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岑少宇:谈新冠,别再总盯着流感了( 二 )


放松的标准应该基于经济、社会、医学等等的综合考量 。 由于新冠疫情形势已可以分成“中国”与“外国” , 评估经济得失要包括国内外循环 , 变得非常复杂 。 即使只看医学方面 , 也要考虑呼吸系统传染病带来的总体压力、死亡人数的社会承受力、后遗症的影响等等 , 绝非新冠PK流感就能概括 。
值得一提的是 , 尽管被归为新冠后遗症的传言、报道很多 , 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学界公认的严重后遗症 。 患者如果得小儿麻痹症致残了 , 可以定伤残等级 , 对社会生产、保障带来的影响 , 也有比较成熟的衡量方法 , 但新冠最多的后遗症只是乏力、气喘、疼痛 , 很小部分的患者据称有认知障碍等 , 准确评估这些症状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容易 。
而且 , 很多研究其实基于前期“更猛”的毒株 , 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研究仍不充分 。 但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 , 这个更弱的毒株 , 反而会产生更强的后遗症 。
第三 , 放开管控很可能是个动态过程 , 过于注重新冠和流感的“静态”数据比较 , 反而容易误事 。
新冠的一大威胁是医疗资源“挤兑” 。 即使“后疫情时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各方面组合落在前面所说的“可接受范围”内 , 成为一种“新常态” , 但只要在从目前的“管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时举措失当 , 依然可能造成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挤兑” , 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
跟踪当前及未来主要流行毒株在占据优势地位后的致死率、重症率、住院率等数据固然重要 , 也要关注它们在蔓延过程中 , 对重症率、住院率的影响 , 才能更好地制定动态策略 。
进一步地 , 建模者是否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社会在生活方式、医疗资源上的不同 , 对新冠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和“医疗挤兑”风险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 , 是颇具挑战的“技术活” 。
能落在中国“可接受范围”的毒株目前还没有出现 , 如果哪天出现了 , 主要数据也在国外 , 如何获得准确数据?如何在模型中对接上中国国情?
【社会|岑少宇:谈新冠,别再总盯着流感了】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 但如果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 , 那么为求保险 , 也就不得不进一步延后放开管控的时间 。 这些都远远超出目前舆论中常见的新冠与流感的数据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