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健康养生|人体内的寒湿分5级,超过3级就危险了

莫名犯困、身体沉重、没有食欲、嘴里发黏……遇上这些症状,很可能是你被寒湿偷袭了。
寒湿分5级别
中医认为,寒湿容易阻遏气机运行,损伤阳气,伤遍全身。按照症状不同,可将寒湿分为5个等级:
01
一级:多在表皮
多见皮肤瘙痒、湿疹等皮肤问题,感受寒邪或湿气后瘙痒多会加重,一旦挠破,脂水淋漓,犹如水泡挑破了一般。
这类寒湿比较较好调理,注意日常饮食起居,避免居所内湿气过盛即可。
02
二级:多在肌肉
多见酸困累乏、腰酸乏力、关节酸重等,此外,人还会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胀气、四肢欠温、气短怕冷、形体肥胖等问题。
此类人群,应重视健脾,可适当吃些山药、小米、莲子肉、桂圆、陈皮、芡实、白扁豆等健脾之品,可做粥食用。
03
三级:多在骨骼
此类人群多见肩周炎、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疾病。
寒主收引,湿邪重滞,容易留在关节骨骼等处,多有骨骼关节处疼痛不适等临床表现,且遇寒湿天气或季节交替时节症状加重。
对于症状明显者,宜就医治疗,可通过艾灸、拔罐等外治方法进行治疗。
04
四级:多在脏腑
以畏寒肢冷、腹痛腹泻、周身浮肿、月经不调、带下淋漓等为主要表现。
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服用中药方剂治疗。
05
五级:全身受累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这类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体质易患结节、囊肿、息肉等,且多易再长或复发,建议中西医同治,以求治本。
早春防湿指南
湿气重在预防,下面这三则“防湿指南”,一定要记住:
01
寒凉水果尽量少吃
养脾胃首先不要过多摄入寒凉的水果。
梨子及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果蔬虽然营养丰富,但是性味寒凉,早春不宜多吃。
02
喝点热粥调脾胃
早春时节,养脾胃最好的非小米粥莫属。
中医和民间也素以小米调理身体。《本草纲目》记载“粟米气味咸,微寒无毒,主治养肾气, 去脾胃中热”。
03
警惕天气变化
近几日,我国多地有降雨或降雪,天气阴晴不定,这个时候贸然脱帽减衣可能会引发感冒,一定要注意保暖。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要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
除湿食疗两则
早春二月,气候上冬寒依显,多风多湿。养生仍应以避风防寒、健养脾胃、温散寒湿为重点。特推荐两款食疗方。
01
参苓白术鸡汤煲
材料:太子参10g,茯苓15g,白术10g,淮山药50g,鸡肉250g,红枣、姜、葱盐、料酒适量。
做法:中药材洗净后浸泡约60分钟;鸡肉切成小块,在沸水中焯一下捞起;全部食材放进砂煲中,加入清水,大火煲滚后转中小火煲90分钟熄火,调味后即可。
功效:此四药为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的主要药物,《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称此方久服可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02
二芽山楂排骨汤
材料:谷芽、麦芽、山楂各10g,茯苓15g,陈皮3g,蜜枣1个,猪排骨300g,姜、葱、盐、料酒等调料适量。
做法:中药材洗净浸泡60分钟;猪排骨洗净剁成小块焯水;将食材与调料放进瓦煲,大火滚沸后,改为小火煲9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