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图表,从古代到现在的钟表的发展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图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图表,从古代到现在的钟表的发展史?

文章插图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的观点 。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一)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deDondi(1318-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
(二)怀表的出现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蛋”(NurnbergEgg),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 。
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 。
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金属摆轮的出现,它作为调速装置逐渐代替了早期位于机轴上的摆杆,所以在17世纪制作的早期表中,我们已经能够见到机芯内转动的摆轮装置 。
18世纪是怀表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许多制表大师的发明被应用在各类作品中 。在英国,JohnHarrison(1693-1776)制作了一系列的航海精密计时器,使怀表的走时精度达到了一个高水平,由于走时准确度的大大提高所以这个时期的怀表已经运用了秒针 。
1704年,JacobDebaufre和NicolasFatio diDuillier(1654-1753)首创宝石轴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机芯中齿轮与夹板之间的摩擦力 。
法国人Jean AntoineLepine(1720-1814)于1760年左右制作了一种机芯,把传统的多层夹板结构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所以使得怀表的厚度相对变薄,历史上称之为“Lepine机芯”,后来有许多怀表机芯夹板的排列方式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图表,从古代到现在的钟表的发展史?】同时,瑞士的钟表工匠也在探索新的领域,1770年左右,Abraham-LouisPerrelet(17290-1826)发明了自动上条的机械时计,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制造自动表的先驱人物 。
著名的钟表大师――Abraham-LouisBreguet(1747-1823)同样诞生在这个钟表繁荣的时代,他在18世纪末期发明了“陀飞轮”(Tourbillon)机构,在过去的200多年中,这种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钟表机械装置之一,而Abraham-LouisBreguet在世界钟表历史上也被称为“表圣” 。
18世纪中叶,在远离欧洲的美国也出现了制表工匠,他们为后来美国钟表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进入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GeorgesAugusteLeschot(1800-1884)采用名为“Pentograph”的机器生产钟表零件,使得钟表零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瑞士人Georges-FedericRaskopf(1813-1889)也为制造低价而普及的怀表做出了贡献 。
与此同时,美国钟表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各式怀表 。1875年,中国也出现了民族钟表工业(据矫大羽先生的权威资料《美华利五十年纪念册》推断,187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开端) 。
由于许多发明的应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怀表在体积以及精确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怀表机械也能够在计时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打簧报时、独立计时,万年历,响闹、世界时区等等 。
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Lerey01”超级复杂怀表获得了博览会大奖,其25项不同功能的完美组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怀表 。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
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从那个士兵的做法中受到启发 。经过精心设计,他制造了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 。从此,手表诞生了 。
那不勒斯的卡波迪蒙特是一座意大利国立博物馆,以提香等画家的大量作品收藏闻名于世 。这里曾是那不勒斯王国的王宫,甚至还保留着几间当年的套房 。1812年底,就在这些华丽的房间里,一个叫做阿伯拉罕·路易·宝玑的制表师,向一个30岁的那不勒斯王后,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块“腕表” 。
经过两年的研发制作,这款腕表于1812年完工 。设计极具革命性:超薄三问表,鹅蛋形表壳,配有温度计并固定在金线编织的腕带之上 。包含杠杆式擒纵结构和温度计,这在当时极为罕见 。世界制表史上的首枚腕表就此问世 。
1911年卡地亚正式将这种形式的钟表商业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 。自此以后,手表便开始普及 。
经历一个世纪的改进,1967年瑞士人首度将石英钟做成石英表,手表之后也由手动/自动上发条的形式,发展到用石英、电子等动力显示时间,并混合了较为简单的其他功能,例如计时、月相、量度脉搏等;现代手表手表增加了更多复杂的功能,如:电子手帐、MP3、手机等形式 。而部分手表亦同时变成了手饰的一种,重点已不在显示时间,而在于其设计、品牌、材质(如贵金属及钻石)等特征上 。
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 。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民众的喜欢 。
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各生产出一块电子表 。
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 。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不同品牌的手腕表也开始迅速发展 。
扩展资料:
钟表业行业现状
钟表一直以来都是国人钟爱的商品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钟表工业,使这一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钟表业带来了繁荣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钟表业经历了进料组装-外观件制造-产品开发-创立品牌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齐全的钟表制造工业,除高端机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产 。
从区域格局来看,全国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6大钟表主产区;从产量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钟表生产大国,钟表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2011年,我国钟和表的产量分别达到1.59亿只和1.3亿只 。
我国钟表行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国内钟表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还微不足道,产量占比虽然已经达到80%以上,但是产值占比不到30%,依然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