 , 于是向平原相刘备求救 , 刘备对此的情绪反应 , 再一次说明了孔融的名气和威望 。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 , 贼乃散走 。
黄巾之乱结束后 , 青州牧起家的曹操和“四世三公”袁绍势同水火 , 孔融明白两人都不是真心扶持汉室 , 因此没有依附曹、袁任何一方 。直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迎汉献帝刘协到许昌 , 连汉朝的象征都移过去了 , 孔融只能无可奈何地选择投靠曹操 。
卖弄才学 , 招致反感
最初孔融和曹操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 曹操利用孔融的知名度 , 宣传自己求贤若渴 , 孔融利用曹操的俸禄 , 乐得混一口饭吃 。然而孔融的性子太过耿直 , 偏偏喜欢批评时政 , 连曹操亲自下达的政令都要去插手 , 这一点和直呼“阿瞒”的许攸如出一辙 。
假设孔融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 , 少一些畅所欲言 , 多一些三缄其口 , 曹操对孔融的容忍限度还能大一点 。曹操追击邺城袁氏时 , 世子曹丕私下纳袁熙妻甄氏为妾 , 孔融一顿旁征博引 , 搬出“武王伐纣”的典故 , 批评“武王”曹操把“妲己”甄氏赐给了“周公”曹丕 。初 , 曹操攻屠邺城 , 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 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 。融乃与操书 , 称“武王伐纣 , 以妲己赐周公” 。
曹操征讨乌桓时 , 孔融又是一顿冷嘲热讽 , 举出了“肃慎进贡楛矢”和“丁零盗窃苏武牛羊”两件史事 , 表示将这些陈年旧账一并处理算了 , 明戳戳地讽刺曹操穷兵黩武 , 企图赶尽杀绝 。后操讨乌桓 , 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 , 萧条海外 。昔肃慎不贡楛矢 , 丁零盗苏武牛羊 , 可并案也 。”
肃慎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 , 曾向周王朝上贡楛矢 , 丁零是匈奴部落的一支 , 丁零人盗窃过在北海牧羊的苏武的牛羊 , 孔融意在调侃曹操兴兵讨伐 。
卖弄才学 , 拐着弯说话 , 这是曹操深恶痛绝的愤怒点 , 孔融一副洋洋得意的姿态 , 让曹操大为光火 。彼时曹操胸怀大志 , 筹划南下事宜 , 期望能够顺利一统天下 , 顾不上和孔融逞口舌之争 。
干预过多 , 杀身之祸
战争储备分为两种资源 , 兵力数量和供给条件 , 曹操一边需要征集精壮兵马 , 一边需要储存大量粮食 , 于是他决定颁行“禁酒令” , 严禁百姓用粮食造酒 。
“禁酒令”的推行 , 惹得嗜酒如命的孔融颇为恼怒 , 他频繁向曹操发送书信 , 信中多是轻侮讽刺之词 , 声称酒是周礼文化 , 指责曹操破坏礼制 , 违反了千百年来的规矩 。
孔融的一次次挑衅和嘲讽 , 让曹操逐渐失去耐性 , 终究给自己招来了一场杀身之祸 。操既积嫌忌 , 而郗虑复构成其罪 , 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 。书奏 , 下狱弃市 。时年五十六 。妻、子皆被诛 。
以孝闻名天下的孔融 , 死前被安上了不孝的罪名 , 这缘于孔融一段离经叛道的惊人言论:父之于子 , 当有何亲?论其本意 , 实为情欲发耳 。子之于母 , 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 , 出则离矣 。
【嘴巴扁的人 面相,男人嘴巴大面相怎么样】孔融把父子缘分解释为“情欲”的结果 , 母子关系则是容器和物品的关系 , 这番言论漠视亲情的重要 , 完全脱离情感需求 , 把父母之间的结合当作动物本能 , 实则是荒诞不经的一家之言 。

男人嘴巴大面相怎么样
听说男人嘴大能挣钱 。
嘴角向下的男人面相说明什么
所谓“嘴”是嘴角下弯 , 整的形状就象一艘翻过来船 。一般人的口是往上扬的 , 假如一个人的口角下垂 , 那他便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 也会是别人眼中的自私鬼 。嘴角也是长期神态的一种体现 , 多笑时嘴角上扬 , 多哭时嘴角下垂 , 嘴角下垂的人多是比较悲观 , 性情多变 , 脾气古怪 , 有很深的心机 , 容易老时孤苦无依 , 婚姻较不幸福 , 比较容易沾染晦气 , 覆舟嘴的人跟孩子比较没有缘分 , 缘份淡薄 , 男人覆舟嘴的人则有喜欢骂人的倾向 , 而且对生活常常感到不满 , 人缘不佳 , 对另一半也不厚道 , 因此大部分会婚姻不好 。

看面相切记不能只看一个部位要全方位的看才会比较准确 , 希望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