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之路


郑和下西洋之路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郑和下西洋之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次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之路】2、从南京刘家港启航 , 经太仓出海,途经麻喏八歇国、三佛齐旧港 , 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 。
3、航行的终点是古里 。
4、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
5、第二次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奉命出发 , 访问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 , 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 。
6、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 。
7、到锡兰时 , 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
8、永乐七年(1409年)夏,郑和船队还朝 。
9、第三次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到达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 , 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 , 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
10、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郑和船队还朝 。
11、第四次船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 , 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
12、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回国 。
13、此次航行中 , 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 。
14、第五次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
15、郑和船队约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回国,当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朱棣下诏,按等级对下西洋将士进行赏赐 。
16、第六次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
17、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
18、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
19、第七次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 。
20、这次航行,郑和船队从竹步西行,最远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
21、扩展资料郑和贡献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 , 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 。
22、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 , 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 。
23、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
24、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 。
25、《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 。
26、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
27、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 。
28、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
2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刺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 。
30、第一次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 , 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 。
31、从南京刘家港启航,经太仓出海,途经麻喏八歇国、三佛齐旧港 , 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 。
32、航行的终点是古里 。
3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
34、第二次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奉命出发 , 访问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 。
35、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 。
36、到锡兰时 , 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
37、永乐七年(1409年)夏 , 郑和船队还朝 。
38、第三次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到达敕使占城 , 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 , 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 , 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 , 竹步,木骨都束 , 苏禄等国 。
39、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郑和船队还朝 。
40、第四次船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 , 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 , 勿鲁谟斯,比剌 , 溜山,孙剌等国 。
41、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回国 。
42、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 。
43、第五次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
44、郑和船队约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回国 , 当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朱棣下诏,按等级对下西洋将士进行赏赐 。
45、第六次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
46、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
47、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
48、第七次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 。
49、这次航行 , 郑和船队从竹步西行,最远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
50、扩展资料郑和贡献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 , 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 。
51、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 。
52、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
53、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 。
54、《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 。
55、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
56、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 。
57、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
58、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 。
59、从南京刘家港启航,经太仓出海,途经麻喏八歇国、三佛齐旧港,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 。
60、航行的终点是古里 。
61、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
62、第二次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奉命出发,访问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 , 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 。
63、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 。
64、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
65、永乐七年(1409年)夏,郑和船队还朝 。
66、第三次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 , 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到达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 , 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 , 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 , 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 , 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 , 柯枝,榜葛剌,卜剌哇 , 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
67、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郑和船队还朝 。
68、第四次船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 , 爪哇,占城 , 苏门答剌,柯枝 , 古里,南渤里,彭亨 , 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 , 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
69、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回国 。
70、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 。
71、第五次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 , 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
72、郑和船队约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回国,当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 , 朱棣下诏,按等级对下西洋将士进行赏赐 。
73、第六次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
74、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
75、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
76、第七次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 , 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 。
77、这次航行,郑和船队从竹步西行,最远到达非洲南端 , 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
78、郑和船队乘员之众,舰只数量之大,在世界航海史上都绝对是空前的 。
79、这就涉及到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郑和当年是如何有效的管理与约束手下的数万部属呢?在这里,我不准备罗列史料来证明什么,只是又想到――在中国人开创这远洋壮举若干年之后 , 西方几艘小吨位舰只组成的船队开始的环球航行,说实话,对于西方人的探险精神 , 我还是挺佩服的,但是他们在整个航行中组织混乱,纪律松散 , 逃亡与叛变事件频发,闹到最后往往都落得个“仅有少量人员和船只逃回本土,而大多数船员早已丧命异邦或葬身鱼腹的下场”,这就使得他们与郑和船队相比愈加逊色了 。
80、 现在很多人说起郑和下西洋只是一味的贬低其意义,比如什么“并未使中国走上殖民海外称霸世界的扩张道路”――这叫什么逻辑?我们不能自己在近现代深受东西方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者的欺压,就把历史罪责无限上纲到郑和的身上,这是极不公平的,更是十分错误的 。
81、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难道我们强大起来,就该去步大大小小的霸权主义者的后尘吗? 而且,即使我们从现代海军在和平时期的作用来看 , 也会惊讶的发现――早在数百年前,郑和船队已经很好的贯彻执行了“国家实力展示+海上威慑+友好使者+获取情报”的现代海军职责 , 古人大智慧至此,我等岂有不感佩万分之理? 国家实力展示 , 自不必说;而郑和船队的海上威慑作用,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最明显的有两个,一个是郑和船队泊驻占城(今越南归仁港),当时明军讨伐安南黎氏政权的战役虽已初战告捷,但印支半岛局势仍不稳定 。
82、作为时而藩属明朝却又时而叛变的占城国来说 , 郑和庞大舰队的“来访”无疑是震撼性的,这就是中国海军的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充分达到了“恩威并施”的目的 。
83、 还有一个例子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当郑和船队第一次出洋 , 驶近爪哇岛后,当地的西王都马板(爪哇当时处于分裂状态,分东西两王国)刚刚击败东王,他的手下得意忘形之际,大概也是杀人杀的手滑 , 居然把郑和刚刚登岸的随员杀了170多人 。
84、都马板虽是个暴君,总算头脑还比较清醒,在知道了中国船队配有重兵和大量战舰后,害怕起来 , 连忙遣使谢罪,并允诺呈供黄金6万两赔偿中方的人员与物资损失 。
85、永乐皇帝得报原谅了都马板,让他偿付1万两了事 , 算是“大人不计小人过”――这里还有个伏笔 , 据此事发生前100多年,即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的几万舟师就曾经大举进攻过这个爪哇岛,那可是地道的暴虐征伐,绝没有郑和船队的这般温文尔雅啊 。
86、虽然元军大意失荆州,先胜而后败,但是“从海上而来的远方强敌”却成了爪哇历代统治者的噩梦 。
87、此番,这样一支无论是规模还是军威都远胜当年元军的中国舰队的到来,怎么能使都马板不心惊肉跳呢?认错服软,自然也就成了他最现实的选择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