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从定义上看,“梗”是经过高度凝炼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包含很强娱乐性、颇具笑点的内容 。加上“历史”这个定语,就是一些在游戏、电视剧等媒介中产生,经过简化的历史观点、历史事件的集合 。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文章插图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文章插图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文章插图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文章插图
有人说玩历史梗是无聊的后现代网络符号狂欢,甚至将之上升到现代法西斯主义影子的层面 。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玩历史梗的原因有很多,娱乐性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很多人否定它的原因 。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文章插图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文章插图
“历史梗”,放在古代就是“用典” 。这听上去是不是高大上多了?我们不必因为其娱乐化的表象就对其怀有敌意,将之划归低格调的阵营 。许多“历史梗”如果我们探其内涵,往往会有十分有趣的发现 。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历史人物的梗

文章插图
“老乡,借你脑袋领个军功 。”
如何判断一场战争中士兵的功劳大小呢?古人采取了计算砍下敌人脑袋数量来计算功劳高低的方法 。砍的脑袋越多,功劳越大,可获得更多的奖励 。
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也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为了取得更高的奖励,很多人在这上面动了歪脑筋 。
清朝毛隆保的《见闻杂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乡亲,我苦甚,无钱用,愿借尔头,可领五十两赏格 。”
冒领军功残害百姓的事件尤其发生在季世 。
明朝贺钦《医闾漫记》一书记载了成化年间蒙古袭击辽东义州卫时,大明将兵杀汉人良民、斩首冒领军功的纷繁花样: 河口之功,逆天者至杀汉人以图功 。主者不即时验首级,二三日犹俟兵主 。以故逆天者得肆其奸虐 。
南城上,上城无目者方氏,夜为人斫其首去,数日弃出之验,不过恐为人所识故耳 。有贾姓者,为人斫其首,身尸支解,盛以布袋,弃之东北城僻处 。
宋三者,为人斫其首,后弃其尸城东南 。惟此贼被获伏罪 。旗纛庙杀死一男子,无首 。东门外内官园井中,一死人无首 。狱中二人不得死罪者,病死日久 。时亦割其首,后数日弃一首於分司南李氏院中 。奉国井中汲水,得一死女子尸无首,可十许岁 。城西河沙洲上水激出一死尸,亦无首,亦可十余岁 。河北岸有一男子尸,无首,初见者再往,止有血盘,无尸,相拖入水中矣 。方验功时,有持男子首,发短而尽白,乃汉人首 。再验,无之 。有众见网巾痕者,有小儿首发未经剃者,有剜去其灸盘者,有烟火薰其网痕,致令漆黑者 。石家堡孙某者,年前死,以棺盛置堡外,待吉日下葬 。厥子闻时变不善,日往守之 。一日早,往见棺毁,其堵头尸半出,无首矣 。不敢声克,贼因是焚之 。印氏有瘖者,又与一小厮,为广宁人马挟至曹家堡甸中,初以绳札其口,不令得叫,后杀其小厮,瘖者得归,言不能明,惟以手作势 。数日与言,犹流泪 。后卫衙中一小厮,为人割其首,云是民吏之弟 。三堂亲验功于义州时,有数人买汉人首者,呼不至,恐事发故耳 。后于广宁竟成之 。此决非虏首无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