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冬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
【国内哪家八字培训班比较好:24节气故事与习俗--冬】 “送寒衣节”这一习俗,来源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有一女子,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与一英俊男子范喜良相爱 。正当两人拜堂成亲之时,抓壮丁的官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 。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 。
当孟姜女带着寒衣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 。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丈夫的名字 。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 。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朔风嘶吼,海浪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 。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 。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欲将寒衣烧掉 。就在这时,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渐下落,围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
文章插图
2、小雪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每年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会放在嘴上唠叨着:今天几号了,还有几天就要到小雪了,谁家的糯米碾好了,谁家的还在场上晒着呢 。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兴奋,觉得就象过年似的 。有时候天不作美,糯稻收晚了,大人们不准备做着吃了,可是拗不过小孩子,就想办法借得一点来做了吃,解馋哦!
“糍粑”还有一个名称,就是“糍团”,就是用糯米在锅里烧熟成饭了,然后就用木棍把糯米饭捣成泥 。在做“糍团”的隔夜,父母就把馅心和外面裹的粉都准备好了 。馅心是用黑芝麻抄熟了捣碎,拌上白糖,条件好的就再放点红瓜、绿瓜、果仁等等,外面就用米粉抄熟,洒在桌面上,然后把捣烂成泥的糯米饭取出一团来,放在上面,放进馅心,再裹上,外面用米粉粘上,就不粘手了 。这样,一个糍团就做好了 。
3、大雪
大雪时节,天寒地冻 。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寒号鸟”的传说 。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 。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会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 。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 。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 。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 。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 。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 。到了大雪时节,北风呼啸,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 。寒号鸟没能混过寒冷的大雪节气,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
4、冬至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家境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张仲景是东汉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他曾任长沙太守,后毅然辞官回乡,访病施药,大堂行医,为乡邻治病 。
张仲景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
5、小寒
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 。咏梅诗起源于六朝,隋唐崛起,极盛于宋元,明清相继,直至今日仍余韵犹存 。这些诗词或写梅品质,或咏梅风姿,或绘梅神韵,或歌梅情怀 。大都立意新颖,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梅花以抒发作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高尚情操 。
6、大寒
在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 。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众说不一 。下面只是其中一个传说 。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现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 。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 。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他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修行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 。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于是他端坐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 。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
- 八字看暗疾
- 最好的四柱八字培训班:24节气故事与习俗--秋
- 四柱八字培训班:24节气故事与习俗--夏
- 重庆八字命理培训班:24节气故事与习俗--春
- 重庆八字测算:四柱学基础5--地支藏干
- 重庆哪里可以算八字:四柱学基础3--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 正确学四柱八字步骤
- 长相清秀八字
- 八字看你适合养什么植物
- 温柔的女人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