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很多孤本为什么没有复印传播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古代藏书家的藏书观念是封闭的孤本 。许多大藏书家如范钦天一阁,都会制定藏书训藏书约,禁止藏书往外流通与借阅,一直到明清清代藏书家互相借阅传抄之风气才渐渐盛行 。总的来说古代藏书家把藏书当成古董或是宝物或者是比钱财更重要的家产 。清代著名藏书家钱曾,其藏书丰富数十万卷,其族叔钱谦益大家都清楚,有藏书楼绛云楼,藏书卷帙浩繁,和柳如是那一段韵事家喻户晓~钱谦益死后,藏书一大部分为钱曾所讹,对于钱曾的人品我们不多做评价,来说说其对藏书的吝啬程度 。他根据自己的藏书著成目录学著作《读书敏求记》,这本书至今也是我们研究古籍版本不可或缺的材料来源,里面记载古书版本卷数成书及作者情况等等,是灰常出色的一部目录学著作 。但是他把《读书敏求记》写好之后,任何人借阅他都不愿意,这就是封闭的藏书观念,使他认为这是宝贝,很珍贵,借给别人容易搞丢失或者损坏 。一天他的好友约他喝酒,称其喝酒之时偷偷拿走这本稿本《读书敏求记》抄录备份,钱曾得知之后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 。正是因为喝酒事件,我们今日才得以见到《读书敏求记》的真面目 。其次 我国雕版印刷勃兴于宋代,宋以前以写本为主,这就决定了书籍流通只能靠手抄,流通艰难可以想象 。有了雕版之后,藏书家们的藏书才更容易一些,明清时候藏书家们酷爱藏宋元版本(宋元时期版本精校精刻质量高),但是藏书家们依然将这些书视为宝贝,物以稀为贵,很多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宝贝借于他人抄录 。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那……” 。熟悉戏曲的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这是黄梅戏《女驸马》中冯素珍的唱段 。这一唱段清新爽朗、脍炙人口,这一唱段唱出了剧中人物一不小心就中状元的自豪感,又唱出了女儿家的娇憨之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唱段 。

孤本:很多孤本为什么没有复印传播呢

文章插图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
【孤本:很多孤本为什么没有复印传播呢】
孤本:很多孤本为什么没有复印传播呢

文章插图
民国九年(1920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由于黄梅戏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唱腔淳朴流畅,表演细致质朴、真实活泼,由于黄梅戏取材于民间,有着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再加上优美流畅的唱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用雅俗共赏、怡情悦心感染着观众,流传甚广 。黄梅戏的代表作就有《女驸马》,《天仙配》 。
孤本:很多孤本为什么没有复印传播呢

文章插图
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民女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 。冯素珍花园赠银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珍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 。冯素珍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女驸马》是在黄梅戏传统剧《双救主》基础上改编而成,曾是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代表作品,流传极广 。
而在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又经一批著名黄梅戏演员的传承传唱之后,黄梅戏《女驸马》逐渐由地方剧种发展成为有着影响力的“大雅”之作,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耳熟能祥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