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疼痛“管理”起来( 二 )


“每次长假过后 , 疼痛门诊的就诊者都会增多 , 这可能与假期不良生活状态和疼痛管理累积到节后的需求有关系 。 ”魏迨桂说 , “我们疼痛门诊放号不算多 , 因为每个号的诊疗时间偏长 。 简单地说 , 一个疼痛门诊病人的诊疗时间 , 可能相当于内科医生看5-8个病人的时间 。 ”
谈及疼痛门诊的意义 , 魏迨桂回忆起至今印象深刻的一幕:“一个妈妈带着她11岁的孩子来看诊 , 一进门这位妈妈就给我跪下了 , 把我吓了一跳 。 实际上我对孩子进行诊疗后 , 第二天疼痛就得到改善 , 第二次复诊就已经控制了疼痛 。 ”她说 , 这件事就发生在近两年 , 说明了疼痛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有多大 , 而且直到现在 , 人们对于疼痛管理的知晓度还非常不足够 。
尽管《方案》今年2月才组织实施 , 但“疼痛管理”“疼痛门诊”并不是新词 。 早在1988年1月 , 省医麻醉科就在合群门诊开设了广州市第一家疼痛门诊 。 当时 , 人们对疼痛门诊这一新的专业还不了解 , 后来病人逐渐增多 。 当年7月 , 该院惠福西门诊部也设立疼痛门诊 。
35年过去了 , 如今的合群疼痛门诊还保持每周4天开诊 。 而省医东川门诊部的疼痛门诊一周开诊5天 , 由于体量更大、能更全面地提供无痛内窥镜检查、止痛手术以及手术后疼痛综合管理等服务 , 病人更是川流不息 。
“现在的确有更多亚健康状态的年轻人来到疼痛门诊 。 ”省医东川门诊部疼痛门诊副主任医师于卫表示 , 例如青少年、低头族颈椎疼多发 , 近年来愈发突出 。 同时 ,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 , 亚健康状态的疼痛也可以且应该积极干预 。
疼痛管理在年轻人中越来越被接受 。 年轻白领思思 , 前后花了1个小时 , 在广州黄埔大道的一家体检中心做了胶囊胃镜 。 “检查过程就像吞了颗药丸 , 基本没什么感觉 。 ”思思说 , “因为长期加班、饮食不定 , 每次吃饭就觉得肠胃隐隐不适 , 想做胃镜检查 。 但我一人在广州 , 家人没在身边 , 没法做无痛胃镜 , 也不敢做需要插喉的传统胃镜 。 知道有胶囊胃镜后 , 尽管需要几千块钱 , 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 。 ”她还把胶囊胃镜检查过程拍了个vlog , 许多网友和身边朋友都来咨询 。
“智慧无痛医院”不远了
《方案》实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对普通患者来说 , 在门诊、急诊和住院场景下 , 都可更及时地得到疼痛评估 , 及时干预 。 而疼痛管理的知晓率大幅提高 , 本身就有利于及早进行疼痛管理 。 ”舒海华表示 , 对于疼痛诊疗而言 , 首先 , 疼痛归类会更清楚;第二 , 诊疗更规范;第三 , 疼痛的评估体系更系统 。
“疼痛评估体系是目前的一个痛点 。 虽然有评估标准 , 但执行上还有待完善 , 往往难以及时反馈患者疼痛的状况 。 例如进行外科手术 , 术后1-3天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 而有一项随访数据显示 , 因为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 术后第一天有20%-30%的病人仍然存在中重度疼痛 。 这与疼痛监测、评估和给药方式有关 。 传统的监测方式 , 靠病人反馈、护士处理 , 往往容易贻误处理时机 。 ”舒海华说 。
与此同时 , 不少医院都在探索智慧“无痛病房”和“无痛医院” 。 舒海华告诉采访人员:“我们正在研发‘智慧疼痛管理机器人’ , 预计今年底就可以出来 。 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软件加硬件 , 及时监测、评估和诊疗 , 甚至能做到机器给药、通知疼痛管理小组(APS)处理等分级分类处理模式 。 ”
把疼痛“管理”起来】在可见的未来 , “智慧无痛病房”中 , 基于AI的动态评估、AI预警甚至实施镇痛等干预场景会变得更常见 。 高科技精准管理疼痛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