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外科团队:以“亮剑姿态”挑战手术禁区

齐鲁壹点采访人员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崔方荣
大脑 , 是人体最精细、最复杂的器官 。 大脑掌控人体生命的进行 , 其结构复杂、分区精细 。 即便稍有损伤 , 轻则缺失功能 , 重则危及生命 , 神经外科专业也因此成为最具挑战性和高难度的医学领域 。 一台神经外科手术有时需要持续进行十几个小时 , 而医生们则用一把手术刀游离于毫厘之间 。
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外科就是这样一个以神经外科手术和术后危重病人管理与治疗为主的科室 。 急诊外科陈永安主任所带领的医师团队一直奋斗在脑血管病这个难度高、风险大的“战场上” 。 他们勇闯生命禁区 , 用精湛的医术在不断的挑战中保持亮剑姿态 ,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
选择迎难而上团队联合打赢一场“伏击战”
一场惊心动魄的急诊外科手术 , 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 然而 , 医生们却是时时刻刻都如走在钢丝线上 , 如履薄冰 , 哪怕稍有不慎 , 后果不堪设想 。
去年9月份 , 一名77岁的老年女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被送进急诊外科时 , 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 情况万分危急 。
“这名患者之前就已经被查出在其基底动脉中段上有一个动脉瘤 。 本次昏迷就是因为动脉瘤破裂引发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 ”回忆起当时的手术情形 , 陈永安仍旧历历在目 。 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往往出血十分汹涌 , 病人常在几分钟之内陷入昏迷 , 最终因脑干受损而迅速死亡 。 然而 , 根据脑血管造影显示 , 患者属于宽颈动脉瘤 , 且动脉瘤所位于的基底动脉中段部位 , 负责供应脑干 , 位置十分重要 。 即便这个动脉瘤只有4*4mm , 进行开颅手术也很难完成 。
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外科团队:以“亮剑姿态”挑战手术禁区
文章图片
面对这场抢夺生命的“生死时速” , 不容过多考虑 。 即便是在手术风险极高的前提下 , 陈永安主任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 , 在取得他们信任后果断出手 , 带领整个手术团队成功给予患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 。
但 , 令人担心的情况还是出现了 , 患者手术后因脑部积水仍旧处于昏迷状态 。 是放弃坚持 , 还是拼死一搏?手握一柄手术刀 , 医者仁心的急诊外科团队选择了迎难而上 。 陈主任与团队一起讨论、抉择、寻找着最佳的治疗方案 , 手术也一直在持续 , 先后为患者做了腰椎穿刺 , 引流脑脊液 。 待头部的引流管拔掉之后 , 又做了腰大池持续外引流 。 随后脑脊液变清 , 给予了脑室腹腔分流术……经过两个多月的生死搏斗 , 患者不仅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 还能下地走路 。
采访中 , 作为一名倾听者 , 采访人员体会不到当时的惊心动魄 , 因为只有站在手术台前的医生们才能知道其中暗藏的波涛汹涌 。 每次手术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来自患者受双抗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 一旦术中出现出血 , 后果不堪设想 。 “潜在的危险接连不断 , 我们的团队就像是在打一场未知的伏击战 , 随时等待着危险降临 , 及时应对处理 。 ”陈主任这样描述道 。
屡屡创造奇迹以亮剑姿态挑战手术禁区
不断挖掘潜能 , 不断超越自己 , 即便手术刀下的战场只为毫厘之间 , 他们也在为患者带来多一分的希望中拼搏努力 。 采访中 , 采访人员从这个富有朝气与拼劲儿的急诊外科团队中感受到 , 面对生命 , 面对每一个病例 , 他们都是全力以赴 , 不断以亮剑的姿态 , 屡屡挑战手术禁区 。
一名66岁的老年男性患者 , 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有频繁恶心呕吐被送往毓璜顶医院急诊科 。 进行颅脑CT检查后发现 , 患者为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 初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 “在急诊外科 , 这是很普通的疾病 , 但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 , 患者为小脑后下动脉起始处的夹层动脉瘤 。 ”陈主任介绍说 , 这是比较罕见的颅内动脉瘤 , 对于下一步该如何治疗 , 急诊外科医生团队进行了术前详细的病例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