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3月25日获悉 ,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杨宝峰院士牵头的科技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动脉粥样硬化与心力衰竭的动态演变特征和分子基础研究” , 于3月21日完成答辩并顺利通过科技部成果验收 。 该项目为我国居民心力衰竭的动态防治拓宽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 也为今后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缺血性心脏疾病的药物开发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
文章图片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上升为危害国人健康的第一大疾病 。 其中高血脂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后者会引起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凶险疾病 。 加强针对中国人群疾病特征和具体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 以提高我国上述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 , 无疑成为我国医药学领域的当务之急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我校杨宝峰院士和团队成员孙长颢、潘振伟、张勇、白云龙及天津医科大学艾玎、余鹰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人群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动态关联与演变规律、组学特征、确切分子调控机制及新防治靶点展开了深入探讨 , 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 人体血管腔开始逐渐变得狭窄 , 严重时导致心脏冠状动脉闭塞 , 酿成心肌梗死 , 最终演变为可怕的心力衰竭 。 杨宝峰院士团队从器官、细胞、分子多角度进行潜心探索 , 锁定了一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关键调控分子与防治新靶点(其中包括5种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和4种小蛋白分子) , 揭示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新机制 , 抑制或激活这些分子的表达 , 可显著逆转疾病的发展进程 , 从而为未来的心血管病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杨宝峰院士团队利用人群队列研究数据 , 从人群生活习惯、膳食摄入、基本临床生化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清代谢谱层面 , 系统全面地筛查了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 这些危险因素可以用来建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体系 , 有利于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 。 在人群队列中 , 科研团队借助交叉滞后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发现 , 在肥胖患者中 , 餐后胰岛素水平、炎症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先于脂代谢异常的发生;同时利用中介分析模型发现 , 真杆菌属和链球菌属通过影响其代谢产物鞘氨醇含量 , 进而诱导机体产生脂代谢异常;而绝经后妇女过度补钙 , 有可能引发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在上述系列研究中 , 杨宝峰院士团队还对其自主研发的中药复方制剂“大明胶囊”进行了再次研发 , 发现其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 , 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结构更优的化合物“欣康” 。 药效学研究证实 , 这种化合物对血脂和心肌保护效果显著 , 且毒性低 , 应用安全 。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申报3项国家专利 , 并与国内知名药企签署正式转化协议 。
在科研攻关同时 , 杨院士团队还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心血管领域研究人才 , 充实了我国心血管研究队伍 , 对增强我国心血管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 推动我国药物研发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 具有重要意义 。
【系列|我国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病研究获系列新成果】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采访人员 方一
- 疫情|我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占比达88.01%
- 病毒|国家卫健委:我国2.12亿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
- 简介|医学视频︱锋哥主讲:《浮针医学的简介》
- 疫情|新冠疫情下如何保护我国的老年人?这场发布会有详细解答
- 动脉|拯救大脑功能区|精准取栓“打通”高龄患者远端小血管
- 锻炼|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制作抗疫防疫系列指导服务获社会广泛赞誉
- 主动脉夹层|45岁,胸口疼痛,以为心梗,却比心梗严重十倍,基本无力回天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刘颖琪)“目前我国结核病防控成效显著|刘剑君:结核病防治成绩显著,但仍面临五大挑战
- 血液|历次视频全回放|骨髓瘤关爱月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 乙肝新机制发现,我国科研人员设计合成,化合物5I可为TLR8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