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国家卫健委发文:核酸检测又有重大调整( 四 )


2. 采样组织 。 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 , 加强核酸采样的组织动员 , 明确负责组织动员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 规范组织动员工作流程 。 以居民小区楼宇、自然村组、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司、市场、宾馆等为最小单元 , 做到不缺户、不漏人 。 核酸采样现场加强精细化组织管理 , 在由工作人员、志愿者维护工作秩序的同时 , 鼓励通过采用座椅、金属网格线等物理手段 , 严格落实「1 米线」间隔要求 。 通过提前分时段预约、通知及采样等 , 减少人员在短时间内聚集 , 力争群众排队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 , 避免交叉感染 。
3. 采样方式 。 根据目标人群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确定采样方式 。 集中隔离点及其他重点人群实行单采单检;封控区人群实行单采单检或 1 户 1 管;管控区可实行 10 合 1 混采;防范区和其他区域可实行 20 合 1 混采 。 单采单检对象在多轮检测均未检出阳性的情况下 , 可视情实行 10 合 1 混采 。
(四)落实采样力量 。 提前准备采样医务人员和信息录入人员 , 并开展相关培训 。 在合理评估工作量的基础上 , 配备人员 , 按每个采样台应配备 2 名采样人员(须为医务人员 , 考虑换班)、1 名信息录入人员 , 每个采样台每小时采集 120 人样本计算 。 采样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鼻咽和口咽拭子的采集方法 , 并进行严格的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培训 。 信息录入人员应熟练掌握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操作流程 , 并进行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 。
(五)样本保存与转运 。 检测样本应当低温(2-8 ℃)保存 。 在启动区域核酸采样 1 个小时后 , 应将首批样本转运至检测机构 , 使检测机构开始运行 。 后续样本可每半小时至 2 小时收集转运一次 , 保证采集后 3 小时送达实验室 。 优先转运封控区、管控区的样本 , 保证不超过 2 小时转运一次;边远乡村、山区、牧区视具体情况 , 合理确定转运时间及频次 。 可参考每次送样数量约为检测机构单日检测能力的 10% , 以便有序进行检测 。
样本转运专班根据实际需求 , 估算转运所需的专用车辆、人员和转运箱数量 , 做好车辆、人员和转运箱等物资的储备和调用 。 同时 , 要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承担区域核酸检测转运任务的车辆情况 。 承担转运任务期间 , 不得将车辆用于其他用途 , 做好转运时的生物安全防护 。 非灭活样本运输需依法经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 。 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 , 做好运输保障工作 。
做好核酸样本转运过程中的人员防护和物品消杀工作 。 非灭活样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感染性物质运输规章指导》中 UN2814 的 A 类感染性物质以 PI602 进行规范包装 , 灭活样本按照 UN3373 的 B 类感染性物质以 PI650 进行规范包装 。 样本转运箱封闭前 , 须使用 75% 酒精或 0.2% 含氯消毒剂消毒容器表面 。
(六)加强信息化支撑 。
1. 建立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 各省份统筹设区市区域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建设 。 信息系统要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准确录入 , 包括受检者信息(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和采样信息(采样点名称、所在区县、样本编号 , 样本采集的日期、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 , 迅速反馈疑似阳性样本的受检者信息 。 实现核酸检测采、送、检、报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监测 , 做到核酸检测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 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多角色、多用户、高并发运行 , 并具备实时汇总统计采、送、检各类信息的功能 。 上线使用前 , 须按照每 10 分钟完成实际管理人口数 10% 的人群采样的标准 , 提前进行压力测试 , 确保信息系统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