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如何修道?







诗云:“不负祖师不负天,不负父母不负卿;修德是仙途,慧剑出江湖;乘负天下,不老神仙 。”




修道必先修德


学道者,须当先明理,不明理,何以修 。凡初学道皆应熟读以下之文:


魏伯阳老仙的《参同契》云: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有为,其用不休 。”

又云:


“道成德就,潜伏俟时 。”

道家常云"道德""道德",道的核心就一个字:德!


上德无为,无为而“纯厚”即“无思无欲”,是修性;下德有为,对外“利而不害”,有为炼气修丹,有为行功德;古人以“生养”为德,气和丹就是一种德 。


《易》云:“食旧德”!


德在古时不一定指心性,同样可以指事或物,如修行中的气和金丹还有功德!这在丹经中可以找到印证!


上下德皆备,无为而无不为 。


即《道德经》所云: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注:“无为”有“内无为”和“外无为”,“内无为”即“无思无欲”,如《重阳教化集》:“无思无虑觅无为” 。“


外无为”即身体对外无所作为,或无所行为 。


如“无为而治”就是一种身体行为上的无为,但是却能无为自化;又如“碌碌无为”是指没有什么作为,无所作为 。


道家修行的核心就是:修德!包括修性炼气修丹修功德!


常云道:大道有三千,小道无数,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德字!


如果修道或道术的用偏离了德字,那么就是邪道,就是左道,就是旁门 。


不能道成德就,永远无法出五行!


德字,是会意字,德:双脚立,一心面对或直心面对(参考古文字);身心内外皆江湖,一心或直心面对的是身心内外的两个世界,无论一心面对或直心面对都是代表着“纯厚”的意思,面对内要“纯厚”,面对外也要“纯厚”地面对,因为古人以“纯厚”为德!


《道德经》云: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修行若是证得这一步就是大成!


佛家把得道僧尼称这“大德”深合道德经的这个意思.古人以“纯厚”为德,同时又以“生养”为德 。


如前面所讲,如《参同契》云:“刑德相负 。”


德为生起 。生起即生养 。


值得一提的是“德”字还有另一种解释,即“德者,得也 。”


看《管子》和《礼记》,这是一种“善有善报”,“善则乘(好运)”的说法,因为有“德”的善,就会有“得到”什么!


又道学有两种:入世道,出世道!


入世道是应世之道,出世道是出五行之道 。


道家除了有出世道之外的同时也有入世道,如道术的应用还有兵法、易理和医学养生等种种入世的学问!


儒家除了入世道之外的同时也有出世道,因为孔子师从老子学道,孔子的道又传有曾子,曾子又传子思,子思又传孟子 。


所以孔子一门是道门一脉!儒家的出世道在《四书》中可以看到端的!






要明达天理,知善恶承负


常言道:


“天理循环,善恶乘负 。”

还有《参同契》:


“吉人相乘负” 。

关于“乘负”得说一下!!


乘,本义是“乘车马”的意思,引申为“乘好运”还有“推助”(自己或他人他物)的意思;负,本义是“负物重”的意思,引申为“负恶运”还有“负累”(自己或他人他物)的意思 。



乘:善,则吉,顺,好运,乘好运;负:恶,则不吉,不顺,负恶运 。


“善恶乘负”,其实就是“善乘恶负”,即善则乘,恶则负,天之道 。


正如《太上感应篇》所云: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又如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



注:中国古时用“乘”或“负”的用法很多,在典籍中可以看到一些端的,如《难经》:“阴阳相乘”;《参同契》:“刑德相负”等 。


乘即“推助”的意思,负即“负累”的意思 。


《周易》:“负且乘,致寇至 。”这里的“乘”和“负”却是本义“乘车马”和“负物重” 。


所谓“天理循环,善恶乘负”是可以贯彻到宿世和今世的,要不然也不会说“天理循环”了,即宿世中有一善,可能今世才得到或才能“乘”坐到这一宿世的善所带来的好运;宿世中有一恶,可能今世才得到或才能背“负”到这一宿世的恶所带来的恶运 。


同样的,今世的一善,可能要到来世才能“乘”坐到这一善所带来的好运,今世的一恶,可能要到来世才能背“负”到这一恶所带来的恶运 。


“天理循环,善恶乘负”即是“天道乘负”,天道即是天理 。


“善恶乘负”用在自已的身上是:善则乘,恶则负,天之道 。


即《太上感应篇》所谓:“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我们应当如何修道?】

《阴陟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值得一提的是“善恶之报”的“如影随形”其实就是佛家的“因果不空”,无论是出五行的神仙还是还在五行生死中的众生,即自个所作的事,自个所作的善恶功过的报应,会永远的像日光下影子跟随常人一样的跟随着你,“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也就是说无论是众生还是神仙都在“天理循环,善恶乘负”当中 。


同样也如《太平经》云:


“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 。”

“天理循环,善恶乘负”其实就是《太上感应篇》所云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天道报应,丝毫不爽 。


“乘负”用在自身之外时往往要跟“相”字连用,如:“各自相乘负,互相乘负,相互乘负,共相乘负” 。


如《参同契》:


“吉人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

还有不与“相”字连用的,如:“乘负天下” 。


“乘负天下”是普济天下的意思 。在这里,“乘”是“推助”其他众生的意思,“负”是“负累”其他众生的意思 。


但是这里的无论是“乘”还是“负”,“乘负天下”都是善的方面 。


注意哦,“乘”(推助自己或自身外的众生)不一定不一定就是真善,“负”(负累自己或自身外的众生)不一定不一定就是真恶,因为“事无绝对”!“乘”和“负”只是形势而已!


如:常说的打击犯罪,这是“负”他方的形势,但对社会却是善的方面!不再一一举例!


承负,承为前,负为后,即承前负后 。


承:为受报人承受前人之功;负:为某人所造化之功对后世的影响 。这是众生的宿命关联!


同样的,众生的相乘负也是宿命关联!


如人一出生在某某家某某地方就“承”受着前人的功过造化,家庭或家族或贫或富,地方或人杰地灵或地处偏壤等等,一出生就背“负”着前人的功过造化,也就是“承负”前人造化,这同样的,也是宿命关联!







道家的天道报应比佛家的因缘果报更为殊胜


中国的天道报应观念,还有个人所作的事会报应到家人中来,如“父债子偿”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是家族中人员之间的宿命关联!


道家的天道报应比佛家的因缘果报更为殊胜 。


佛家的因缘果报论只限于个人的业力即所作功过造化的自然而然的受报,无非就两方面:讨债和报恩,这是佛家因果的范围所限 。


但是道家的天道报应“天理循环,善恶乘负”或“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不仅仅限于这种命运安排的讨债和报恩的报应,它还包括了仙圣和司过之神等的公正赏罚,还包括如“父债子偿”及老子的学生孔子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类的,自已的报应会波及到家族成员的宿命关联的情况 。


道家的天道报应比佛家的因缘果报多出了两块非常大的范畴,这是道家的天道报应比佛家因缘果报更为殊胜的地方!


天道报应,丝毫不爽 。


然而一切天道报应始终无非善恶二字!






知天命


命即造化,命是会意字,参考古文字,命字:人一叩,一叩一造化,“叩”即是代表着“造化”,“命”字结构里面的“叩”原先是“口令”的意思,后来又演变成“敲”的意思 。


在古时如“生命”就是“造化”,还有自身的修行也是同样的也是“造化”,命由已造,或为仙或为人或为飞虫走兽,一切无非造化!


身(生)前的造化造成今身(生)的定数,这就是宿命!一切皆有定数!


身即为此时之身,身前即为此时的身之前!此时之身已经不是此时之前的身!


一切祸福太平兵革,由乎胸臆 。(参同契)这是变数 。命由已造,改运造命,吉人自求多福,“尽人事,听天命” 。


命,本义是“令”,是“差使”的意思,命即是冥冥中会有什么在“差使”着,即中国古俗语所说的“冥冥中有安排”和“造化弄人” 。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意思即是说“冥冥中的安排”“造化弄人”或自已的命运不离自性;也就是如《太上感应篇》所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天命之谓性”同样的可以说成是“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离自性,是谓天命 。


天命,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冥冥中有安排”,也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也即命运!


如前所述的修德包括修性炼气修丹修功德,无论是修性或是炼气修丹或是修功德,那一样都是修造化之功,修性也是造化,炼气修丹也是造化,金丹是一种造化,功德也是造化 。命由已造,修行人善于把握自已的命运,这是叫作“我命不由天”!


天命:命本义为“令”,天命,形象地说即是天发号施令左右诸民的意思,即老天的安排,这个老天的安排其实说的就是一切“造化”最终对自己的影响,包括鬼神仙圣佛菩萨,包括着定数还有变数,即“冥冥中的安排”,是一种共相“乘负”的影响,不是平凡的个体的能力所能代替!


天命在左右诸民即是说一切“造化”在左右诸民,里面是共相“乘负”的 。


其中的原理即“天理循环,善恶乘负”,即“善则乘,恶则负,天之道”,善恶的乘负贯穿着宿世今世和来世 。


天命即所谓的“造化弄人”或一切听凭“造化” 。一言以蔽之,天命除了包括一定的定数的因素之外,还包括了变数的因素或者说还包括了其他的和自己相关的变数因素 。


“尽人事,听天命”听的不仅仅是定数,还有变数成份 。


宿命:即是“宿昔的造化”左右众生,按本义形象人格化地说是宿昔的造化之功“发号施令差使”左右着众生,其实说的就是“冥冥中有安排”和“造化弄人” 。


又命字为:人一叩,叩为敲,一叩而应于宿昔或宿世造化就是宿命 。


和天命不相同的是,宿命仅仅强调定数,而天命除了定数还有变数成份 。


还有“命运”,命运除了定数还有变数成份 。






讲因缘


又说到“因缘”二字,“因缘”二字本来是道家词汇,在佛教兴起之前的早期的道经《参同契》、《黄庭经》和《北斗经》里都能看到,如《参同契》:


“端绪无因缘 。”

《黄庭经》:


“何处远索示因缘 。”

在道经《黄庭经》里面“因缘”,“因”就是“缘”“缘”就是“因”,“因”和“缘”是同一个意思,两个字合起来为“因缘”还是“原因”的意思!


在《参同契》里面“因缘”是“正确的原因或根据”的意思 。


《北斗经》里面又有“如是等缘”“暂假因缘”“为说良缘”的句子 。


缘字,造字本义:用绳线捆邦动物,引申为“绳线另一头的东西即缘故的意思”,或“自性或自身以外的事物或直接就用来指事物”即比如“有一根无形的绳线,自身是无形绳线系着的一头,绳线的另一边就是自身外的事物”!


所以“缘”字又有指“自性或自身以外的事物的意思或者直接指事物即外缘”!


如《北斗经》中的“...多沈地域 。多失人身 。如此等缘 。”这句话的“缘”即是指事物,“如是等缘”即“像这样的一些事情” 。


缘字用来指事物包括道法如《北斗经》:“为说良缘”这里的良缘指的是道法!


在《北斗经》中还有:"暂假因缘",即“暂且这些有缘故的事情”,缘也是指事物事情(外缘)!


《北斗经》是太上老君在东汉末年桓帝期间下凡向张道陵所说的一部经,经文中有“永寿元年”一句子,即东汉桓帝永寿元年的时候!


这些都是道家在佛学兴起之前在道经里面早就已经使用缘字,并且有多种意思 。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即人之间的相会是有夙契或宿契的缘故的,“也许是定数吧”,这“有缘无缘”并不是佛家所专用所专有的,“缘”是中国古字,“缘”在这里是“缘故”的意思!


道家自古就有“宿契或夙契(都包括了宿世)”的概念,即人与人的相会或相逢都是有今时之前的缘故的!“一切皆有定数”即是“宿契因缘”,或‘夙契因缘” 。“因缘”是“原因”的意思!


所以“缘”并不是佛家的专用词,后来的佛家把道经中的“因缘”中的“因”和“缘”分成两个方面,“因”指内因,“缘”指外因外缘;所以佛经里经常会说“因缘和合”或“缘起”是内外两方面,至于后来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机缘”和“缘分”这两个词更不是佛家专有,因为在佛经中并没有这两个词!


而缘字是中国字,自古就有,缘即是缘由缘故,原因或因为的意思 。如:“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因缘”,“机缘”,“缘分”,这些并非佛家所专有哦,这些得究正一些人们心中错误的概念!


道家早在东汉末年佛学兴起之前就已经巧妙的、灵活的、并且多层意思地使用“缘”字!






明晓大道,智慧圆通


又说到“圆”字,很多道盲学者或众多道盲的群众都以为“圆”字是佛家的说法,其实不然,在佛学兴起之前的道经中,《黄庭经》:“外方内圆神在中 。”东汉末年的《北斗经》:“智慧性圆 。”战国时期《周易系辞》:“蓍之德圆而神 。”


圆可以指的是神圆,神圆即性圆即德圆 。


圆即是《道德经》所云 “洚除玄览,能无疵乎” 。


又仙分三等:灵仙,地仙,真仙 。


灵仙:未出五行生死的有一定灵力的灵鬼灵神(世俗的灵神也包括佛经里的天人和修罗等等) 。


地仙:未出五行生死而长期留形驻世,如山精水怪,又如佛家《楞严经》所讲的十种仙等等 。


真仙:已出五行生死的,当然了,包括了至高而无上的大罗神仙 。


慧剑斩三尸:一斩贪嗔,二斩骄质,三斩情欲,四斩思虑 。


斩尽七情六欲,断尽妄心,不在五行中 。四招剑法,用以对付四大不同的邪魔,江湖路江湖远,江湖不老江湖仙!呵呵!


慧剑斩三尸即俗语所云:慧剑斩情丝 。如《重阳教化集》:“慧剑挥三子” 。“三子”代表着邪和妄代表着不清净和不自然 。三子即三尸 。


斩三尸当先从心神上斩!


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通达祖师“剑意”,诛邪断妄,万剑归宗,清静为宗,总不离清静二字,眼前便是大罗天!


骄质:骄即骄志;质即“质见、争质之意和是非之情” 。


质,是“质见”和“对质争质”的意思 。质见,即心神里对事物有“执著”,所以“质见”即“执念” 。“质”即取意于三尸里的中尸彭质(踬),用在念头上,踬通质 。


三尸的名字分别为彭倨,彭质,彭矫 。三个名字都有他的意味深长的含义 。


学者应当细细体会 。“倨”的意思是“骄倨即骄志”,如《道德经》:“富贵而骄”,这句话已经包括了贪图富贵和自身而有的骄志两层意思 。“质”的意思是“质见和争质”;“矫”为“矫情”,意思是“情欲” 。


从广义上讲执念包括了思虑 。


在慧剑斩三尸中,一有“贪嗔”,二有“骄质”,三有“情欲”,四有“思虑” 。


这四大是慧剑斩三尸的精意!学者应当细细的、深深的体会这四大精意,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慧剑诛邪魔,去人性,全天性 。


《黄庭经》云:“修德明达神之门 。”这里面的“神之门”不是入门的意思,而是“通向通达门户”的意思 。


诸学者应勤而修之,证难以推移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道德经》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又云:“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大路,最终要归向“自然”的大路 。


“道路可以走,却不是我们平常中所谓的双脚所走的道路 。”这第二个“道”是“走路”的意思 。


学道者谨记这“自然”二字是道家要义 。


自然,本义为本性,即本自的样子,即本自光明燃烧华彩的样子,古文“然”通“燃” 。


本性上善若水,所以“自然”又可以引申为“顺”的意思,如:“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等 。


可是“自然而然”也有指本性“自然而然”的时候 。


修者如果还带有一份七情六欲的邪妄,就是还有一份非自然,勤修不贻,慧剑斩尽邪妄,“洚除玄览,能无疵乎”,从而德圆自然天尊,不在五行中 。


现代人所讲的“自然”是“大自然”,是西洋哲学翻译过来的错误混淆,与道家所讲“自然”不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天然” 。


孔子师从老子,孔子的道又传有曾子,曾子又传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传孟子,所以孔子一门是道门一脉,学道的人《四书》必读,仁义之道,不知修身,谈何修仙!


修行方法:思过,入静(修静) 。


商汤盘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即包含着思过!


思过在商朝时就已经有了,思过在孔夫子一门和天师张道陵时就特别提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上士闻道,勤而修之!证难以推移!


注:五行中有生死,出五行外,不在五行中,即不在生死中,这是修行的目的,是自然的作用 。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