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科的来历和传说

 在上古时代,医师就是巫师,差不多全世界各民族都是一样 。巫师运用他的法术,驱使鬼神,为人民解灾、救难、治病 。他们甚至能起死回生 。所以,在古代,“巫医”两个字总是连在一起的 。到后世,用药物治病的医道发明了,出现了不用巫术的医师,于是“巫”与“医”才分了家 。
祝由科是巫师的后裔,他们的来源很古 。东汉时,张道陵创立“道教”,其法术融合了一部分方术、巫术的内容 。祝由之术是传统道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祝由科是对祝由之术的一个统称,源自祝由天医十三科的说法 。
“祝由”一说,从现存典籍来看,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 。据这两本书的描述和“祝由”一词的本义,“祝”是指“祝祷”,多半是由“巫”来承担的,因为“巫”和“祝”在古代基本上具有同样内涵 。“由”则指病因、病由 。因此“祝由”就是根据病因之所在,用祝祷去治病的方法 。

祝由科的来历和传说

文章插图
《素问》说它是一种“古之治病”的方法,是通过“移精变气”的手段来达到其去除病因的目的 。由此可知,“祝祷”只是人们可以目睹的表面形式,真正实质性的除病过程是在超越感观以外的“移精变气”中去进行的 。
又据《灵枢》,祝由这种治病方法,自来就善治那种突如其来、既无外因又无内因的怪病 。这种病一般人都归于鬼神所为,因此由巫来祝祷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歧伯认为,其中也有病邪留在体内“未发”,一旦病者心中情志波动,“血气内乱”、正邪“两气相搏”而成病的 。由于这种病的病因(物质结构)极其微细,“视之不见、听而不闻”,因此就像鬼神引起的一样 。
当黄帝问为甚么可以祝祷而治愈时,歧伯回答说,古代那些巫,由于知道各种疾病的克制方法,又预先看到病是从哪里来的,因此用祝祷来治疗就能奏效 。按《历代职官表》所载,“祝由”治病的方法在周代至唐代以前的官方医疗机构中都没有被提到,但是在唐代的“太医署”中却是四大科之一,只不过名字叫作“咒禁”,更加强调其“祝祷”的内涵以及祷词的“咒语”性质 。唐代的“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又是医疗单位,在编制上分为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每一科中设“博士”、“医师”、“医工”等,在当时的“咒禁科”中设有“咒禁博士”、“咒禁师”、“咒禁工”等 。
元代以后医事更加的分化,分为十三科,即;祝由科、大方脉科、小方脉科、杂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禁科(指使用禁方、禁药和单方重剂治疗病邪的方法),故民间有“中医十三科,不识祝由科,别称十三科之说” 。
明代的最高医疗管理和教育机构是“太医院” 。太医院中设有十三科: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 。因祝由科排在十三科之末,所以有“祝由十三科”之称 。到了清初,太医院的科别设置减为十一科,祝由科被排斥出了太医院 。
由于祝由科和气功治病有某些相同点:都不使用药物;治病机制都不能用通常的医学理论来解释等等,因此也有些人便把它和气功治病混同起来 。
 
清朝人许叔平在《里乘》卷三中说:“祝由氏治疾不用药,唯以清水一碗,以手捏剑诀,敕勒书符水面,以饮病者,亦无不效 。”《里乘》中还说,“祝由氏为湖南辰州府人,故今辰州人,多擅此术,名曰‘祝由科’ 。为人治病,誓不受钱币之谢,或酬以酒食既可 。然擅此术者虽多,而真得秘传者甚少,如得真传者,实有起死回生之功” 。
 
 
故事一:
有一篇赵海涛先生写的《祝由科的邪门邪术》,报告他对祝由科的亲身所见与体验,文笔虽不免有些传奇性,却不失其真实性 。赵海涛先生这样写的: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江苏常州礼嘉桥 。礼嘉桥是个仅有百余家铺面的小镇,濒运河支流北岸 。每隔半年,准有一位光头,穿长袍布鞋的祝由科郎中出现 。每次来就住在我们家隔壁的一小客栈里 。清早起身,先在院子里焚香烧纸,膜拜天地,然后再开始街边摆地摊 。
【祝由科的来历和传说】这位祝由郎中就坐在一张小破书桌后面,悠游自得地摇着折扇,大吹法螺 。破书桌上面,摆着几本不知名的药书和几叠黄裱纸 。每本书都是破旧不堪,字迹模糊难辨 。
如有人身上长瘤、长疱、长疮,不论部位在哪一处,他从不叫患者揭开衣服来详细检视 。只是以手指在患部大约估量一下尺寸,然后用黄裱纸剪一人形,吐把口沫,往门板上一贴 。用毛笔在纸人上之相同部位画一圆圈,取银针一枚,轻轻插进那圆圈里,只听得患者大喊一声“哎哟”,血水与黄浓立刻自患部流了出来 。这时,他趁机拿一副膏药卖给患者,让患者自行贴上,没几天就好了 。
镇上有家豆腐店小孩子,约有七、八岁,面黄饥瘦,腹胀如鼓 。找了很多医生看,服了不少的药,都不见效 。最后孩子的母亲,以“不防试试”的心情,将他牵到这位祝由郎中跟前 。
祝由郎中将孩子眼皮翻翻,在大肚皮上略略一按,然后对他的母亲大声说:“快拿马桶来!”“什么”他母亲有点莫名其妙:“拿马桶来派啥用场?”这时围观的人,也都是轰然大笑 。祝由郎中不再说话,照样用黄裱纸剪个人形,贴在门上,拿起银针往纸人腹部一戮 。不一会,只见那孩子双眉紧皱,两手棒着肚皮直嚷痛,他母亲见状,赶紧将他挽着回家,刚走到豆腐店门口,那孩子“樸”的放个响屁,接着一股黄水,像阵瀑布似的从肛门里泻了出来,流满一地,臭不可闻,从此腹胀也就霍然而愈 。
我那时头上长有瘌痢,每天放学回家,总爱挤在那位祝由郎中的摊子跟前看热闹 。他一看见我,就用扇子指着我,阴阳怪气的笑着说:“XX瘌痢头,赶快向我求 。若要瘌痢好,给我嗑个头 。”气的我转身就跑 。
有一次,他拉着我说:“你拿一枚铜板给我,变个把戏给你看,铜板仍旧还给你,不要磕头,瘌痢也会好 。”
于是我当着众人,疑信参半的掏了一枚铜元给他,他将铜元用一张黄裱纸包起来,放在我的右脚下面,要我踩着 。一边用折扇轻敲着我的脑袋,一边轻声念那四句话:“XX瘌痢头,赶快向我求 。若要瘌痢好,给我磕个头 。”
念完叫我松开脚,捡起纸包打开一看,铜元没有了,只有很小一包黄色药粉 。
 “把药粉拿回去泡一杯水,抹在瘌痢上 。”他说 。
 “铜板呢?”我说 。
 “铜板在你家后院的一棵桃树下面,赶快回去捡!”他说着把我推出了人群 。
我拿着药粉跑回去一看,果然在桃树下面拾到了那枚铜元 。而头上的瘌痢涂了药粉以后,不到几天就渐渐好了 。
 
 
故事二:
在一本笔记类的书籍中看到过一篇小标题就叫“祝由科”的短文:
民国初年,作者认识一位教会医院的院长,是个德国医生 。这人从德国来到中国行医治病,同时宣扬基督教 。一天,作者去看望这个院长,院长说他自己病得很厉害,要回德国去做手术,以后能不能再来中国都很难说了 。
作者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背上长了一个巨大的疖疮,中间已经开始溃烂,手头的针和药都没有效果,必须回国做手术,再拖下去怕溃烂感染就保不住这条命了 。
作者说我们中国人治疗疮疖之类的小病,有的是办法呀,你要不要试试 。这个德国院长本来是不相信中医的,事到如今也只好拜托作者为他找个中医来看看,作者就给他找了一个祝由来看病 。
怎么看呢?让这个德国人对着一颗树面东闭目而站,医师拿毛笔蘸了朱砂在树上画一个圈 。然后站在德国人背后,嘴里念念有词,一边念叨一边拿朱砂笔在那个疖疮上画圈,越画越小,最后画到中心用笔一点,嘴里再念叨几句说声“好了” 。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德国人说背不痛了,作者上前查看那个大疖疮已经不见了,只留了一点痕迹 。德国人摸着背纳闷地问:大疖疮哪里去了?医师说:你们往树上看 。这时候再看树上那个朱砂画的圈里,原来平整的树皮硬是鼓起一个包来,形状与德国人背上原来的大疖疮几乎一模一样,中间也是发黑的 。可以想象到那个德国人的惊讶程度 。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这是他所知道的中西医对抗中,中国祝由科的一次伟大胜利 。
 
 
故事三:
王亭之先生对祝由科感兴趣,是由于有一家姓邬的街坊,是番禺富户,他们家有一位小姐,生来驼背,后来曾一度为祝由科治好 。后来这家人的十五少爷,恰恰与王亭之做同班同学,彼此来住甚密,听他的叙述,便更知道事情的始末 。
他亲眼看着姊姊治驼背 。祝由科医生来到,启坛画符唸咒一番,然后在大厅正中摆放一个“猪腰盘”──这种盘,上四十岁的人一定见过,用锌铁制造,给小孩子洗身,就用这种盘 。
祝由科在盘内放下一只田鸡,吩咐主人家往盘内添上一寸水,然后在盘边放一矮凳,那就是广府人称为“凳仔”那一种 。
摆设完毕,订阅号奇门遁甲法术,又在盘内烧一张符,便教人带那女孩出来,站在矮凳上 。吩咐主人家,他一边念咒烧符,一边要叫女孩自动跳下盘内,不得推她 。当时主人家见他准备一大叠符,心想,就这么一跳就完事了,要这么一叠符干吗?
谁知,那女孩子一站上矮凳,往盘中一望,就硬是不肯跳 。女孩已经七八岁,照道理,就这一尺不到的高度,跳下去应该没有甚么可怕 。全家人拼命鼓励她,她不跳就是不跳,眼见祝由科手上的符,已经烧了大半叠,众人不由得心焦 。那祝由科半闭着眼睛念咒,也念得满头大汗 。
就在这时,那祝由科便大喝一声了 。
驼背女孩忽地脸色惨白,随即尖叫,人却已掉下盘中去了 。众人才松一口气,皆大欢喜 。
祝由科又往盘中烧符,不住念咒,良久事毕,吩咐主人家就用这个盘替女孩冲凉 。可是,由于那女孩子的缘份不够,因此她必须终身不得吃田鸡,如若不然,驼背会复发 。
说来奇怪,女孩经此一跳,慢慢就觉得她的脊骨长直了 。一家人自然非常欢喜 。
可是,他们是富户,讲究不时不食,每到田鸡肥美之时,自然享受田鸡食制,番禺人特别喜欢生滚田鸡粥,那时种田不下农药,田鸡便特别鲜美 。
他们家孩子多,便不懂忌讳,吃田鸡必啧啧称好,那女孩只好听着,干流口水 。她到底是女孩子心性,不知厉害,便老是缠着妈妈,要试一试田鸡的滋味 。
如是捱了两年,又到田鸡当造的季节了,那母亲毕竟心软,有一次,就在田鸡腿上撕下小小一块肉,放在那女孩嘴中,让她嗒嗒味道 。谁知这样一来,就闯出大祸 。那女孩背骨,从此便愈长愈曲,过得一年,驼得比从前还要厉害 。再去找那祝由科时,祝由科拒绝再医治 。
 
 
其实,古代的商人们为社会商品流通所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只是,被传统的重农轻商的思想观念给坑惨了 。
 
 
 
如今,商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现在是有钱人的天下,只要能逮住老鼠,就会有大把的荣誉与美女 。现在,嫁给成功的商人(该改叫企业家),又成了许多追求美好生活的年轻女性的首要之选 。
 
 
 
看来,所谓的老话,也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做为人生指南的 。与时俱进,才是不可回避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