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告诉宝宝八字用神,五种人最值得深交



庄子说过:“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如此短暂是八字测田宅的一生,遇上三两知己,也来之不易 。


这时候,是否遇见对是八字测田宅的人,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


记得以前读过一本书叫做《金刚经》,里边讲是八字测田宅的句句都是真理啊!


《金刚经》的确能解开人心里的一团迷雾,让人领悟生命的真谛 。


通过这“五颗心”,就足以让你懂得,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

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大意:假设全世界所有人不管男女,用时间最珍贵的宝物施舍、救济众生,那么这样的善报,是不是很多呢?
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


人世间有看得见的苦,看不见的苦其实更多 。


修慈悲心,要先去体会苦、懂得苦,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他的遭遇 。


很多人的”慈悲”因爱而起,爱他,所以对他慈悲;不爱,就毫无怜悯,这样是不算慈悲的 。


真正的慈悲是知道众生与自己一体,自然而然地生出慈悲 。


我们看到那些怀有慈悲心的人,慈眉善目,人生顺意 。他们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遇到什么人,都能处理好人际,他身边的人也柔软而清净 。在生活上,面对同样的事情,如果拥有慈悲,那么就会更加有勇气,不管走多少路,最终一定会一步步接近成功 。


人一旦有了慈悲,就会变得宽容、善良、内心充满爱,身心也就健康起来,人生又怎能不事事顺心呢?

《金刚经》告诉宝宝八字用神,五种人最值得深交

文章插图

原文: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大意:一切皆为虚幻,不要让得失控制你的心念 。


《金刚经》中的这句经典,讲的就是做人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万物,才是大智慧,大解脱,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 。



一个人一辈子转瞬即逝,哪天两眼一闭,两手一摊,这些功名利禄,全都要化为云烟 。


可我们偏偏生在一个物欲世界,整个社会都再以物质为最高享受 。常有人因为发了财,有了地位,就得意忘形;同样的,在失意时一样容易忘形,表现为一蹶不振 。


而这都同样是修养不够的表现 。


真正的智者,不会被任何东西困住,得失喜乐对他们来说,就是佛家说的:放下,就丢掉了 。


他们知道,既然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保持一颗澄明之心 。


不管是粗茶淡饭,或是茅草小屋,还是拥有山珍海味,或是阆苑琼楼,都要感到一种安定的幸福和满足 。


这才是一种精神世界上的富足 。
《金刚经》告诉宝宝八字用神,五种人最值得深交

文章插图

原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大意: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没来,刚刚说到的现在,现在又过去了,时间就是这样,你永远抓不住它 。


佛学说,时间是唯心的 。



没错,对于宇宙来说,月亮、太阳、风、山河,他们永远如此 。古人看到的天,正是我们的那片天 。可一样的世界,心境却有深浅 。快乐的一分钟过的特别快,痛苦的一秒钟度秒如年 。


时间既然这么飘忽不定,那么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 。


小时候别人讲,活在当下,不是很知道是什么意思 。长大后发现,原来这是至上的境界 。


因为长大就知道,越是执迷于未来和过去的人,越是焦虑 。未来,跟过去一样虚幻 。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会发生什么 。


当下的意义就在于,比如你要开车从北京到上海,北京是起点,上海是将要抵达的地方 。但是你不知道自己具体处在什么位置,前面有没有个弯路,或者地上有没有个坑,你都不知道 。


这个时候,未来就成了空想 。


因此活在当下,看好眼前路,才是掌握未来的第一步 。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当下之所以珍贵,因为它是你唯一能拥有的 。


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心思不会游离,保持专注,很多事情能够想得更明朗,人也就更快乐 。
《金刚经》告诉宝宝八字用神,五种人最值得深交

文章插图

原文: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


大意:帮助别人的时候,应当不分对象,不求回报,此为真正的怜悯之心 。


帮助别人,可能是因为对方能给你回报,可能是你需要得到帮助别人的自我救赎 。这些对于佛家来说,都不能算是布施 。



真正的帮助,是不分对象,应是无私的 。


无私不代表你没有任何收获,金刚经里主张,当你做到“布施”,得到的是修行,对于自身的完善 。


我们做每件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而已,不同的是,无私的人要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回报 。


有句话说,如果你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无私的爱,那么你也能奉献无私的爱 。


我们和世界的联系,也许就是这么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


能够做到广而布施,并且无私的人,才值得深交 。
《金刚经》告诉宝宝八字用神,五种人最值得深交

文章插图

原文: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


大意:世尊(释迦牟尼)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 。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 。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


这篇看似普通的生活描写,其实写的是佛祖 。



像佛祖这样德高望重,具有大智慧的人,你想不到,他也只在每天日中吃一餐,他穿的衣服不过就是一件朴素的袈裟,他也要亲自去化缘,他像个普通印度人一样,光脚走路,踩了泥巴之后就洗洗脚,非常平凡,非常平淡,老老实实生活 。


而这,也正是佛祖教给我们的智慧——在非凡的境界里,过着平凡生活,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不凡 。


拥有平常心,落实于穿衣吃饭中,心止于至善,从容不迫 。


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安于生活,就是平常 。


有平常心,才能观自在 。


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 。


所以,懂得生活的人,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用佛祖的话说,先要入世,才能出世 。


看似平凡,或者说,甘于平凡的人,往往才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拥有这五颗心的人呢 。


如果有的话,他也许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贵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


所以金刚经里的玄妙,当然不止于识人 。


佛学就像一个种子,一遍一遍浇水,等因缘成熟了,就会开出一朵幡然醒悟的花来 。


我们总觉得,佛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 。


我们遇到的那些不顺心的事情,不管是人际,还是生活,甚至感情 。哪怕你有一千种烦恼,也能在其中找到一千零一种解决方式 。


关键就是从心出发,所谓心,就是本心,最澄净的那个自己 。


只要坚持这一点,那么所有的苦难,都烟消云散了 。


我想,这就是学佛的意义吧!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福德 。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


非法 。’”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


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


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


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


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


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


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


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


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


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


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一


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 。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何以故?


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须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


度者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是名凡夫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 。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如来说:‘


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


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金刚经》告诉宝宝八字用神,五种人最值得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