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 ,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接受“之江潮”采访人员采访时就表示 , 奥密克戎感染出现腹泻的机会在20%以下 , 大多数症状轻微 , 都可以迅速完全恢复 。 而且中国发现的XBB.1.5并无社区传播 , 目前根本就不必担心 , 更不用囤药 。
无独有偶 。 本月初 , 由于“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新冠”“沉默性缺氧”等说法的流传 , 多地药房、医院出现丙种球蛋白缺货现象 , 一哄而上的购买使得丙种球蛋白价格从原本600元左右一支 , 涨到近3000元 , 制氧机的热度也跟着攀升 。
随后 , 有专家表示 , 截至目前 ,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没有循证医学证据 ,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欧美及我国指南均没有推荐使用 。 希望大家不要争抢、囤购没有确切疗效的免疫球蛋白 。
而被疯抢的制氧机 , 主要是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使用 , 一般健康家庭无需在家中配置制氧机 。 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需要吸氧也需依据病情而定 , 对于轻症患者不需要吸氧 。
网络传言更新不断 , 没有必要储备的药物、医疗设备等产品遭到哄抢的现象一直在持续 , 直至近两日的辅酶Q10 。
抢购潮 ,
是人们在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后 , 很多人经历了从感染到“阳康”的过程 , 感染高峰期抢不到药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
也正因此 , 不少受访者告诉采访人员 , 当自己看到网络上流传的信息以及一些囤药建议 , 就会去药店或电商平台买一些 。 “真假也没法辨别 , 有备无患嘛 , 万一呢 。 ”李小姐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的盲信、盲从正是公众恐慌心理的表现 , 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 。
“大家对于新冠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 普遍有些恐慌的心理 , 这就造成了抢药的发生 。 今天有传言说某药有效果 , 大家就一窝蜂去买 , 明天说那个药有效果 , 大家又纷纷去买 。 这是不太理性的 。 ”刘炳辰认为 , 公众需要破除恐慌 , 并且必须要了解的一点是 , 新冠感染者转“阴”之后的恢复期比一般的流感要长得多 , 公众要有一定的耐心 。
沈法荣认为 , 抗原转“阴”并不就代表完全恢复 。 很多人还会伴有长时间的乏力、心慌、心动过速等问题 。 但大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 只要在此期间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不进行剧烈运动 , 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 , 公众还是要去门诊咨询医生获得专业指导建议之后 , 再做决定 , 避免盲目跟风 。
采访人员调查中还发现 , 也有的商家在背后推波助澜 , 收割智商税 。 比如 , 一些商家在售卖“能主动杀灭新冠病毒的抗病毒口罩”“预防新冠的消毒卡”“有止泻作用的松花蛋”等 , 并借机提高价格 , 赚一波快钱 。
“之前也参与过几次抢购 , 家里囤了不少用不到的东西 , 现在觉得太浪费了 。 ”李小姐称 , 看到那么多次的抢购潮之后 , 也明白了不能人云亦云 , 还是要擦亮眼睛 , 理性购买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李世佳在接受“之江潮”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 , 抢购潮反映出人们面对不确定性形势时的恐惧和焦虑 , 因为不确定疫情会怎么发展 , 不确定自己会不会病 , 症状会不会严重 , 为了缓解这些焦虑情绪 , 人们只能从一些相对可能比较确定的事情入手 , 比如囤药囤制氧机等 。
“很多时候抢购本身看起来虽然不够理性 , 却也是彼时很多人应对焦虑的唯一办法 。 如果相关管理部门能够理解和重视这种普遍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 提前采取更多措施来引导和化解这些不安 , 可能这种抢购的现象会缓解很多 。 ”李世佳称 。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免疫力该加强了!!!
- 指标高出正常值6倍!男子遭遇“甜蜜”烦恼,差点没了命,又是这些习惯害得
- 各大巨头都没放弃,菜贩们又多位“对手”,新的商机出现了
- “绿色基底”释放生态红利——贵州农村利用生态产品实现“增绿又增收”
- 用生姜水泡脚,又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呢?一文揭晓答案
- 中国疫情又传来了消息,还有必要戴口罩吗?多地进入重症高峰期
- 秋冬季节适合吃南瓜,实惠又有营养,但是你真的会吃南瓜吗?
- 认知又被刷新!《细胞》:衰老的真正原因,我们一直都错了
- 别炒作辅酶Q10了!营养心肌还有多种药物可用
- 当着王夫人的面,薛宝钗又给林黛玉致命性的一击