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读“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得到的一点启示( 二 )


“一高”就是发病率高 。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 患病人数呈几何级数递增 , 据统计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5.9% , 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 目前大约有1000万人之多 。
“三低”就是就诊率低、诊断准确率低、治疗率低 。 中国AD患者从出现症状至首次确诊时间 , 平均在1年(3~21个月)以上;确诊时病情多为中重度 , 已错过最佳治疗阶段 。 所以处于暮年的老人和家属一定要注意防范阿尔茨海默发病 , 说不定它已经悄无声息的降临到身边了 。
造成“三低”局面的原因还有老年人及家属对老年痴呆这个疾病的“羞耻感” , 导致了很多人即使出现了症状 , 也不愿意去医院就医 。 我们在门诊经常会碰到老人子女怀疑老人有老年痴呆前兆 , 但老人矢口否认自己有过遗忘、性格改变等情形 , 对于医生的一般常识的提问 , 老人因为忘记了 , 会躲躲闪闪地回避问题 , 经常左顾而言他 。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是失智老人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做出的努力 , 也反应了社会对这个疾病的一个普遍心理认知 。 衰老和痴呆不羞耻 , 而对痴呆症缺少包容、忽视才更可悲!
前几天在门诊遇到一个女儿带60多岁的母亲看病 , 老人有一些记忆力减退 , 情绪低落和焦虑 。 女儿很关心老人 , 但不能接受老人会有阿尔茨海默病 , 她说母亲和家人吵架争辩的时候思维比谁都敏捷 。
通过体检发现老人属于轻度痴呆症 , 最后我告诉家属以后不要再和老人针锋相对了 , 因为老人有认知问题 ,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 和老人发生争执会加重其焦虑和情绪激惹 。
这个女儿的不接受可能源于对痴呆症的不了解和羞耻感 , 即使在发病早期 , 理解与陪伴也是痴呆老人很需要的 , 他(她)们的世界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改变了 , 虽然还不至于到混沌不清的程度 , 判断力和执行能力都变差了 。
其实许多人在知道家人患上老年性痴呆之初 , 总会感到无助、忧虑、甚至气愤 。 突然要成为照顾者 , 感到惶然是正常的感觉 , 不少身为被照顾的子女 , 突然要面对角色转变 , 逆转成为照顾者时 , 更是不知道如何自处 。
社会|读“龙应台:给美君的信”得到的一点启示
文章图片

“如果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 , 对于失智、对于衰老、死亡、陪伴 , 对这些事情的认识水平提高的话 , 是会不一样的 。 这对我来说 , 是一种太迟太迟的领悟” 。
龙应台说的这些话 , 是在告诫读者 , 当有一天年迈的父母对着你问:“你是谁”时 , 也许就迟了!
摒弃掉“羞耻感” , 及早发现和正确面对痴呆症 , 多给年迈的父母亲一些陪伴 , 这也许是作家最想和读者说的话 。
作者介绍
张守字、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一科 主任
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及老年病学专业30余年 。 擅长各种类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额颞叶变性、帕金森病性痴呆等)、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等疾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 在国内多个专业团体担任学术职务 , 在老年认知障碍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 , 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附属医院做访问学者 , 热衷于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社会公益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