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守正创新中医,传承针灸精华(二)----纪念郭尔夫老师逝世二周年



来源丨西安市中医医院
传承|守正创新中医,传承针灸精华(二)----纪念郭尔夫老师逝世二周年
文章图片

笔者针灸临床应用芒针的技术 , 主要是继承郭尔夫老师的学术思想 。 郭尔夫 , 陕西户县人 , 生于1942年 , 逝于2020年 。 郭老师1963年毕业于西安卫校 , 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 。 曾任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 西安市中医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兼任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 , 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陕西中心副主任委员 , 陕西省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西安东方传统医学研究会针灸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 对经络学说、腧穴定位和针法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 擅长芒针深刺技术等 , 疗效显著 。
《郭尔夫芒针深剌募穴的临床经验总结》一文是其临床应用芒针的很好总结 。
传承|守正创新中医,传承针灸精华(二)----纪念郭尔夫老师逝世二周年
文章图片

1.中脘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任脉经、脐上四寸处,为胃之募穴,是手太阴、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厥阴及任脉之会 。 中脘又是手太阴之所起 , 足厥阴之所终 , 任脉之所发 , 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脉之所生 。 中脘穴上一寸有上脘穴、下一寸有下脘穴 , 三脘以应三焦 , 聚则为三脘 , 开则为三焦 。 三脘有宽中快膈、行气消痞、软坚化湿、开郁培土之功 。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又是腑会 , 为回阳九针之一 , 主治诸虚欲脱 , 针刺中脘穴通过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 , 来疏通气机 , 其在三焦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中 , 起着枢纽作用 。 泻之可理气和胃 , 导滞化积 , 祛痞消胀;补之可益气和中;灸之可暖脾逐邪 , 温通腑气 。 郭老师常引古人:“久病劳损 , 扶养中土为之第一” , “胃为气血生化之大源 , 有胃气者生 , 无胃气者亡” , “得谷者昌 , 绝谷者亡” , 强调中脘穴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 鼓动经气的作用 , 以芒针深刺中脘穴治疗一系列顽固性疾患 , 取得较满意效果 。 古有“腹深似井,背薄如饼”之说 , 郭老师取中脘穴时一般取仰卧位 , 让患者充分暴露腹部 , 腹部放松 , 自然呼吸 , 使内脏后垂 , 以免伤及重要脏器 。 郭老师根据中脘穴位于肝左叶下沿、胃小弯、胰腺处 , 深部有腹主动脉、星状神经节的局部解剖特点 , 强调施术时手法要灵活 , 轻捻缓进 , 利用针体自身的弹性 , 缓缓下压 , 如刺入脂肪层松软 , 肌肉层紧张 , 透进腹腔时阻力突然消失 , 操作时注意刺手与押手的配合 , 垂直进针 , 以揉按捻转为主 , 不做大幅度反复提插 , 以免伤及邻近器官 。 使良好的感应随针体上下趋行 , 切忌粗暴刺入及捻转幅度过大 , 并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 , 达到理想针感即可出针 , 脘腹部穴位一般不留针 。
2.关元
关元穴关藏一身元气 , 为三焦元气所出之处 , 系一身之真阳 。 位于脐下3寸 , 下丹田之中 , 乃藏精之处 , 是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 , 亦是小肠之募穴 。 关元穴能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气 , 用之温补元气 , 调整三阴 , 升举阳气 , 鼓舞气化 , 补此穴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郭老师根据关元穴养生延寿 , 主治诸虚百损 , 气虚血亏 , 肾虚精亏的作用 , 强调针刺关元穴时用补法 。 郭老师芒针深刺关元穴时分天、人、地三部进针:针尖抵在天部时 , 气至在会阴 , 可治疗阴部病 , 如阴痛、阴痒、带下、阳痿等 。 同时会阴部是督、任、冲三脉所起 , 一源而三岐 , 气至会阴部 , 三脉之气鼓动 , 气血可由下而上升至头面 , 前过三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 背通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 , 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针尖抵在人部时 , 气向上至巨阙 , 向左横络心包 , 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明显的调正作用 , 可防治胸痹、心痛;针尖抵在地部时 , 腰骶发热 , 尾闾关开 , 督脉气动 , 内肾气至 , 对肾虚阳痿、脊骨强痛、肾虚精衰、髓海空虚、头昏头晕、中风等疗效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