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真人,必遭魔难,必遇明师!

贪生恶死
痛苦烦恼
迷茫纠结
磨砺心性
…………
你若是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人,必经魔难,比遇明师,在你真心被触动的那一刹那,即振动三界六道,无量菩萨瞬间为你加持能量,也一定会为你准备九九八十一难!
就像唐僧,要发愿普渡众生的一刹那,踏上取经路的那一刻起,“吃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的传言即遍满三界,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
你与唐僧一样,历劫累生的冤亲债主,一切心魔都会在修行路上等着你,在你现在的生活当中,正在通过各种磨难与违缘磨炼你的心性!
上天是慈悲的,
凡是让你去经历的,
一定是你能够承受的!
冲得过逆境,
才能绽放神性之光 。
经得起考验,
才能够自照照人 。
济公活佛说:修道必经六种磨难“煎,熬,闷,炖,煮,烤 。”又说:没有这些极致的痛苦,哪能来的真正的解脱!
一、煎

你若是真人,必遭魔难,必遇明师!

文章插图

颠倒考
你会像煎鱼般的被翻来覆去,也就是不合情理、不按牌理出牌的考验 。

在逆境当中煎熬,对也说你不对,不对也说你对,让你是非莫辨、灰头土脸、裡外不是人 。

不煎烤你怎么脱胎换骨?怎么放下厚重的盔甲与虚假的面具、坚若磐石的我执?

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透过人事淬炼,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反覆锻炼,磨到你一点理障、我执都不见,识心作用都没有,识智辨聪都放下,剩下一个空空晃晃,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

二、熬

毁谤考
就是你生活中面临的毁谤考验,别人在你背后的冷言冷语、莫须有的罪名 。

让你在“是非、人事、名相”当中逃也逃不掉,不想听、不想看、不想承担都不行,熬得你毅志力超人一等,忍辱功夫无人能比!

最后炼到,不管是被说或是说人,不管是与人争或被排挤,不管是得意或委屈,都能沉得住气、定得下心,熬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真功夫,识透“缘生缘灭”的真道理,六根再也不为六贼所动,主人稳稳当中坐 。

三、焖

上下考
就像不透气的焖烧锅,也就是上煎加下熬,承受“上对下、下对上”的双重考验 。

诸如你的父母和最亲近的人不理解你,恶意攻击你,让你倍感压力,这是上天借人借事在考你,而你是否能将这种上凌下辱的感受转为承上启下的使命呢?

抛开“小我”,就看得到“大我”;提起感恩的心,才放得下抱怨的心,这时哪来的“焖”?

四、炖 

无情考
无情考,就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考验 。

这样大的考验势必有其因果存在,最难解的业力或许就在你的坚定信心、安守本份、不慌不疑中解开,所以要平下心去应对,才不会“业上加业” 。

五、煮 

道考
就是道考,也就是多方面的困难加诸在你身上的考验,就像将杂菜汇在一起煮,考得你七荤八素,看看你的智慧够不够?有否贪心妄想?是否抱怨?

诸如兄弟、夫妻、父子之间磨来磨去,或身体上的病痛、内心的挣扎,此时要耐心忍性、知天认命、认理实修,在心意未澄净之前,切勿冲动动怒、轻易抉择或脱口言论,以免节外生枝,扰人扰己 。

六、烤

内外考
亲戚朋友之间对你的的毁谤、对你内心的伤害 。

譬如说,家人及亲友不认同你吃素或来佛堂,或因来佛堂而减少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因吃素而造成与亲友、家人之间的隔阂,或因事业与家庭而阻碍圣业的参与……等等,种种左右为难的内心挣扎,都叫做烤 。
图片
逆境是磨练意志的大熔炉,痛苦是完成人格的增上缘 。修道的这六种考验,不管你遇到哪一种,若都能过关,离道近在咫尺 。
当你过了这六种磨难,你发现你的眼神越来越柔和,越来越善于发现身边人的优点与善良之处 。
你的言语越来越温和,你的心越来越柔软,甚至于对伤你最深的人,你也会以德报怨,生起无尽的慈悲感恩,为他找到合适的理由 。
渐渐地,你开始敞开,接纳,宽容,慈悲,清静,觉醒,安详,淡定,甚至那犹如亲人般的温柔,勇士般的愤怒,都像一场场清凉的甘露法雨,长久涤荡着你的心灵 。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yuè)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fèi,“发”通“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 
侯王自谓孤寡不穀(谷gǔ) 。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故致数(shuò)舆(yù)无舆 。不欲琭( 
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译文〗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 
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yú) 。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为称(chēng)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译文〗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 
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 
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译文〗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 
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zhǎo),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jiàn)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译文〗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cháo)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 〖译文〗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 
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五十六章】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zhì) 。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译文〗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译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chóng)积德则 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 视之道 。〖译文〗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 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 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 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之 。故终无难矣 。〖译文〗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jī)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至大顺 。〖译文〗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 。〖译文〗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 。夫唯不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 。〖译文〗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译文〗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渐渐地,你发现你的心胸越来越敞开,心量越来越大,身心越来越纯净,能承担的越来越多,这是你在回归自性 。

回归自性的那瞬间,你的内心充满光明和愉悦,整个世间都是宁静的,你顿悟到万事万物都是你的化身,那是一种自发灵魂和全身每一个细胞的快乐!
回归自性的那瞬间,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的恐惧,二元意识消失,没有好与坏之类的低级层次的对抗意识,性意识消失,不再追求异性的爱和被爱,对生命充满尊重和爱!
回归自性的那瞬间,你发现一切都不用解释,因为你知道一旦开口解释或者描绘,就着了像,凡是能被说出的真理,已经离开了真相 。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yuè)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fèi,“发”通“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 
侯王自谓孤寡不穀(谷gǔ) 。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故致数(shuò)舆(yù)无舆 。不欲琭( 
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译文〗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 
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yú) 。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为称(chēng)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译文〗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 
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 
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译文〗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 
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zhǎo),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jiàn)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译文〗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cháo)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 〖译文〗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 
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五十六章】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zhì) 。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译文〗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译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chóng)积德则 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 视之道 。〖译文〗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 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 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 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之 。故终无难矣 。〖译文〗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jī)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至大顺 。〖译文〗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 。〖译文〗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 。夫唯不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 。〖译文〗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译文〗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回归自性的那瞬间,你是真实而圆满的 。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 。

回归自性的人,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妄想,没有执念,他的心是平静的,在平静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智慧,也是佛性,也是顺天行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
回归自性的人,往往心如止水,无论是在生活安逸,顺风顺水的时候,还是在挑战不断,困难接连而至的时候,心情都是一样的淡定 。
回归自性的人,就是一个点燃自己生命之光的人,可自照,亦可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