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脾气虚的食补和药补

脾气虚临床常见有三类证候 (1)脾失健运,证见食欲减少,食后作胀,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泻等 。多见于消化性质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
(2)脾气下陷 。证见内脏下垂,小腹胀坠,或久泻不止,并见脾失健运证 。可见于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 。
(3)脾不统血 。多为皮下出血、尿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再加脾失健运证 。可见慢性出血性疾病,如溃疡合并出血、功能性子官出血、痔疮出血、贫血等 。此外,还有脾阳虚,临床上多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加上里寒证:腹中冷痛,得热痛减,流清口水,畏寒肢冷,便溏,或完谷不化,妇女见白带清稀 。
脾气虚食补可选用: (1)羊肉粥 。制法:新鲜精羊肉3~5 两,洗净, 切成肉块,同粳米适量煮粥 。有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的功用 。它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品,适用于中老年人阳气不足,气血亏损,中虚反胃,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怕羊肉味的人,可先将羊肉和萝卜同煮一下,去掉萝卜和水,膻味即可消除 。
(2)猪肚炖胡椒 。制法:猪肚(胃)一个,洗净,把胡椒1~3 克纳入猪肚中,用线缝口,加水、盐适量,约炖1 小时,拆线, 取出胡椒,切成小块,同汤食用,有补中益气,温暖脾胃的功用 。
(3)良姜炖鸡块 。制法:公鸡一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切碎,放锅内,加入良姜、草果各6 克,陈皮、胡椒各3 克(上药用纱布包),葱、酱、食盐适量,醋少许,加水以小火炖熟,即可食用 。有补虚散寒、理气的作用 。治体虚弱、腹冷痛 。
(4)香砂糖 。制法:白砂糖250 克,放铝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稠厚时,加入香橼(佛手)粉10 克、砂仁6 克,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小块即成 。治食欲不振,食后饱胀 。
脾虚者药物可选用党参、北芪、白术、茯苓、淮山、扁豆、莲子、砂仁、薏苡仁等 。脾阳虚者可选用干姜、白术、附子、砂仁、高良姜、小茴香、肉豆蔻 。脾阳虚方剂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党参15 克、白术9 克、茯苓15 克、炙甘草6 克、陈皮6 克、法夏9 克、木香6 克(后下)、砂仁6 克,每日1剂,水煎服 。或用陈夏六君丸,每次6~9 克,每日3 次 。或用参苓白术散: 党参15 克、茯苓15 克、白术9 克、淮山15 克、扁豆15 克、陈皮6 克、莲子12 克、砂仁6 克、薏苡仁15 克、桔梗3 克,水煎服,每日1 剂 。脾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北芪30 克、党参15 克、白术9 克、陈皮6 克、升麻6 克、柴胡6 克、当归12 克、炙甘草6 克,水煎服,每日1 剂 。或用补中益气丸, 每次9 克,每日3 次 。脾不统血用归脾汤:白术9 克、党参15 克、茯苓15克、当归12 克、北芪15 克、炙甘草6 克、远志3 克、炒枣仁2 克、木香6克(后下),龙眼肉10 克、生姜3 片、大枣12 克,水煎服,每日1 剂 。或用归脾丸,每次6~9 克,每日3 次 。或用黄土汤:赤石脂30 克(先煎去渣取清液)、白术12 克、熟附子9 克、黄苓9 克、阿胶12 克(熔)、炙甘草6 克、生地15 克,水煎服,每日1 剂 。脾阳虚用理中汤:党参15 克、于姜6克、白术9 克、炙甘草6 克 。或附桂理中汤:理中汤加熟附子9 克、肉桂3克(熔),均水煎服,每日1 剂 。或用理中丸或附桂理中丸,均每次9 克, 每日3 次,饭后服 。老年人胃阴不足的食补和药补胃阴不足,证见不思饮食, 或饥不欲食,干呕驱逆,口干唇燥,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糖尿病,热性病恢复期,胃癌,放射或化学治疗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