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如何笼络人心 刘邦凭什么收服人心的

韩信曾经评价刘邦”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那么刘邦为何能驾驭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呢?
人要想成大事,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野心;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 刘邦之所以能驾驭韩信、张良、萧何这样的人,至少在野心和智慧两方面,他们肯定是不如刘邦的 。
刘邦虽然文不能书,武不能战,聪明比不过张良,勇敢不如韩信,但他有城府啊!他狡猾啊!他能在该大方的时候大方,在该断舍离的时候比谁都狠心,该装糊涂的时候他绝不逞聪明,该逃跑保命的时候,又绝对不会逞匹夫之勇,这些就是刘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刘邦是如何笼络人心  刘邦凭什么收服人心的

文章插图

1、沛县穷哥们集团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刘邦身边的哥们集团有萧何、曹参,偏偏当时沛县的县令是个忠于上级的榆木疙瘩,他对秦朝特别忠诚,一看还有人造反,就将萧何、曹参和他们的家人扔进大狱,幸亏刘邦是个痞子,从不按规矩办事,直接找人杀了县令,把铁哥们从大狱里救了出来 。 于是沛县就完成了权力重组,刘邦成了小集团的领导 。
2、不择手段招揽人才,能忍辱
识人,是刘邦是一种能力,这体现了刘邦的高情商 。
刘邦在沛县成立自己的班底之后,渐渐的做大做强,他以丰邑为据点,人数发展到三千左右,但后来却遭到雍齿的反叛,又变成光杆司令了 。 不过刘邦能高能低,这也是他的一个优点 。
刘邦是如何笼络人心  刘邦凭什么收服人心的

文章插图

刘邦苦苦要求张良留下,张良本打算投奔景驹,看到刘邦对他这么热情,决定先留下看看,但心思不定,张良也有野心,但他的野心是辅佐明君的野心,跟刘邦直接想自立门户不一样 。
张良是儒家的书读太多了,而刘邦不读书,不读书就不会被道义所拘束,所以刘邦比张良、韩信他们更无耻、更没底线 。
张良开始离开刘邦投奔项梁,当时刘邦暗戳戳笼络人才,手下有郦食其、灌婴、郦商等人才,队伍也扩大到好几万人 。 项梁在这个时候死了,张良又回头找刘邦,觉得刘邦有出息了 。
后来项羽又把刘邦调到穷山恶水的巴蜀,张良一看这不对啊,刘邦落魄了,还没文化,还是换老板吧,于是又投奔了韩王成 。
好景不长韩王成又挂了,巴蜀刘邦却通过短时间的运作,人员又状态起来,还灭了项羽分封的三个诸侯王 。 此时张良又回到刘邦身边,刘邦再一次接纳了他,没有记仇 。
刘邦是如何笼络人心  刘邦凭什么收服人心的

文章插图

刘邦不记仇吗?不是,是他知道自己形式不如人,他深谙人性 。 此时他除了忍辱,别无选择 。 而张良也被他的爱才的诚意所打动,“士为知己者死”读书人都信这一套,这也是刘邦善于笼络人心的证明 。
3、出手大方,深谙人性
人性就是利益,要想别人对你忠诚,知遇之恩只能骗骗张良、陈平等饱读诗书的人,你要想骗韩信这种,具有投机倒把心理的市井小人,恐怕很难 。 当然英布、彭越之流更是唯利是图,樊哙还好些,他是江湖义气,但也需要给钱,否则人家凭啥跟你玩?
刘邦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王…封韩信为齐王,但是他很不高兴,这也为韩信被杀埋下了悲剧的伏笔,你还想当齐王,你还想当皇帝呢?你咋不上天呢?
但是在大局未定之际,刘邦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而且未曾开口,刘邦就已经把钱和地准备好了,他的手下如何能不死心塌地,誓死效忠呢?项羽失败在他实在太抠,不如刘邦大方 。 先给出去,再收回来,这才是刘邦真正的城府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