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雷法 , 是道教的一种重要法术 , 兴盛于宋元之际 。
它以内丹功夫为基础 , 融符簶、咒术、指诀、禹步、气法、变神为一体 , 以雷霆之术为济世度人的手段 。
正所谓:“内行则可以修养治身 , 外用则可以安民济国 , 祈雨祈晴 , 消灾却祸 , 驱江湖作孽龙蛇 , 制泽洞伤人蛟蜃 , 救生灵困重之厄 , 超群识幽暗之魂 , 伐庙除邪 , 诛妖疗病 , 运雷霆于掌上 , 致风雨在目前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文章插图


与道教其它法术一样 , 雷法一开始即把其理论建筑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气论及阴阳学说的基础之上 , 从而为雷法的修持与运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
《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曰:“夫五雷者 , 皆元始祖气之所化也 。祖气既肇 , 太极立焉 。”
 陈相真说:“风霆流形 , 雷雨磅礴 , 昭昭其有 , 冥冥其无 , 集之成一气 , 散之为五雷 , 卷之而寂尔无形 , 舒之而忽兮有象 , 道行法界 , 妙在灵台 。知雷法不在推求 , 实玄妙本乎一气 。” 
王文卿曰:“一气才动 , 风雷云雨皆作 , 禽兽山木俱生 。故道中法中 , 每每言一气 , 谓天地得此一气 , 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 , 能行此一气 , 可以感天地 , 动鬼神 , 呼吸风雨雷电 , 无所不至矣 。” 
由上所说可知 , 先天元气为宇宙造化的根本 , 亦为雷霆产生的源头 。
按照道教的宇宙生成论 , 由一气产生了阴阳 , 阴阳的消息运化使万物肇始 , 天地具像 , 阴阳是三才、五行、八卦等得以显化致用的动力 。
陈相真曰:“道自无极而太极 , 其体浑沦一气 , 有动静而阴阳分 , 阴阳运而日月丽 。日为阳统天 , 月为阴统地 , 斗乘中极 , 斡运阴阳 , 统人三辰 , 合三统而日月运行 , 阴阳阖辟而雷霆震发 。” 
张善渊指出:“阴阳之气为雷霆 , 生育万物 , 为天地之枢机 。但两者有别 , 雷为阳 , 霆属阴 , 雷善主生 , 霆恶主杀 。阴阳激剥 , 顺而为雷 , 逆而为霆 。阴阳合而为雷 , 迅而为霆 。阴阳二气 , 内外展转 , 交相攻激 , 迅发而为霆也 。气聚神会 , 主生杀之机 , 故能击物 。”
雷法以元气为本 , 阴阳为用 , 认为人身为一小天地 , 而与宇宙大天地同一本体 , 同一运转规律 , 同一生成程序 , 从而将雷法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模拟宇宙论的人体生命哲学之上 。这种独具特色的生命哲学 , 可用道经中常用的“人身小天地”一词加以概括 。
《黄帝阴符经》说:“宇宙在乎手 , 万化生乎身 。”夏宗禹注:“人之一身 , 一天地也 。有阴阳升降 , 有乌兔出没 , 有潮候往来 , 有风雨明晦 , 有雷电轰闪 , 有云气吐吞 , 有山河流峙 , 有草木荣枯 , 动静语默 , 阖辟变化 , 无一不与天相似 。” 王文卿亦说:“廓然一气初分 , 自觉神清气爽 , 外欲不生 , 此身与天地相为表里 , 造化皆在吾掌中矣 。”
在天人一体学说的基础上 , 人和天地的相互感应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对此王文卿指出 , 人为天地万物之灵 , 一身内外与宇宙造化相通 。他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 天地正直无私 , 人返能夺天地造化 。盖天地人三才之气贯通 , 屏息万缘 , 则与天地相为表里 , 风雨雷电又何难之有 。盖天有日月星 , 光明可普照天下 。人有眼耳鼻 , 可闻可见识天地间之万物也 。地有三江五湖 , 四海五岳 , 四渎四肢 , 为万物 。此身便是大地山河 , 无所不备矣 。吾果能息缘调气 , 以身中克应 , 合天地之秘密 , 仍以我之真意 , 注想于所行之事 , 则天地真气随吾意行 , 定见执应 , 此万无一失之事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文章插图


雷法内炼功夫的核心 , 就是要在凝神入静的状态中 , 去深刻真切地感受天气变化对身体内部的影响 。王文卿说:“当于呼吸上运功夫静定 , 上验报应 。云之出也 , 其气蒸;雨之至也 , 其溺急;雨之未至也 , 其气炎而膀胱之气急;电之动也 , 其目痒 , 眼光忽然闪烁;雷之动也 , 三田沥沥而响 , 五脏倏忽而鸣 。行持之士又当急心火以激之 , 涌动肾水以冲之 , 先闭五户 , 内验五行 , 此其诀也 。”
这种以人身比附天地、天人互感的雷法内功 , 它的出现肯定与内炼中所产生的特珠体验与特异功能有关 。事实上 , 一些修持有成就者确实可以感知自然界的各种变化 , 预知未来日子的气候冷暖 。他们认为天晴、下雨、起风 , 打雷、寒暑、炎凉 , 都可以运用内功加以预测 。如预测天晴法:“身中之验 , 极为紧切 。当从戊巳运转一番  , 使元气一周 , 再暮后而静定 , 看内炼如何?如是觉而有报 , 则心火上炎 , 胆水沥下 , 遍身烦蒸 , 喉中微痒 , 则天道必晴霁矣 。”
白玉蟾即有相当精微的体会 , 他说:“风者 , 巽也 , 火者 , 心也 。雷者 , 胆气也 。电亦火也 , 雨者肾水也 。运动自己阴海之气 , 遍满天地 , 即有雨也 。晴者 , 心火也 。想遍天地炎炎大火 , 烧开自身气宇 , 乃晴也 。雪雹 , 尽用阴气逆转 , 存阳先升 , 阴后降 , 方知是也 。”如祈雨施法之时 , “冷汗先湿左臂 , 东方雨起;先湿右臂 , 西方雨起;湿于头 , 南方雨起;湿于肾 , 北方雨起 。” 当然 , 王文卿、白玉蟾等人的这些体悟 , 常人是难以证验的 。但实际上讲的都是人体内气与能量的作用 , 并涉及到外气与自然的关系 , 也与内炼中所产生的某些功能有关 。
从人身为一小宇宙的观点出发 , 道教中人认为 , 雷法所祈召的雷部神吏 , 与自身的精气神本为一体 。主张以自己内炼功夫为本 , 使精气神返归先天 , 惟元神为用 , 始可通神 , 实现那些常人无法达到的目的 。《清微丹诀》说:“正己诚意 , 神气冲和 , 故道即法也 , 法即道也 。天将守律 , 地祗卫门 , 元辰用事 , 灵光常存 , 可以驱邪 , 可以治病 , 可以达帝 , 可以啸命风雷 , 可以斡旋造化 。”“法中之要 , 非专于符 , 非泥于咒 , 先以我之正气 , 合将之灵 。……凝则窍妙可见 , 动则运默可知 , 神气清明 , 朗如秋月 , 静中之妙 , 法中之玄 , 其默能知将本居天 , 合之何也?但居二斗之中 , 定光之内 , 吾以神气相贯合将 , 为将则万病俱消 , 万邪宾伏 。故德者道之符 , 诚者法之本 , 道无德不足为道 , 法非诚不足言法 。” 即反复强调人的精气神与道德修为在雷法中的重要作用 。
这样一来 , 雷法本身就必须依靠内炼之道为根本 。王文卿指出 , 内丹修持以定息静定为下手功夫 , 次存想水火交媾 , 金光运转 , 存神召将 。“久久行之 , 日积月累 , 神气精自然混凝 , 上可以脱毂朝元 , 次可长生久视 , 又其次可以兴云致雨 , 役电鞭霆 , 济人利物 , 何往而不可也 。”所谓雷部诸神 , 皆己身神气所化 。如雷部使者五将 , “使者乃元神也 , 程雍乃元气元精也 , 五脏之气为五将也 。” 元神真意一动 , 雷部诸神即临坛下 , 便能激动雷霆 , 大作狂风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文章插图

雷法的修持与运用以精气神三宝为用 。虚靖天师认为 , 人有元精、元气、元神 , 这“人身三宝” , 皆先天一气所化 。他说:“一真真外更无真 , 祖气通灵具此身 。道一生三生妙用 , 元精元气与元神 。”“雷乃先天气化成 , 诸天先圣总同真 。我身一气相关合 , 同祖同宗贴骨亲 。” 使己身与天仙同诸一气 , 心以合神 , 心即是法 , 神可通天 , 即可发动雷机 , 叱咤雷神 , 召役兵将 , 左右风雨 。白玉蟾指出 , 雷法的基础就是人体的精气神 。他说:“收气存神 , 惜精爱己 , 内炼成丹 , 外用成法 。” 这里所说的“法” , 即指雷法而言 。并引《老子》之说 , 以证雷法、丹道之同一:“天得一以清 , 地得一以宁 , 神得一以灵 。一者 , 气也 。天地以气而升降 , 人身以气而呼吸 , 能知守一之道 , 静则金丹 , 动则霹雳 。” 由此可见 , 雷法与丹道本为一源 , 于己内养则成金丹 , 于物外用则为雷霆 , 两者互为体用 , 融洽无间 。
白玉蟾说 , 雷法符咒的灵验与否 , 主要看行法者的内炼功夫 , 而内炼功夫全赖心而起作用 , 他说:“至道在心 , 即心是道 。六根内外 , 一般风光 , 内物转移 , 终有老死 , 元和默运 , 可得长生 。……至道之要 , 至静以凝其神 , 精思以彻其感 , 斋戒以应其真 , 慈惠以成其功 , 卑柔以存其诚 , 心无杂念 , 意不外走 , 心常归一 , 意自如如 , 一心恬然 , 四大清适 。” “万法从心生 , 心心即是法 , 语默与动静 , 皆法所使然 。无疑是真心 , 守一是正法 。守一而无疑 , 法法皆心法 。法是心之臣 , 心是法之主 。无疑则心正 , 心正则法灵 。守一则心专 , 心专则法验 。非法之灵验  , 盖汝心所以 。” 故心合于道 , 守一通灵 , 便能作法感召神灵 , 无一不应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文章插图


就雷法的修持而言 , 必须性命双修 , 才能通神达灵 。《先天雷晶隐书?先天一气论》曰:“人之一身 , 性命存焉 。所以性根命蒂 , 分乎先天后天 。性系生门 , 寄体于心 , 自然之道 , 即先天也 。命系肾 , 寄体于脾 , 即后天也 。……人自不能尊其气 , 贵其形 , 宝其命 , 受其神 , 自取死坏 , 离其本真耳 。
丹经云:”精生有时 , 时至神至 , 百刻之中 , 切忌昏迷 。天地之母气既生 , 则人身之气以类感类 , 亦自涌泉发生 , 上升丹田 , 默化气以成人身之造化 。故曰形者神气之舍也 , 神者形气之主 。形气非神 , 块然一物 , 乌乎灵?神非形气 , 茫无归宿 , 乌乎寄神?”“性命也 , 二者不可偏废也 。修性而不修命 , 紫阳所谓精神属阴 , 宅舍难固 , 未免长用迁移之法 。修命而不修性 , 所谓炼气精粹 , 寿千万岁 , 若不明正觉三昧 , 报尽还来 , 散入诸趣 。” 可见 , 雷法符咒之术的根本在于性命双修 , 只有达到神形合一的境界 , 才可能以“我之念”役使诸神 , 调遣风雨 。这种灵力甚大的“念” , 就是元神、真意 。
在修炼雷法之中 , 真意的作用相当重要 。所谓“真意” , 是指由元神发出的意念活动 , 用意念控制精气三宝合炼 , 能起到中间媒介的作用 , 所以称为“黄婆”、 “真土” 。《悟真篇》曰:“离坎若还无戊巳 , 虽含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真土 , 遂使金丹有往还 。” 
金刘志渊说:“长黄芽 , 生玉药 , 栽培真造 , 全借于是兼土者 , 乃真神 , 意也 。聚三元 , 功七返 , 不得阳神之机 , 不能成造化 。若神到此则气应 , 气到此则神灵 , 神灵则形显 , 乃出现无方 , 随机应静 , 表土之神用大矣哉 。昔长春真人谓寸心直下如能体 , 便得终身上大罗 。是明真土之用 。” 雷法则称真意为“使者” , 强调在内炼和施用中真意不可须臾或离 。张虚靖诗曰:“真心动处合雷机 , 神合神兮妙更奇 , 只此更无差别处 , 如磁吸铁不相违 。” 这种真意之所以重要 , 是因为它是元神所化 。
如果说真意是雷部使者 , 则元神即为雷神 。王文卿《玄珠歌》曰:“玄牝人门 , 五气之祖 。泥丸天门 , 万神之府 。胆气为雷 , 意为使者 。”白玉蟾注:“胆在肝中 , 内有青气 。胆怒赤气聚 , 五气运入胆宫 , 水火相搏 , 雷声动也 。胆雄肝怒 , 忿气成雷 , 天怒大叱 , 雷声霹雳 。使者属土 , 居黄庭中 。使者使也 , 随意役用 , 出口便是使者 , 务在澄心定念 , 口说意行 , 此先天一气也 。”《玄珠歌》又曰:“一气流通 , 浑沦磅薄 , 散为万有 , 聚为赤子 , 变为雷神 , 化为自己 。”白玉蟾注:“赤子 , 吾身之真人 。人之修炼 , 要神气混合 , 内炼成丹 , 则圣胎凝结 。……自己者 , 真性也 。寂然不动是也 。盖所谓卷之则退藏于密 , 纵之则弥满六合 , 千变万化 , 何者非我 。” 以上言说 , 都一致肯定了元神、真意在雷法中的重要作用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文章插图

雷法以内修为基础 , 而用符咒之术利物济民 , 然符咒之术是依三宝而运功 。白玉蟾说:“一符一水 , 不过只是心与神会 , 用之则灵耳 。” 指出符咒的灵验与否 , 是在于“心与神会” , 即人体精气神的作用 。上官真人诗曰:“一笔分明无起止 , 此是雷霆玄妙理 。若能念念不忘吾 , 三界万神咸顶礼 。”白玉蟾注解说:“凡行持须备香案 , 面南焚香 , 趺坐 , 定息凝神 , 两手雷局 , 握固 , 瞑目定心 , 却以两目下视两肾 , 舌拄上腭 , 待气定神凝 , 魂安魄妥 , 见吾心如太阳 , 大如车轮 , 红光赫奕 , 九芒交射 , 恍有三字 , 金光粲然 , 一吸入至心宫 , 见心如莲花状 , 三字在太阳莲花中 , 微觉玉液水生 , 即咽下注入心宫 , 自然如真晶玉露 , 自莲花内出 , 下降滴下玄府 , 如日月之光明 , 照彻五内 。
真水滴注 , 飒飒有声 , 水火激剥 , 自然火发风腾 , 却运自三关 , 冲焰而起 , 入中宫祖气根蒂之内 。即用意一提 , 透上玉楼十二重 , 过刚风浩气 , 直至八宫之内 , 众妙之门 , 日月交映 , 偏身火热 , 金光朗耀 , 光芒四迸 , 此即金弹丸也 。再运收入中宫 , 微微咽律纳气 , 存注祖气穴中 , 充塞中宫 , 永镇黄庭 , 金光迸耀 , 表里洞明 。每日于子午卯酉时中运一次 , 如此修持 , 更得明师点化 , 玄妙渐可成也 。” 于此可见 , 书符的内秘完全在于内炼功夫 , 只有成就丹道 , 祖气充溢 , 金光迸耀 , 才能感召真灵 。
因此 , 施行符咒者必须内功精湛 , 心怀慈悲 , 凝神聚气 , 方可书符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文章插图


道教雷法的施行之际 , 往往还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指诀 。此种法术又称“掐诀”、“手诀”、“捻诀”、“握诀”、“法诀”、“神诀”、“斗诀”等 。是法师用手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按某些部位 , 穴位 , 或手指之间互相结合成一些固定的姿势 , 从而起到内聚精会、外召神鬼的作用 。其包含的深义犹如佛教的“手印” , 一为教义规范之表记 , 一为道祖万神灵力的象征 。
《道法会元》曰:“祖师心传诀目 , 通幽洞微 , 召神御鬼 , 要在于握诀 , 默运虚无 , 因目之为诀也 。” 同书卷五七指出:“斗中秘诀 , 出乎掌中指要 , 应诸行事 , 各有本诀 。得则鬼神摄伏 , 失则妖魔不灭 , 故法令不行 , 施为无效 。”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八亦说:“禹步纲斗 , 掌目之诀 , 为道之大要 , 法之元纪也 。步纲者 , 乘于正气以御物 。诀目者 , 主于神机而运化 。修仙炼真 , 劾召制伏 , 莫不资之于此矣 。” 可见指诀在法术中的重要作用 。
掐诀之法基于天人相感的学说 , 道教把手掌当作通神达灵的重要信道 , 以掌、指上的各个部位表示八卦、五行、九宫、十二辰、北斗、南斗、二十八宿等 。由于古人常用这些概念来象征宇宙中天象的运行与万物的造化 , 故通过掐诀结印 , 在手掌上形成了一个浓缩的宇宙图景 , 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 呼召万灵的目的 。道教常用的指诀约有三百余种 , 广泛地用于炼功、辟邪、禁制、科仪等活动之中 。郑所南曰:“诀者 , 窍也 。《黄庭经》云:子为人关把盛衰 。则手能握一身之造化 。掐子则肾水之神盛 , 掐午则心火之神盛 , 一一有说 , 不可尽究 。” 这是就指诀与内炼关系而言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八曰:“凡行步、问病、治邪、入庙、渡江、入山、书符 , 并须掐诀目 。”  进一步指出了指诀在施行道法时的重要作用 。
五行诀为一常用的指诀 , 它将人体的五脏与天庭的五星与指掌相连 。《云笈七签》卷六一曰:“其气由心应手 , 当把览三才五行 , 万灵之目也 。夫掌诀以握固为总法 , 所以运魁刚 , 封五岳 , 关三晨 , 捉鬼道 , 揽河源 , 固真气 , 而幽显备统之也 。事竟 , 即随息诀遣之 , 以散其气 。凡指诀 , 女子尚右 , 男子即尚左 , 阴阳之体然也 。大指属土 , 食指火 , 中指木 , 无名根金 , 小指水 。从根节为孟 , 中节为仲 , 头节为季 。指甲之目为五行刀支 , 刀支主杀也 , 斩邪诛逆用之 。五气既全 , 当随五类 , 互相制伏 , 无不如意 。” 这里将五方、五岳、五帝、五气、五脏相结合 , 希望能利用指诀的威力把握天地阴阳的造化 。在《金锁流珠引》卷一三 , 则把此诀与五星联系 , 认为通过掌诀可达到得道成仙的境界 。木诀在左手第二指第二节下部 , 火诀在左手第三指第三节左边 , 土诀在左手第四指第三节左边 , 金诀在左手第四指第三节右边 , 水诀在第三指第一指 。“此是五行诀 , 常行事之时 , 以五色笔随点之 , 令诀得满 , 行修往往如此 , 三年五星君变下 , 教子修真所要 , 皆得自然至道之人 。”
在《道法会元》卷五七中 , 则详述十二天干诀之功用 。其曰:“寅为斩目 , 斩鬼断虎狼虫鼠 , 吹掐之 。卯为颠目 , 断颠邪 , 吹掐 。辰为气目 , 去肿毒疼痛 , 咒水生云雪雷雹 。巳为通目 , 可发符用兵 , 通天入地 , 书符批押关牒 。午为光目 , 咒水治眼目暗 , 消肿痛 , 止血行气 。未为成目 , 就吉 , 起造镇宅 , 求财交关 , 求官 , 除虚耗 。申为去目 , 召发兵将 , 追捉鬼祟 。戌为贼目 , 飞符夜行 , 人鬼莫见 。亥为勾目 , 收鬼追魂 , 勾城隍社令 。子为利目 , 通脏腑 , 解热结心燥 。丑为妖目 , 断怪捉鬼 。凡用诸诀 , 才掐便咒曰:百鬼诸邪 , 泛泛桑精 。急急如火令摄禁 。师云:诵咒三遍 , 毕 , 存想日月在吾头上 , 斗星在吾前 。掐定诀目 , 脚作丁字 , 神异奇秘 , 莫可测也 。”
除以上所述道教最基础的指诀外 , 常用的有玉清诀、上清诀、太清诀、北帝诀、紫微印、丁甲印、变神诀、本师诀、都监诀、元帅诀、元帅印、都天大法主印、火铃印、天罗地纲诀、迷魂台诀、鹰诀、犬诀、三景印、都监印、聋兵哑将印、直月五将诀、都统符印、雷诀、雷局、总摄印、役使印、天罡印、日君诀、月君诀、明堂诀、天纲诀、天丁诀、五雷诀、功曹诀、收瘟诀、掐斗诀、伽鬼诀、禁鬼诀、金刀诀、发兵诀、四山诀、日辰诀、追鬼诀、金丁诀、开印诀、入印诀、引鬼神赴狱诀、金城诀、驱百怪诀、驱蝗虫诀、乘云诀、杀鬼诀、入庙诀、破庙诀、驱病诀、缚鬼诀、白虎诀、青龙诀、追魂诀、勘鬼诀、卓剑诀、解龙诀、瘟鬼刀支目、龙蛟刀支目、地心刀支目、杀鬼刀支诀、破贼刀支诀、三官杀鬼诀、招星诀等 , 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旧传手诀图亦收有75种指诀手印 。
在道教看来 , 指诀之所以能够起到沟通天神 , 参与造化的根本原因 , 是在于人天一体 , 阴阳五行皆集于人之一身 。《道法会元》卷六七曰:“且如肝气通左目 , 诀用卯文 , 取东气行事 。心气通口 , 诀用午文 , 取南气行事 。脾气通鼻 , 诀用中指中文 , 取中气行事 。肺气通右目 , 诀用酉文 , 取西气行事 。肾气通耳 , 诀用子文 , 取北气行事 。会此之道 , 参此之理 , 则二气不在二气 , 而在吾身 。五行不在五行 , 亦在吾身 。吹而为风 , 运而为雷 , 嘘而为云 , 呵而为雨 , 千变万化 , 千态万状 , 种种皆心内物质之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

文章插图


与指诀并重的是步斗 , 又称“步天纲”、“踏罡步斗”、“步纲蹑纪” 。因其相传为大禹治水禁神而创 , 故又称“禹步” 。《洞神八帝元变经》曰:“禹步者 , 盖是夏禹所为术 , 召役神灵之行步 。此为万术之根源 , 玄机之要旨 。”“禹届南海之滨 , 见鸟禁咒 , 能令大石翻动 , 此鸟禁时常作是步 。末遂摸写其行 , 令之入术 , 自兹以还 , 术无不验 。因禹制作 , 故曰禹步 。” 
魏伯阳《周易参周契》曰:“履斗步罡宿 , 六甲以日辰 。”阴长生注:“履行星 , 步北斗 , 服六甲之会 , 吞日月之气也 。” 《金锁流珠引》卷一曰:“夫步纲者 , 是强身健神壮魄之法也 。先从地纪坚劳其身 , 壮健其神 , 神气自然镇脏 , 然后通天地 , 感使神灵也 。” 据《云笈七签》卷二十载 , 法师可以布帛在地上铺罗 , 帛上画出星图 , “以青笔为星 , 丹笔为纲” , 术者闭气凝神 , 心咒而步之 , 依序踏步七星 , 即可魄神合形 , 升飞斗辰 。
早期的步纲主要是指步北斗 , 其后逐渐发展为步五斗 , 并演化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纲法 。就唐宋道书所载的常见纲法有:三步九迹法、三五步纲法、太一纲法、正一纲法、二十二迹禹步法、二十八迹禹步法 , 三元将军步纲法、地轴禹步法、太微罡法、出神飞空罡、天圆地方罡、阴斗阳斗法、豁落斗法、三台纲法、集神罡、七星罡、咒水罡、遣水罡、敕病人罡、使者鼓舞罡、破霄罡、收巫罡、收癫人罡、动雷治病罡、咒枣禁毒罡、召使者罡、步风罡、步云罡、步雷罡、五雷罡、信雷罡、九字妙用豁落斗、都总起雷罡、东方震雷罡、南方雷火罡、西方役雷罡、北方社令罡、总雷罡、八卦罡、八卦五行罡、九凤破秽罡、破地召雷罡、步驱龙吸水罡、邵阳雷罡、九州罡、入坛变神步罡、既济斗罡、未济斗罡、阴阳豁落斗、火轮罡、藏身剔斗罡、出狱斗罡、九灵斗、步三才罡、铁札鲤鱼罡、三十六步罡、太乙召雷罡、九宫罡、风火雷罡、发罩罡、迷魂罡及配斗 , 衣斗、履斗、飞斗、戴斗、顺斗、倒斗、反斗、横斗、低斗、逆斗、昴斗、坐斗、行斗、卧斗、指斗、务斗、魁斗、刚斗、柔斗、阴斗、阳斗、邪斗、正斗、收斗、捕斗、诛斗、禁斗、弘斗等法 , “并以禹步相添 , 正行正一之法 , 立能兴动风雨 , 天地顺心 。”
以上所述各种斗法禹步 , 主要的功能一是用于内炼修身 , 一是用于通神摄鬼 。尤其是在运雷役神之际 , 都必须踏罡步斗 。《道法会元》卷五七曰:“凡修真奉法之士 , 既遇明师指示雷法符印等 , 又须得罡诀 , 公众号嗣汉天师府,方能灵验 。故法中有建罡、起罡 , 发罡将军 , 各主其事 。” 王文卿指出:“北斗属坤土 , 雷即斗 , 斗即雷 。”“雷乃罡之气 。” 朱执中亦说:“盖飞章谒帝之道 , 亦不离于豁落罡也 。始则步开干罡 , 以奉告于宗师 。次则步破巽罡 , 以召将吏 。将吏既集 , 然后步落罡 , 以飞元神 , 搬五气而入泥丸 。入泥丸之道 , 自黄赤二道而入 。黄赤二道者 , 日月之道路也 。 即是以体内之精气神 , 假罡斗之术而通灵召雷 。
雷法的内涵丰富 , 而功诀多端 , 但根本的要法有六 , 道书称为“雷府六事” 。白玉蟾曰:“雷有六府 , 非世人所知 。盖其真符、真咒、真气、真罡、真诀、真机 。”“夫一气之秘 , 非假存想 , 取气布罡 , 掐诀以为灵 , 惟以致虚极 , 守静笃六字为主 。保养太和 , 使自己元气纯全 , 自然气壮神灵 , 以此感彼 , 如谷应声 。”
真符曰:“用符不用正相宜 , 不用符时却又非 。符为信合名为用 , 妙用灵光始是奇 。”
真咒曰:“千咒何如一点虚 , 念中无念妙中居 。登坛号召为行用 , 咒乃名为祝将书 。三将无过精气神 , 行行坐坐甚分明 。试将斗柄轻轻拨 , 谈笑风雷顷刻兴 。”
真气曰:“祖气玄关玄最灵 , 得师指授甚分明 。石中隐玉身藏宝 , 元精元气与元神 。”
真罡曰:“世人不识此真罡 , 坚志凝神奋迅彰 。驱神役鬼由他主 , 妙用全恁大法主 。”
真诀曰:“诀者全恁慧剑施 , 断除六贼斩三尸 。驱除邪念行符诀 , 决烈行持合圣机 。”
真机曰:“将用元神几个知 , 躬行实践好施为 。有能通得寂中感 , 变化通灵只片时 。”
 以上所述皆为雷法的主要内容 , 为修持雷法者所须研修 。
【运雷霆于掌上,致风雨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