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热心的同好不断尝试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诠释太极拳论和现象 , 期望让更多受现代思维的朋友们接受和参与到太极拳锻炼中来 。 有的用物理“力学”来分析太极拳拳架结构 , 有的用心理学和量子力学来解释太极拳的“意炁” , 这些都是为助力太极拳与时俱进的非常有益的探索!
结合我高中物理知识残留和东拼西凑的各门类科学知识 , 我谈谈个人体会 , 也算是为太极拳的现代化加块小石子 。 (太极拳与中医的联系我在《
杂谈——太极拳与中医
》中聊过 , 在这里不再重复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
太极拳中涉及的科学理论大概有以下几项(咱们从初级到高级慢慢梳理):
生理学
太极拳本来就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法 , 让身体恢复到一种自然的松静安宁的状态 , 要在太极拳上取得进步 , 首先需要在体质上发生变化 , 让原来紊乱的生理运行回复有序顺畅 , 让紧张的肌肉回复到放松(为什么放松肌肉也会产生力量?) , 让加速流失地骨质回复到常态 , 甚至是增强 , 上述都是生理学的研究范畴 。 同时 , 只有身心环境获得实实在在的改善 , 太极拳的功夫才能更上一层楼 , 所以说“一层松来一层功” 。
行为心理学
刚开始很多朋友最大的障碍是心静不下来 , 这时候需要借助站桩这个形体的静态动作辅助心境逐步安静下来 , 也就是以身静引发心静 。 同时 , 在站桩时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更快达到心静状态 , 比如:眼观鼻鼻观心 , 数息(数呼吸) , 让意识跳出身体作为第三方来看自己等等 。
在心静之后 , 同样可以利用心理暗示来帮助自己提高功境 , 比如:想象自己浸在水中能感受到水的浮力 , 想象自己是一团裹紧的棉花在水中逐步被水泡开向四周舒散等等 , 帮助身体放松 。 还有在推手时 , 把自己想象成一副骨架、一团气把对方支起来或包裹起来 。
上面这些都属于心理暗示的办法来帮助自己完成某一阶段的练习 。
不过需要提醒一下 , 如果达到预想的身体状态了——心静了、身松了 , 那么这些暗示就可以放弃了 , 也就是“借假修真 , 得真弃假” 。
物理学
1)基础力学
:在力的定义中 , 一个力的存在需要有三个要素同时形成 , 即大小、方向和着力点 , 缺其一则力不能存在 。 太极拳中的“化” , 在初级阶段有两种方法 , 一是身体(主要是手臂)贴敷着对方 , 随着他的力的方向走 , 这就是“顺人之力”;二是不与对方力的运动方向形成正面顶抗 , 而是不断避开力头 。 这两种方法主要是让对方的力在自己接触部位形成不了着力点 , 没有着力点 , 其力的大小也就不存在了 。
2)
结构力学
:人体骨骼就是一套天然结构 , 这套结构在局部和整体运动时需要遵循最佳用力方式 , 或者说最佳传力路线 。 我们在练拳和推手时经常强调对腰胯的正确练习和对脊柱、肘、膝、踝的保护 , 让这些关节在合理的范围内活动 , 不能超范围使用 , 否则很容易造成如腰扭伤、肘膝踝劳损等物理性损伤 。
太极拳第一要具备“掤”的状态 , 其实 , 初步的“掤”是骨架结构经过正确调整后自然的支撑能力和弹性 。
骨架是力的导体
, 把自己的体重和外部施加的压力传递给大地 , 再把对应的反作用力返还给身体或外力施加方 , 过程中己方不需要用力 。
怎么达到这个状态呢?松开肌肉 , 僵紧的肌肉是骨架传力中的破坏因素 。
3)
杠杆原理
:人体的关节屈伸举重是杠杆力学原理的体现 , 以关节的转动轴为力矩中心 , 凡动力臂距大于阻力臂距提物拿人自然会更轻松 。 在人体关节(腕、肘、肩、髋、膝、踝)运动时尽量遵循动力臂距大于阻力臂距的原则 , 在相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物体或用力的大小 , 否则容易出现运动伤害 。
- 时长|【艺起前行】居家抗疫,最佳药方来了——笑口常开
- 胰岛素抵抗|从抗拒不接受到重振旗鼓——胰岛素抵抗的真实故事
- 医生|中年男性久坐的“难言之隐”—藏毛窦。
- 口腔健康——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
- 芦川|4月7日9时—22时 浙江平湖新增2例阳性感染者
- 小店区|太原新增5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病例16—21活动轨迹公布
- 上肢|糖尿病合并症的运动管理——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病
- 领导|长春北湖方舱医院“方舱日报”编辑——西安交大一附院援长春北湖方舱医院陈英
- 人员|4月7日0—11时 杭州新增3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 女士|杨常俊(中医治疗疑难杂症名医)——华健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