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一个药片,让美国追着中国打了17年!( 四 )



那年 , 我国维C生产厂家猛增到26家 , 产量达2.6万吨出口23万吨 , 生产能力占世界的40%以上 , 出口量为世界贸易量的45%左右 , 位居世界第一 。
现实给罗氏上了一课:轻视谁也不要轻视中国 。

眼看着国际市场即将被中国收割 , 以罗氏为首的“维C联盟”打起了价格战——
1995年10月 , 罗氏突然宣布维C降价20% , 并且以后每个月都平均降价10% , 以前14美元/公斤的维C , 一路降到了最低4美元/公斤 。
这不讲规矩的一招 , 直接导致全球的维C企业都受到牵连 , 中国自然也无法幸免 , 26家维生素C药厂被迫关闭了22家 , 最后只剩下了四大巨头(东北制药、石药维生药业、华药维尔康药业和江山制药)还在苦苦挣扎 。

罗氏自以为万无一失的一招 , 反手就被美国司法部以操控价格为由给告了 。
“维C联盟”也跟着遭殃 , 最后罗氏被罚4.62亿欧元 , 高管锒铛入狱 , 巴斯夫被罚2.96亿欧元 。
元气大伤的罗氏和武田制药 , 最后都将维C的业务转卖了出去 。
估计罗氏做梦也没想到 , 自己用于制裁中国的损招 , 最后直接把自己的维C业务给玩崩了 。



坚如磐石的“维C联盟”解体 , 中国则看准时机寻找机会“反杀” 。
2001年 , 国内维C四巨头召开了一次行业会议 , 协商各自的出口量 , 初步形成了中国维C垄断集团 。
2002年底 , 非典阴霾袭来 , 引发了亚洲的维C抢购风潮 , 维C价格飙至16美元/公斤 。 虽然危机散去后 , 价格再次趋于稳定 , 但彼时的国内维C四巨头已经占领了全球维C产业90%的份额 。

挺过寒冬 , 风生水起的国内维C四巨头 , 再次招来了美国的眼红 。



2005年 , 美国一些企业以价格共谋、形成垄断为由 , 对国内维C四巨头进行了指控 , 张口就要15.7亿元人民币的赔偿 。

这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首个反垄断诉讼案 。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 , 首例反垄断诉讼案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其他中国企业类似案件的判决 。 也就是说 , 如果四大药企败诉 , 之后所有出口美国的企业 , 都可能面临相同的命运 。
所以 , 这场“战役” , 只能赢 , 不能输 。
应诉初期 , 美企来势汹汹 , 甚至还在2008年修改起诉状 , 将维尔康的母公司华北制药公司追加为被告之一 。

因为诸多原因 , 除了维尔康和华北制药之外 , 其他三家药企先行同意和解 。
维尔康和华北制药一审败诉 ,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企业选择提出上诉 , 继续战斗 。
哪怕一度败诉 , 被判赔约1.53亿美元 。
已经成为全球极少数能够生产全部维生素品种国家之一的中国 , 根本不可能被轻易撼动 。
这场持续近17年 , 历经一审、二审、再审和重审的维生素C反垄断案 , 最终迎来了胜利!

那些一心想着抱团垄断国际市场的企业 , 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生产的维生素C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
那个嚷嚷着要制裁我们的美国 , 进口维生素C原料的80%都来自中国 。
半个世纪前 , 一穷二白的中国连生产维生素的基本条件都没有 。
半个世纪后 , 中国不少维生素品种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

在这场博弈中 , 中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垄断 。
我们只是不断地埋头苦干 , 采用新技术、进行工业革新 , 专注于挖潜降耗 , 使生产成本降于国际平均水平以下 。
自然就成了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
或许 , 一些国家需要学会正视这个踏实、崛起的民族 。
ref: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