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刚|防疫启示录②|新加坡的抗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五 )


在这个过程中 , 新加坡防疫决策者也逐步意识到 , 疫苗并不像他们之前所期望的那样 , 能够完全制止病毒传播 。 即便在与病毒共存政策下 , 依然需要保留一定程度的管制措施 。
尽管如此 , 新加坡仍决定不再实行之前曾采用过的熔断(封锁)措施 , 而是通过收紧人群活动 , 限制聚集人数 , 来逐步控制疫情的规模 , 同时避免经济和社会活动完全中断 。
在这种复杂的形式和压力下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21年10月9日的全国讲话再一次明确了了这个国家防疫政策的方向 。
李显龙称 , 新加坡最开始的政策是零病例 。 因为当时没有疫苗 , 只能依靠过去的经验“发现一个病例 , 就将其踩灭” , 把新增病例压到最低 。 因为当时认为这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最好办法 。 而且由于原始新冠病毒传播力不强 , 可以通过严格封锁措施阻断病毒传播 。
而目前 , 新加坡超过85%人口已接种了疫苗 。 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重症率 , 大部分(98%)确诊病人是无症状或轻症 , 只有2%是重症 , 其中0.2%需要ICU治疗 。 换句话说 , 由于疫苗的保护 , 新冠病毒不再那么可怕 。
德尔塔变异株的出现改变了此前的局面 。德尔塔传染力很强 , 已遍布全球 。 即便全民接种 , 封城 , 也无法阻断病毒的传播 。
而且 , 即便新加坡通过严格限制措施暂时压下病毒传播 , 一旦重新开放 , 可能将不断迎来一波波新疫情 。 由于新加坡人口没有形成自然免疫 , 尤其容易受到冲击 。 即便已经接种疫苗 , 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
李显龙指出 , 更重要的是 , 新加坡的国情决定了无法长期封锁 。 封锁不会成功 , 而且代价很高 。 每一次封锁 , 都会再一次冲击商业 , 员工会失业 , 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 , 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 。 这些都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
“因此 , 几个月前 , 我们判断 , 清零策略对我们来说已不再现实 。 所以我们开始转向’共存策略’ 。 ”他说 。
在2021年11月17日举行的创新经济论坛晚宴对话中 , 李显龙再次阐述了新加坡防疫策略的转变 。 “因为新冠病毒在变化 , 科学在变化 , 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 当形势发生变化 , 你必须随它做相应改变 。 当然 , 这真的很难 。 ”
李显龙表示 , 要转向共存策略 。 首先必须调整的是心理 。
“我们必须敬畏病毒 , 但不能被它吓坏 。 我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 ,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 遵守限制措施 。 有了疫苗 ,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 , 新冠现在是可治的、不严重的 。 对98%人口来说 , 如果我们被感染 , 完全可以在家康复 , 就像患了流感在家康复一样 。 未来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将是常态 。 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病人 , 尤其年长者 。 当然 , 如果家里有体弱人员 , 可以到社区隔离设施进行隔离和康复 。 ”李显龙解释道 。
他进一步解释道 , 新加坡不可能永久性地关闭边境 , 因为新加坡人依靠贸易维生 , 如果人员和货物无法流动 , 该国(的经济)就死了 。 ”
李显龙表示 , “对于新加坡来说 , 我们不得不改变方向 。 这也要求说服民众 , 现在有必要接受每天几千例的病例 。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 , 但病例和死亡难以避免 , 后者主要是老人 。 这就是生活 , 也是流感、肺炎以及其他疾病每年夺去成千上万老年人生命的方式 。 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 ”
那么 , 新加坡能够转换防疫思路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 , 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是新加坡政府在疫苗接种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