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五 兵势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 , 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 , 形名是也;三军之众 , 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 , 奇正是也;兵之所加 , 如以瑕投卵者 , 虚实是也 。
    凡战者 , 以正合 , 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 , 无穷如天地 , 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 , 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 , 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 , 五声之变 , 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 , 五色之变 , 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 , 五味之变 , 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 , 奇正之变 , 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 , 如循环之无端 , 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 , 至于漂石者 , 势也;鸷鸟之疾 , 至于毁折者 , 节也 。故善战者 , 其势险 , 其节短 。势如扩弩 , 节如发机 。
    纷纷纭纭 , 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 , 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 , 怯生于勇 , 弱生于强 。治乱 , 数也;勇怯 , 势也;强弱 , 形也 。
    故善动敌者 , 形之 , 敌必从之;予之 , 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 , 以卒待之 。
    故善战者 , 求之于势 , 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 , 其战人也 , 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 , 安则静 , 危则动 , 方则止 , 圆则行 。

    故善战人之势 ,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 势也 。
原文大意:
    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 , 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 , 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 , 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 , 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 , 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
    大凡作战 , 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 , 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 。善于运用奇兵的人 , 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 , 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 。象日月运行一样 , 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 , 去而复来 。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 , 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 , 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 , 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 , 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 , 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 , 永远也尝不完 。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 过“奇”、“正”两种 , 而“奇”、“正”的组合变化 , 永远无穷无尽 。奇正相生、相互转化 , 就好比圆环旋绕 , 无始无终 , 谁能穷尽呢 。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 , 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 , 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 , 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 , 节奏迅猛 。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 , 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 , 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 。“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 , “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
    旌旗纷纷 , 人马纭纭 , 双方混战 , 战场上事态万端 , 但自己的指挥、组织、阵脚不能乱;混混沌吨 , 迷迷蒙蒙 , 两军搅作一团 , 但胜利在我把握之中 。双方交战 , 一方之乱 , 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 , 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 , 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 , 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 , 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 , 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 , 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 , 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 , 敌军必然趋利而来 , 从而听我调动 。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 , 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所以 , 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 , 而不是苛求士兵 , 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 , 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 。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 , 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 , 方形容易静止 , 圆形容易滚动 。
    所以 , 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 , 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 , 来势凶猛 。这就是所谓的“势” 。
   须加注意:
   避虚击实 , 以多胜寡 。出奇制胜 , 机动灵活 。

【《孙子兵法》第五 兵势】欢迎关注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