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雨前香椿嫩如丝”“清明螺|每个节气该吃些啥?节气里的食物“馨香”,提醒人们顺应自然

本文转自:上观
本文转自:上观“雨前香椿嫩如丝”“清明螺|每个节气该吃些啥?节气里的食物“馨香”,提醒人们顺应自然
文章图片
“雨前香椿嫩如丝”“清明螺 , 赛肥鹅”……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有着家常文化的一面 , 关于节气食物的歌谣、谚语流传民间 。 各节气应该吃什么、注意什么 , 作为中华文化的生活密码 , 二十四节气深谙大自然语言 , 用食材的方式感知季节的变化 , 提醒着人们顺应自然 。 节气里的食物“馨香” , 你都了解吗?
春季“五辛”散伏气
“在中国传统的表述中 ,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坐标都不是形而上的、数字的 。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郗文倩告诉采访人员 , 它们是和播种、劳动、繁衍联系在一起的 , 可观可感 , 非常细腻 。 比如即将到来的惊蛰节气 , 有一首童谣“惊蛰过 , 暖和和” , 说明到了惊蛰 , 春天才算“坐稳” 。
对老百姓来说 , 二十四节气很接地气 , 他们更擅长以时令小吃等来强调节令的到来 。 汉代农书《四民月令》说立春要“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也记载立春以后要吃“五辛菜” , 即葱、蒜、姜、韭、芥等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 。
本文转自:上观“雨前香椿嫩如丝”“清明螺|每个节气该吃些啥?节气里的食物“馨香”,提醒人们顺应自然
文章图片
“古人讲五行 , 人体五脏经过一个冬天 , 积储了许多陈旧秽气 , 春天到来 , 要借自然之新鲜生气将其泄发 。 ”郗文倩说 , 所以在大地回春之际 , 要食辛温食物 , 发散藏伏之气 。 “五辛”谐音“五新” , 亦可讨个好彩头 , 现在南北方流行的春卷、春饼都是其流波余韵 , 咬春、尝新也是春季饮食的主要方式 。 杜甫在《立春》诗中曾写下“春日春盘细生菜 , 忽忆两京梅发时 。 盘出高门行白玉 , 菜传纤手送青丝” , 至今伴随着春饼之味令人回味 。
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代表食物 。 比如 , 春季里的惊蛰意味着仲春时节开始 , 人们为春耕忙碌 , 民间讲究在惊蛰时吃梨 , 或者吃炒豆 。 而清明的时令饮食有清明团、乌饭(又称黑饭)、清明茶等 。 清明团是用清明时节生长的艾蒿等与糯米饭揉制而成的 , 在六朝时已出现 , 每一口都是山野之味 。 清明节时 , 在南方地区有一种特制的黑饭 , 明清时期的宁波人称为“青糍黑饭” 。 饮茶的最好季节是春天 , 带露的明前茶又是茶中的珍品 。
再如 , 谷雨时节食香椿 , 民间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 , 香椿是谷雨节气的好食材 , 清热解毒 , 润肤明目 。
夏日苦味“甜如荠”
夏天是高温潮湿的季节 , 春风渐止 , 杨花柳絮不再 , 使得夏日里的食物带了许多“清凉味” 。
从气候特征来看 , 立夏说明天气有越来越热的趋势 , 而小满和芒种以后 , 全国各地才渐次进入夏季 。 “古人对苦味情有独钟 。 ”郗文倩说 , 从物候看 , 小满之日讲究“苦菜秀” 。 中国传统饮食中对苦味情有独钟 , 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苦味野菜的情感 。
读《诗经》 , 会发现里面谈及野生草木百余种 , 大都和吃食有关 。 很多诗篇即以采摘野菜作为诗意的起兴和过渡 , 如《诗经·采苓》咏“采苦采苦 , 首阳之下”;《七月》咏“采荼薪樗 , 食我农夫” , 其他如采蘩、采薇、采苓、采葛、采蕨、采葑等 , 都是如此 。
本文转自:上观“雨前香椿嫩如丝”“清明螺|每个节气该吃些啥?节气里的食物“馨香”,提醒人们顺应自然
文章图片
苦味 , 在口感上等同于药味 , 传统中医认为苦味食物都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 “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 , 食物的获取和制作逐渐发酵成文化 , 为中国人品味各自人生况味 , 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语境 。 ”郗文倩举例 , 《诗经·谷风》云“谁谓荼苦 , 其甘如荠” , 意为谁说苦菜味最苦 , 在我看来甜如荠 。 苏轼一生数次被贬 , 发配蛮荒之地 , 日常以根茎野菜为食 , 曾作《菜羹赋》 , “在苏轼笔下 , 这些溪畔泽旁的野菜清醇甘美 , 烹调食用的过程闲适风雅 , 如果没有以苦作乐、坚毅达观的人生态度 , 又何来如此诗意的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