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历史文化名人数不胜数, 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对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那么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10位历史文化名人都有谁呢?
1、老子
文章插图
李耳
老子, 姓李名耳, 字聃, 春秋末期人 。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 。 被道教尊为始祖, 称“太上老君” 。 在唐朝, 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以博学而闻名, 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 春秋末年, 天下大乱, 老子弃官归隐, 遂骑青牛西行 。 到灵宝函谷关时, 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 在政治上,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 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 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 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道德经》高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特定社会作用, 对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 仅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 包容那么丰富的内容, 而且首尾贯通, 这全凭作者写文章运用技巧之高超 。 老子善用三字、四字构成对句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图景 。 妙用比喻, 如第五章的“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第二十六章的“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妙用对句, 如第一章的“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第二章的“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之类 。 每句话都熔铸着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 。 老子文章善于用矛盾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 在造句时信手拈来反正词, 巧妙地结合一起, 使用它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如:有无、同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上下、高低、前后、虚实、强弱等等 。
2、孔子
文章插图
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孔氏, 名丘, 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 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倡导仁义礼智信 。 有弟子三千, 其中贤人七十二 。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 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 去世后,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论语》 。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 在治国方略上, 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 “天下为公”, 因而能“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3、孙子
文章插图
孙武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 字长卿,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尊称兵圣或孙子, 又称“兵家至圣”, 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 由齐至吴, 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 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 受到重用 。 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 占领楚国都城郢城, 几近覆亡楚国 。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被誉为“兵学圣典”, 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 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 该书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 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 《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 孙子不遗;后孙子者, 不遗孙子” 。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 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 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 。 《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 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 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4、屈原
文章插图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 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 芈姓, 屈氏, 名平, 字原;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 。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 博闻强识, 志向远大 。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 任左徒、三闾大夫, 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 提倡“美政”,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 修明法度, 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 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 自沉于汨罗江, 以身殉楚国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被誉为“楚辞之祖”, 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 屈原作品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 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求索”精神, 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
5、陶渊明
文章插图
陶潜
陶渊明(365年—427年), 名潜, 字渊明, 又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 , 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 从此归隐田园 。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他对真的理解, 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 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 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 同时, 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 然而, 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 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 都是为了酣畅淋漓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
6、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 据《新唐书》记载, 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 与李唐诸王同宗 。 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
李白深受老庄思想影响, 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 其歌行, 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 空无依傍, 笔法多端, 达到了任性随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 飘逸潇洒, 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 在盛唐诗人中, 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 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 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 只有李白一人 。
7、杜甫
文章插图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 。 出生于河南巩县, 原籍湖北襄阳 。 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 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 三十五岁以后, 先在长安应试, 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 向贵人投赠 。 官场不得志, 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 天宝十四载(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 潼关失守, 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虽然躲避了战乱, 生活相对安定, 但仍然心系苍生, 胸怀国事 。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 但后来声名远播, 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大历五年(770年)冬, 杜甫病逝, 时年五十九岁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8、苏轼
文章插图
苏轼
【中国古代10位历史文化名人 古今中外历史名人有哪些】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历史治水名人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 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善书,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9、朱熹
文章插图
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 又字仲晦, 号晦庵, 晚称晦翁, 谥文, 世称朱文公 。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 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受儒教祭祀 。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 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 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人 。
朱熹阐述“格物致知”时说:“上而无极、太极, 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 亦各有理 。 一书不读, 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 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 ”“天地中间, 上是天, 下是地, 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 山川草木, 人物禽兽, 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 然而这形而下之器之中, 便各自有个道理, 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 所谓格物, 便是要格这形而下之器, 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 ”认为对天文、地理、生物、农业、气象等万事万物都应该研究 。
朱熹对于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以及历代天文地理知识都有涉猎, 特别是对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名著《梦溪笔谈》钻研尤深, 使得《梦溪笔谈》成为其科学思想的来源之一 。 朱熹著有《参同契考异》, 并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 如从对高山螺蚌壳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变化等, 用胶泥制作过立体地图 。 朱熹学生黄斡在《朱先生行状》中称朱熹“至若天文、地志、律历、兵机, 亦皆洞究渊微 。 ”朱熹67岁时曾回忆说:“某自五、六岁, 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 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 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 。 如这壁相似, 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 。 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 。 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从小就关心天文问题, 甚至思想得几乎成病, 至老都在思量天地背后是何物 。 这都说明, 他把理学推向鼎盛时期, 使儒学的哲学化达到很高的水平, 是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思想作基础的 。
10、王阳明
文章插图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幼名云, 字伯安, 别号阳明, 浙江余姚人 。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
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 。 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 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 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 又主张天人合一, 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 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
- 窗帘装饰风水怎么样比较好?
- 法令纹看老年运势如何
- 粪水浇坟墓:中国古代盗墓贼第一奇术
- 肉怎么切薄片 肉怎么切
- 祠堂附近建房风水禁忌有哪些
- 祖国山河皆可爱!《王牌竞速》新赛道“中国台湾·高山长青”重磅发布
- 中国秋景最美的6座城 中国6大最美的旅游名城
- 国内绝美的10大类建筑 中国10大最美的名楼
- 国内必游的十大石窟 中国十大最美的石窟
- 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是哪些 中国公认的新世纪4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