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本名叫什么,和旧教材相比,2017新版历史教材删除了扁鹊。具体原因是什么

2017年新版历史教材删除了扁鹊这个名医了,这是不是预示着中医本来就是骗人的,或者没有使用价值呢?其实不是这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扁鹊本名叫什么:教材本着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发现扁鹊这个名医是否确有其人还是个问题呢 。

扁鹊本名叫什么,和旧教材相比,2017新版历史教材删除了扁鹊。具体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扁鹊本名叫什么,和旧教材相比,2017新版历史教材删除了扁鹊。具体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扁鹊本名叫什么,和旧教材相比,2017新版历史教材删除了扁鹊。具体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扁鹊本名叫什么,和旧教材相比,2017新版历史教材删除了扁鹊。具体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原来是这样介绍扁鹊的: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
据说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扁鹊不是这个人的本来名字,原名不得而知 。
那么为什么新教材要删除扁鹊呢?(秉烛读春秋)告诉你删除扁鹊的具体原因吧 。
一、扁鹊是否确有其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扁鹊立传,所举三则医案,在时间上存疑 。
扁鹊不可能既医治过赵简子,又医治过虢国太子,齐国或者田齐也没有什么“桓侯”可供扁鹊去见 。如果承认《史记》中所载扁鹊事迹的真实性,那么,扁鹊死时候差不多已经两百岁了,显然这不可能 。
二、医术如何?
假使真有扁鹊其人,旧教材中所谓的“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也与《史记》的原始表述完全相反 。
据《史记》原文记载,扁鹊的高超医术,依赖的不是“望、闻、问、切”这四门技术,而是神人“长桑君”传授的透视术——长桑君给了扁鹊一种神药,扁鹊饮后三十日,用眼尽见五藏症结”——双眼可以穿透人体见到五脏六腑,我觉得扁鹊是CT扫描仪穿越到古代了 。
扁鹊遂以此技能行医,“特以诊脉为名耳”——对外用“诊脉”作幌子掩饰自己的特异功能 。
我觉得扁鹊很像超级骗子,他应该归类于巫术里去 。
扁鹊有可能就不会望闻问切这些功夫,在治疗虢太子时,扁鹊还说过这样一番话:“越人(秦越人,即扁鹊)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我扁鹊诊病,是不切脉、不望色、不听声、不写形的 。
由此可见,扁鹊是神人,而不是一名医师 。教材把他删掉是合情合理的 。不能用神话看病,以免遗误后代 。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医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人口繁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认真阅读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著作,研究他们的学说思想和观点,对于更好地掌握中医药知识,发展中医药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扁鹊
扁鹊,本名秦越人,勃海郡人,约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 。“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尊称其为“扁鹊” 。
据《史记》所载,扁鹊曾望诊过蔡桓侯的脸色,认为其有病,“不治将深”,多次提醒,蔡桓侯始终不听,拒绝及时医治,最后抱病死去 。扁鹊路过虢国,听说虢太子暴死,便向太子的属宫中庶子询问病情,问明了详细情况后他断定虢太子没死,而是患了一种假死的“尸厥”症他亲去察看诊治,使太子完全康复,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 。对于扁鹊在中医史上的历史地位,司马迁很明确地说:“扁鹊言医,守数精明,为方者宗,后世循序,弗能易也 。”中医经典著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看当为托名,非其亲著 。
 2.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曾担任过长沙太守,故有“张长沙”之别称 。
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于公元205年左右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分析了伤寒病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书中收载了300多首经方,这些方剂药物配伍精练,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被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后世的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因而有“众方之宗,群方之祖”之称 。
 3. 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约生于145年,卒于 208年 。他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他,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他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并用此对病人进行腹部手术 。这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华佗十分提倡导引养生,他创编的“五禽戏”,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以防病祛病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在中医史上也多有建树,如弟子吴普所著《吴普本草》、李当子著《李当之药录》,对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
4. 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 。约生于261年,卒于341年 。他是西晋著名医学家、道家、炼丹家和药物学家 。
葛洪一生著作颇丰,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一部可以随身常备的实用医籍,收载药方具有廉、便、验的特点 。书中所述“虏疮”,是世界上对传染病“天花”的最早记载 。《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其中记载了很多丹药配方,描述了许多化学变化和炼丹设备 。葛洪的炼丹术,后来传到了西欧,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 。
5.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死后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东南)人 。生于456年,卒于536年 。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为著名医药学家、道家 。
陶弘景著有数部著作,但多数已佚,其一生最大的贡献是编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共7卷,载药730种,它开创了将药物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类分法;其次,书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和鉴别等方面的论述均有显著提高;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概念,分别列举了80多种疾病的通用药物,为临床医家处方用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
6. 孙思邈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约出生于隋开皇元年(581),卒于唐永淳元年(682),活了102岁(也有人考证说他活了141岁) 。他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有“药王”之称 。
孙思邈学识渊博,医德高尚,一直熏陶着代代医家 。约于唐永徽三年(652),孙思邈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 。后又在唐永隆二年(681)完成了《千金翼方》 。两书各30卷,集前代和当时医学之大成,尤其书中单立“大医精诚”强调医德规范,被后世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 。《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对临证各科、食疗、药物学、养生学等方面均有很大成就 。
7. 李东垣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生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卒于蒙古寿宗元年(1251) 。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补土派的代表人物 。
李东垣根据《内经》四时皆以养胃气为本的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的中医理论,创立了“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主张治疗以补脾胃为主,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汤等方剂 。他于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行医经验,写就《脾胃论》一书,这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经典著作,至今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8.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 。
李时珍家世代业医,他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终于在1578年他60岁时完成《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 。该书共52卷,190万字,载药1892种,附药图 1109幅,方剂11096首 。书中校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大量错误和非科学内容,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相当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 。《本草纲目》不仅收载药物学知识,并且记载医理、验案、生物、矿物、化学、天文、地理、采矿及历史资料,因此可以说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巨著 。
【扁鹊本名叫什么,和旧教材相比,2017新版历史教材删除了扁鹊。具体原因是什么】华佗是其中最有名气的医生,人们称赞一个医生医术了得时都会称其为“华佗在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