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论文


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论文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论文,课堂提问的技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 。
2、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 。
3、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因种种原因提问不是太宽,就是太窄;不是太深 , 就是太浅;不是不着边际,就是零零碎碎,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4、所以 , 下面就谈一谈小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
5、 一、纵向提问与横向提问 纵向提问 。
6、 (1)顺问 。
7、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因到果的叫顺向提问 。
8、例如 , 初读课文,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扫清理解的障碍)--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整体理解、概括课文)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人物外貌,并以自已为例写《武老师印象记》时,我针对学生对我充满好奇的心理提问:“你们想了解什么?想问老师什么?”顺应学生思维发展,引向观察、描述人物外貌的学习目标 。
9、(2)反问 。
10、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果到因的叫反问 。
11、 ①针对学生的回答或思维现状反问 。
12、例如,你怎么知道……?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如在教学《麻雀》时 ,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
13、”“老麻雀站的是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既然是没有危险,又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上?”通过这样一问 , 学生就把之所以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困连结起来,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
14、 ②从学习内容的另一方面提问 。
15、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 。
16、例如,《再见了亲人》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爱护 , 那志愿军对朝鲜人民又是怎样的呢?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是这样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 。
17、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 , 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经过这样正反两面的对比 , 就能深刻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这样一个中心 。
18、在教学《太阳》时 , 针对第二段与第三段的过渡提问:“第二段说明了太阳与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呢?”既促进了学生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又推进了教学过程的发展 。
19、 ③正话反问 。
20、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逆向思维 。
21、例如,“猫的表现这样古怪,作者好像不太喜欢这只猫吧?”这种提易引起学生讨论,师从中发现问题,导向目标 。
22、 2、横向提问 。
23、 就知识的横向联系或能力的迁移、应用提问 。
24、其功能是连结、扩展知识和思维,巩固和运用知识、能力,让能力形成系统 。
25、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问学生:“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看,乌鸦是很聪明昵?”又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老师问:“你的家乡的山水美吗?我们祖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山河呢?”经过这样提问引导思考后,学生的思维就不局限在桂林山水上,很自然地联想到美丽的家乡,美丽的祖国,从而激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
26、 二、单个提问和连环提问 单个提问是就思维活动的一个环节进行提问 。
27、 提问的面窄,难度?。?适合具体的问题 。
28、如教学《春晓》时提问:“春天的早晨你在睡觉,哪个字告诉我你在睡觉?你睡觉时不知不觉天亮了,哪个字告诉我天亮了?”提问直截了当,简洁具体 , 学生容易回答 。
29、这类提问是最常用的,效果也明显,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一目了然 。
30、 2、连环提问是就思维活动的几个环节进行提问 。
31、 提问的面宽,难度大 。
32、适合宽泛的、宏观的问题,能引起思维向纵深发展,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后期阶段或思维敏捷的学生 。
33、例如《亡羊补牢》,第二次丢羊后 , 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通过这样提问引导学生自学,从而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掌握内容 。
34、又如教学《麻雀》时可提问:“刚才听了音乐 , 读了课文,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好像听到什么?老麻雀什么地方使你感动?”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去思考、去描述,不仅理解全面,富有想象,而且体会了感情,受到了熏陶 。
35、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
36、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 。
37、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 。
38、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
39、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
40、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
41、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融合 , 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问 。
42、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 。
43、因此要求教师会问,会选择适当的时机提问 , 会选择恰当的方式去问 。
44、在重点、难点、关键这些关节点上设问,在知识衔接处提问,在纵向、横向、侧向等联系处、对比处设问 。
45、下面 , 结合国培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平常教学 , 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提出自己的拙见 , 与同行商榷 。
46、 一、提的问题要有悬念性 。
47、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
48、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 , 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 , 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的效果也会最好 。
49、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请学生任意说数,然后我马上就做出判断,再请学生用竖式验证 。
50、学生就感到了惊奇:为什么老师能做到呢?此时,我说:“为什么我能这么快判断呢?这里有个小窍门 , 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样能做到!”这样有目的地创设有悬念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
51、 二、提的问题要有思考性 。
52、教师要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
5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
54、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
55、如 , 我在教“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 , 提出问题:你能把圆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圆的面积与你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 。
56、 三、提的问题要有整体性 。
57、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
58、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提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 , 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一个不是0的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除以一个不是0的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
59、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
60、 四、提的问题要有逻辑性 。
61、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 , 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 。
62、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 , 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
63、如我在教“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时,这样设问: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你手中的图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64、 五、提的问题要有灵活性 。
65、 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 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 。
66、如,一位老师有这样一个教学例子:“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 , 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因为老师不注意少写了圆形两个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发现少了个条件,没说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呀,这时老师才发现刚才的粗心,怎么办?老师灵机一动,“现在  , 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你将如何设计呢?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图形再求面积 。
67、”以后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有组合的,有单一的 。
68、就因为有了老师这一灵活应变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了创新的思维空间 , 生成了课堂的亮点 。
69、 六、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 。
70、 开放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 ,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71、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
72、同时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浓浓的探究兴趣 。
73、譬如,想一想,1亿有多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大胆猜测1亿这个数;紧接着又提出:①“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有多高?②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么办呢?有的小组托腮苦想,大胆猜测(估计);有的小组讨论,去想、去量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中很小一摞(就是将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分成许许多多等同的小叠,即可量1000张、10000张报纸的厚度 , 从而推算出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的高度) 。
74、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
75、 七、要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
76、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不宜过多,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 。
77、提问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 , 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 。
78、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 。
79、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 。
80、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 。
81、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 。
82、 八、加强提问的表达技巧性 数学课上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 , 因此数学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 。
83、除了要注意前面提出的几点外,还要在语言形式上有所取舍 。
84、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可问“是否可以把圆转化为一种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思考呢?”这比“可以把圆转化为哪种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得好 , 前者语气温和,把学生视为一个共同探讨 , 商榷问题的人 , 使人倍感亲切,在心理上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使学生乐意与教师一起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总的来说,课前的引入提问,一定应有激发作用 ,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可以结合主题图来提,相关的材料来提 。
85、课中提的问题要具体,要结合学生的话来问,让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空泛,指向应清晰,要聚焦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思考范围 , 具体来问,应让学生明白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要有挑战性 , 问题应指向方法,要既能起指径导向作用,又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指向道理,让学生更有意义地答,在答中将道理理解得更清晰;提问的方向应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提问不能过于的频繁,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应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 给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能只关注几个爱答问题的学生而问,或只抽问几个学生;提问不能只求标准答案,应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跳转问题不能很快 , 要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 。
86、课堂将结束时的提问应当有一定的概括性,给孩子概括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系统化 。
87、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 , 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往,导引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撞击 。
【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论文】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