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硬化的好的食疗方法( 四 )


(6)代谢紊乱:铜代谢紊乱,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铁代谢紊乱,见于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纤维性囊肿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酪氨酸代谢紊乱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以上情况与遗传代谢缺陷有关,均可导致肝硬化 。
(7)寄生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在我国南方多见,可导致血吸虫病,进一步引起肝脏纤维化导致肝硬化 。人体感染华枝睾吸虫后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肝硬化 。
(8)其他因素:高度营养不良可致肝硬化,还有少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 。如何诊断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症状典型的确诊容易,但部分患者可以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处于隐匿性代偿期,此时确诊有一定困难 。
因此,诊断肝硬化是一综合性诊断 。
(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嗜酒、长期营养不良、血吸虫病或化学药物中毒等病史 。
(2)症状:早期(代偿期)有食欲不振、腹水、恶心、腹泻、肝脾轻度肿大、血管痣,晚期(失代偿期)有腹水、出血倾向、黄疸、肝掌、脾肿大、肝体积缩小等 。
(3)肝功能检查:代偿期肝功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肝功明显异常,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其比例倒置,蛋白电泳γ球蛋白明显增加 。
(4)血象检查: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全血细胞减少 。
(5)食管钡透或内镜检查,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 。
(6)B超检查:肝脏大小变化、表面和形态,回声改变,门静脉、脾静脉增粗,有腹水,可见液性暗区,脾体积增大 。
(7)肝组织学检查:有纤维隔形成且小结节性或混合结节性增生者可确诊 。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有什么区别? 慢性肝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坏死后其网状纤维结构支架塌陷,形成纤维瘢痕 。另一种是肝细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同心性结节 。慢性肝炎临床诊断要点,除病史在1年上下可资参考外,应具有下列各项条件:
①经常或反复出现症状,一般健康情况下降,劳动能力明显减退 。
②肝肿大,质度在中等硬度以上,可有触痛,有的伴有脾肿大 。增多的蜘蛛痣与肝掌,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
③肝功能呈慢性损害,尤其有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改变者 。
临床上可分为:
①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全身乏力 。活动后症状可恶化,黄疸缓慢加重,有肝区痛,偶有右上腹痛 。有肝脏肿大且伴压痛 。转氨酶、麝浊等肝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改变 。
②慢性非活动性肝炎:症状一般不多,活动后症状并不恶化,偶有乏力、食欲差,可偶有右上腹胀满感,肝肿大多无压痛,肝功能多属正常范围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大极为常见 。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肿大的疾病,如疟疾、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等 。脾肿大在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应用X线检查食管或胃底有无静脉曲张,对确定肝硬化的诊断极有价值 。一般从病史、体征、肝功试验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四溴酞酚磺酸钠(BSP)试验极有帮助,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肝脏活检可以确诊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
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和分类是什么?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 。其特点是肝细胞反复慢性变性坏死,继之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脏正常小叶结构破坏和血液循环途径发生改变,造成肝脏变形、缩小、变硬,并形成结节状而致肝硬化 。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的表现 。肝硬化的分类复杂而繁多,有的按病因分类,有的按病变分类,各有优缺点 。目前,一般按国际肝病研究(IASL)分类,按病因则分为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胆汁性、隐匿性肝硬化;按病变则分为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和不完全隔型肝硬化 。国内常结合病因、病变及临床表现综合进行分类,分为门静脉性(相当于小结节型)、坏死后性(相当于大结节型及大小结节混合型)、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及色素性肝硬化 。最常见的是门脉性肝硬化,其次为坏死后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